一种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702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YE3系列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
背景技术
电动机作为最重要的动力设备之一,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驱动着无数的机械设备,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在整个国家的总用电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电动机的节能均给予高度重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8年10月发布IEC60034-30《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能效分级》标准,将电动机的效率分为IEl(标准效率)、IE2 (高效率)、IE3 (超高效率)、IE4 (超超高效率)4级。普通电机的效率为IEl和IE2,不利于节约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极大的提高电动机的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漆包线的使用量,保护环境的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定子、转子,其特征在于单双层线圈混合为2 4 :2,2极36槽,采用小槽型正弦单双层同心式结构,定子绕组上下层同相的线圈设计为单层,上下层不同相的线圈设计为双层,每圈匝数不等,每槽线数为不等匝,各线圈按同心式排布,其中第 1、2、5、6、7、8、11、12、13、14、17、18、19、20、23、24、25、26、29、30、31、32、35、36 为单层,第 3、4、9、10、15、16、21、22、27、28、33、34 为双层。
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效率达到了 IE3等级,节约了电能,漆包线使用量下降了 3-5%,节省了投资费用。


图I是本发明嵌接线圈图。图中I、Ul为A相头,2、1-18之间的粗线表示嵌线跨距,3、V2为B相尾,4、Wl为C相头,5、表示一个极绕组的头,6、表示一个极绕组的尾,7、W2为C相尾,8、Vl为B相头,9、U2为A相尾,10、1-36代表定子铁芯有36个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定子、转子,其特征在于单双层线圈混合为2
4:2,2极36槽,采用小槽型正弦单双层同心式结构,定子绕组上下层同相的线圈设计为单层,上下层不同相的线圈设计为双层,每圈匝数不等,每槽线数为不等匝,各线圈按同心式排布,其中第 1、2、5、6、7、8、11、12、13、14、17、18、19、20、23、24、25、26、29、30、31、32、35、36为单层,第3、4、9、10、15、16、21、22、27、28、33、34为双层。具体实施时,根据国家标准GB18613-201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值及能效等级的要求和YE3产品标准,综合运用单层、双层、正弦波双层、低谐波双层、单双层混合、小槽型等设计方法,对58个规格的电动机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统计分析对比,定子绕组采用小槽型正弦单双层同心式设计,电势按正弦分布,创造性的设计出高效系列电动机,效率达到IEC60034-30《三相笼型感应电动机能效分级》标准IE3超高效率等级。由于各线圈按同心式排布,缩短了线圈端部长度,减少漆包线的使用量,节约了漆包线3-5% ;YE3系列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利用Y2、Y3、YX3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的几何尺寸,因此在产品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不需增加太多投资。定子槽形比行业上统一设计的ΥΕ3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槽形小很多,虽然增加了电密,但降低了电磁密,从而提高了效率和节约了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定子、转子,其特征在于单双层线圈混合为2 4 2,2极36槽,采用小槽型正弦单双层同心式结构,定子绕组上下层同相的线圈设计为单层,上下层不同相 的线圈设计为双层 ,每圈匝数不等,每槽线数为不等匝,各线圈按同心式排布,其中第 1、2、5、6、7、8、11、12、13、14、17、18、19、20、23、24、25、26、29、30、31、32、35、36 为单层,第 3、4、9、10、15、16、21、22、27、28、33、34 为双层。
全文摘要
一种超高效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定子、转子,单双层线圈混合为242,2极36槽,采用小槽型正弦单双层同心式结构,定子绕组上下层同相的线圈设计为单层,上下层不同相的线圈设计为双层,每圈匝数不等,每槽线数为不等匝,各线圈按同心式排布,其中第1、2、5、6、7、8、11、12、13、14、17、18、19、20、23、24、25、26、29、30、31、32、35、36为单层,第3、4、9、10、15、16、21、22、27、28、33、34为双层。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效率达到了IE3等级,节约了电能,漆包线使用量下降了3-5%,节省了投资费用。
文档编号H02K17/12GK102916542SQ2012104066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朱明初, 朱茂勋, 方玉兰, 卢建国 申请人:朱明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