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式电机控制节能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600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度可调式电机控制节能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尤其是一种节能燃气灶。
背景技术
能源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于2008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已明确指出“节约资源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党中央和国务院已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决定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将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节能减排政策。据了解,中国国家发改委已决定从去年开始逐年提高天然气等燃气资源的售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天然气等各种燃气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进国家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据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和民间资料统计,目前中国城乡燃气灶具已日益普及,家用燃气灶的使用量已达到亿台,这些灶具每年消耗液化气、天然气的万吨或立方米以上,但出于灶具热效率低(有的不足50%),燃烧不充分,导致能源极大的浪费。目前燃气灶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I)燃气灶的气嘴火苗和锅体之间距离恒定不变,导致燃烧气体的外焰和锅体之间距离始终不变,当气压充分时火焰外泄,当气压不足时无法接触到锅底,热能利用率低。(2)灶头喷火出口气体压力只能依靠旋钮调节进气量的大小,无法实现对燃烧时火焰外焰与锅体的距离的控制来调节火焰大小,进而来调节温度高低。上述这两点不足必然导致气体燃烧不充分问题。因此,提高燃气热效率,具有节能、环保型的燃气灶具必然是未来的趋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燃气灶存在灶头和锅体之间距离恒定无法调节,导致燃烧不充分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度可调式电机控制节能燃气灶,该节能燃气灶采用电机带动同步带,引导灶头上下移动以控制调节燃气灶,进而调节火苗和锅体之间的距离,使燃烧更为充分,以达到节约燃气、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度可调式电机控制节能燃气灶,包括灶台壳体,分配器座,电机传动机构和竖直升降机构,其特点是分配器座24下面连接有竖直升降机构,竖直升降机构与固定在壳体27内的电机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电机传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传动轴,齿轮皮带,小齿轮,伺服电机通过大三脚架与灶台壳体壁固定连接,伺服电机的传动轴与小齿轮固定连接;小齿轮20通过齿轮皮带与竖直升降机构下面的大齿轮连接。竖直升降机构包括大齿轮、升降器、升降杆,限位盘,传力盘,大齿轮下端嵌套有轴承,大齿轮上面固定连接升降器,升降器内设有三个开有曲面滑道的深腰形孔,深腰形孔内放置升降杆,升降器上端通过限位盘与传力盘连接,其中,限位盘中的三个孔分别与升降杆配合连接,传力盘下端三槽与三根升降杆对应配合连接,传力盘上面依次连接主管道,隔热片和分配器座;轴承通过钣金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工字梁上、工字梁通过二端小三脚架与灶台壳体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采用高度可调节式灶头设计通过伺服电机17驱动齿轮皮带15,带动大齿轮10进而带动升降器9,通过镶嵌在升降器9内斜面凹槽的升降杆2来实现灶头的上、下移动,控制灶头的高低来确定位置,使燃烧更为充分;(2)采用伺服电机17传动使调节更为简单快捷,可控性好,定位亦精准。(3)整体电机传动部分主要由伺服电机17、小齿轮20,齿轮皮带15,大齿轮10构成;竖直升降传动主要采用升降器9、升降杆2,限位盘7,传力盘6构成。本实用新型为燃气领域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和新型的燃气灶系统,提高了燃气利用效率和燃烧质量,节能环保高效,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采用该节能燃气灶,可以通过调节灶头的位置来改变灶头和锅体之间的燃烧距离,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火焰与锅体的接触,使热交换更充分,转换更有效,锅体吸热更多,充分的利用了燃气,提高了燃气利用率, 节约了能源。总之,该新型节能燃气灶设计为提高燃料烧率、节约燃气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如果使用本文提出的节能燃气灶,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我国是人口大国家庭炊事用气占城市总用气量的比重很大,推广节能燃气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伺服电机水平位置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传动机构和竖直升降机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式电机控制节能燃气灶,包括灶台壳体27,分配器座24,电机传动机构31和竖直升降机构30。