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

文档序号:7348939阅读:3722来源:国知局
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本发明在绕线初始,绕线模先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绕线模的顶端与磁极内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的宽度,待第一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二股线材,待第二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三股线材,以此程序直至绕线结束。由于本发明在绕线初始,绕线模先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第一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才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二股线材,使得线材不会处于挤压状态而上拱,减少了线圈组中往复排线引起的交叉线占用空间,提高了线槽的容积率。
【专利说明】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的绕线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广泛地使用飞叉在多极电枢的磁极上缠绕形成线圈用的线材,在绕线过程中,首先,使中央绕线模和侧板各自的顶端进入到多极电枢的内周侧,并从该状态开始使飞叉转动而导出线材,与此同时使该飞叉与中央绕线模及侧板一起朝向多极电枢的外侧移动,由此进行各层线材的绕线,即,此种绕线方式为绕线模边退线材边绕。这种绕线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当线材91绕到磁极92的侧面S面(如图1所示A-B点时)时,线材91排线位移只移动了 1/2位移,此时,无论是单根或多根线材91都会因与绕线模93顶靠而处于挤压状态,线材91会无法到位固定造成上拱(如图2所示),由于两磁极之间线槽的空间狭窄,上拱的线材会因为排线整齐度影响单层或多层的槽满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线整齐、容积率高的单线或多线并绕的绕线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它包括:飞`一边在定子磁极的周边转动,一边导出线材自磁极内端向外端逐步缠绕在磁极上,同时,绕线模轴向夹持在磁极上并将飞叉导出的线材引导至磁极;绕线初始,绕线模的顶端与磁极内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的宽度,待第一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二股线材,待第二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三股线材,以此程序直至绕线结束。
[0005]所述的绕线模的顶端与磁极内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的宽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绕线模移至磁极内端面,绕线模先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另一种方式是绕线模移至离磁极内端面一股线材的宽度后即停下。
[0006]所述的两股线材之间的连接段缠绕在磁极的顶面和底面。
[0007]在绕线模绕完一层线材后,绕线模移至磁极的最外端;当第二层绕线时,绕线模的顶端与磁极外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的宽度,待第一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内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二股线材,待第二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内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三股线材,以此程序直至绕线结束。
[0008]所述的绕线模的顶端与磁极外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的宽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绕线模移至磁极外端面,绕线模先沿磁极轴线向内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另一种方式是绕线模移至离磁极外端面一股线材的宽度后即停下。
[000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基本方法为先退一再绕一再退一再绕……;由于绕线初始,绕线模先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第一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才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二股线材,使得线材不会处于挤压状态而上拱,线圈中没有螺旋因素影响里或外空间,空间能够充分利用,减少了线圈组中往复排线引起的交叉线占用空间,从而提高了线槽的容积率,可实现以单层排线达到多层绕线的性能效果。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习用磁极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是习用线材缠绕在磁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线材缠绕在磁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线材缠绕在磁极的正视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线材缠绕在磁极的俯视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线材缠绕在磁极两股后的正视剖视图;
图7是图3沿A向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绕线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3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飞叉I 一边在定子I磁极11的周边转动,一边导出线材10自磁极11内端向外端逐步缠绕在磁极11上,同时,绕线模2轴向夹持在磁极11上并将飞叉I导出的线材10引导至磁极11。
[0013]当为单层绕线时,本发明在绕线初始,绕线模2的顶端与磁极11内端面12之间预留一股线材10 (如图4所示)的宽度,待第一股线材10缠绕完毕后,绕线模2沿磁极11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10的宽度,缠绕第二股线材10,待第二股线材10缠绕完毕后(如图6所示),绕线模2沿磁极11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10的宽度,缠绕第三股线材10 (如图5所示),以此程序直至绕线结束。
[0014]所述的绕线模2的顶端与磁极11内端面12之间预留一股线材10的宽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绕线模2移至磁极内端面,先沿磁极11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10的宽度;另一种方式是绕线模2移至离磁极11内端面12 —股线材10的宽度后即停下。
[0015]当为多层绕线时,在绕线模2绕完一层线材后,进行第二层绕线时(线材10由外向内缠绕),绕线模2的顶端与磁极外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10的宽度,待第一股线材10缠绕完毕后,绕线模2沿磁极轴线向内退出一股线材10的宽度,缠绕第二股线材10,待第二股线材10缠绕完毕后,绕线模2沿磁极轴线向内退出一股线材10的宽度,缠绕第三股线材10,以此程序直至绕线结束。
[0016]所述的绕线模2的顶端与磁极外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10的宽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绕线模2移至磁极外端面,绕线模2先沿磁极轴线向内退出一股线材10的宽度;另一种方式是绕线模2移至离磁极外端面一股线材10的宽度后即停下。
[0017]如图5所示,两股线材10之间的连接段缠绕在磁极11的顶面E或底面W上(如图7所示),该连接段线材10为斜线;而在磁极11的两个侧面N面和S面的线材10为直线。由于两个侧面N面和S面的线材10为直线,不会造成线材的交叉和堆积,不会影响线槽的容积率。
[0018]本实施例是一股一根线为例,本发明可以是通过8-12或多或少根线材形成股来绕组,线材通过并联来获取大于槽口的股单位截面积,通过更大的电流和电压来增加功率和扭矩。
[0019]本发明可以适应内/外定子、转子以及其它空间有限制又需要提供槽满率的单根或多根线排列,并通过设定排线股宽,来控制层数。
[0020]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的绕线程序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方法为:先退一再绕一再退一再绕……。
[0021]读取设置数据:读绕线圈数、单圈的排线宽度、绕线速度、排线的速度(退的速度)。
[0022]判断排线轴是否到达设定的位置:利用伺服电机的编码进行判断;当然针对普通电机,也可以利用传感器来判断。
[0023]本发明的重点就在于:绕线模先于四周预留同等空间(先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进行绕线。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一股线材根数可据需要而定,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 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它包括:飞叉一边在定子磁极的周边转动,一边导出线材自磁极内端向外端逐步缠绕在磁极上,同时,绕线模轴向夹持在磁极上并将飞叉导出的线材引导至磁极;其特征在于:绕线初始,绕线模的顶端与磁极内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的宽度,待第一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二股线材,待第二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三股线材,以此程序直至绕线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模的顶端与磁极内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的宽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绕线模移至磁极内端面,绕线模先沿磁极轴线向外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另一种方式是绕线模移至离磁极内端面一股线材的宽度后即停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两股线材之间的连接段缠绕在磁极的顶面和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绕线模绕完一层线材后,绕线模移至磁极的最外端;当第二层绕线时,绕线模的顶端与磁极外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的宽度,待第一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内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二股线材,待第二股线材缠绕完毕后,绕线模沿磁极轴线向内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缠绕第三股线材,以此程序直至绕线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线或多线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模的顶端与磁极外端面之间预留一股线材的宽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绕线模移至磁极外端面,绕线模先沿磁极轴线向内退出一股线材的宽度;另一种方式是绕线模移至离磁极外端面一股线材的宽度后即停下。
【文档编号】H02K15/08GK103701275SQ201210577523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建 申请人:厦门博镱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