分配器座27下面连接有竖直升降机构30,竖直升降机构30与固定在壳体27内的电机传动机构31传动连接。灶台壳体27上面放置燃气灶支架21,燃气灶支架21内有一分配器座24,分配器座24上放置有内环分火器22和外环分火器23。灶台壳体27前面板上设有煤气开关26和伺服电机开关28。如图4所示,电机传动机构由伺服电机17、传动轴18,键19,小齿轮20,大三角架16,齿轮皮带15,大齿轮10,工字梁14,小三角架11,钣金连接件13,轴承12组成,联接形式为大三脚架16与灶台壳体27壁由内六角螺钉I紧固,其上承载的伺服电机17以四个螺钉固定,传动轴18通过键19与小齿轮20过盈联接;小三脚架11与灶台壳体27壁由内六角螺钉I紧固,工字梁14、小三角架11、钣金连接件13、轴承12分别以内六角螺钉安装固定;大齿轮10嵌套于轴承12上,与小齿轮20通过齿轮皮带15连接。传动形式为通过伺服电机17驱动提供动力,由传动轴18带动小齿轮20旋转,通过齿轮皮带15进而带动大齿轮10旋转,其运动由脉冲控制,从而提高了传递精度,这样就保证了其平稳的运动和位移精度,并且各个部分在保证工作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采取轻量化结构和铝合金材料。如图4所示,竖直升降机构由大齿轮10、升降器9、升降杆2,限位盘7,传力盘6,主管道5,隔热片4组成,联接形式为齿轮皮带15与大齿轮10相啮合,大齿轮10下端与轴承
12通过嵌套进行浮动连接,升降器9通过内六角螺栓8固定于大齿轮10上,升降器9内的三侧深腰形孔开有曲面滑道,里面放置升降杆2,为限制升降杆2不必要自由度,在升降器9上端覆盖限位盘7,限位盘7的三个孔配合升降杆2,使其只能上下运动,传力盘6下端三槽与三根升降杆2对应配合,传力盘6、主管道5,隔热片4采用螺钉3连接。传动形式为齿轮皮带15与大齿轮10相啮合带动升降器9转动,镶嵌在升降器腰形孔凹槽内的3根升降杆2,在限位盘7的作用下,带动传力盘6作上下竖直运动,主管道5亦随传力盘6作上下运动,主管道5与灶头为一体,进而实现了灶头随着主管道同步移动,这样就实现了燃烧喷口的上下移动控制,调节了灶头火焰的高度,实现了火苗和锅体最佳 燃烧距离的控制,进而有效提高了燃气利用率。其中上下可调节量为(TlOmm,齿轮皮带15应采用抗高温材料。打开煤气开关26,旋钮伺服电机开关28发送脉冲信号,得信号的伺服电机17驱动小齿轮20旋转,由齿轮皮带15转动大齿轮10,继而转动升降器9,同时,镶嵌在升降器斜面凹槽内的升降杆2作上(下)运动,通过传力盘6带动灶头上(下)运动,实现了火焰与锅体最佳燃烧距离的控制,进而达到了提高燃烧率和节能的作用。产品特点伺服电机控制,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定位精准。整体结构紧凑,限位盘减少升降杆不必要自由度的同时,起到防污染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高度可调式电机控制节能燃气灶,包括灶台壳体(27),分配器座(24),电机传动机构(31)和竖直升降机构(3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座(24)下面连接有竖直升降机构(30 ),竖直升降机构(30 )与固定在灶台壳体(27 )内的电机传动机构(31)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度可调式电机控制节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传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7)、传动轴(18)、齿轮皮带(15)、小齿轮(20),伺服电机(17)通过大三脚架(16)与灶台壳体(27)壁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7)的传动轴(18)与小齿轮(20)固定连接;小齿轮(20)通过齿轮皮带(15)与竖直升降机构下面的大齿轮(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度可调式电机控制节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升降机构包括大齿轮(10)、升降器(9)、升降杆(2),限位盘(7),传力盘(6),大齿轮(10)下端嵌套有轴承(12),大齿轮(10)上面固定连接升降器(9),升降器(9)内设有三个开有曲面滑道的深腰形孔,深腰形孔内放置升降杆(2),升降器(9)上端通过限位盘(7)与传力盘(6)连接,其中,限位盘(7)中的三个孔分别与升降杆(2)配合连接,传力盘(6)下端三槽与三根升降杆(2)对应配合连接,传力盘(6)上面依次连接主管道(5)、隔热片(4)和分配器座(24);轴承(12)通过钣金连接件(13)固定连接在工字梁(14)上、工字梁(14)通过二端小三脚架(11)与灶台壳体(27)壁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度可调式电机控制节能燃气灶,包括灶台壳体,分配器座,电机传动机构和竖直升降机构,分配器座24下面连接有竖直升降机构,竖直升降机构与固定在壳体内的电机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燃气灶系统,提高了燃气利用效率和燃烧质量,节能环保高效,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采用该节能燃气灶,可以通过调节灶头的位置来改变灶头和锅体之间的燃烧距离,最大限度保证了火焰与锅体的接触,使热交换更充分,转换更有效,锅体吸热更多,充分的利用了燃气,提高了燃气利用率,节约了能源。总之,该节能燃气灶为提高燃料烧率、节约燃气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推广该节能燃气灶,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
文档编号H02K7/116GK202521660SQ20122014138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杜继涛, 甘屹, 陈琦君, 麻萌萌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