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170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扇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扇。
背景技术
[0002]—般来说,电扇具有任意改变送风方向的功能。为了使电扇具有这种功能,使电扇的风扇旋转的马达在马达的机壳固定有连杆螺栓。通过使该连杆螺栓旋转,改变马达的朝向,从而改变送风的方向。[0003]在以往的使电扇的风扇旋转的马达中,通过在马达机壳与连杆螺栓之间配置垫片,并将连杆螺栓的顶端铆定,从而将马达机壳与连杆螺栓固定。[0004]并且,对于使风扇旋转的马达,其电枢的轴向的上下端面分别用独立的马达机壳覆盖,并用螺丝将电枢与马达机壳固定。实用新型内容[0005]然而,对于如前所述的电扇,存在着小型化、低成本化、提高耐久性的要求。[0006]但是,在以往的将马达的机壳与连杆螺栓固定的结构中,需要有垫片。在使用垫片的结构中,为了充分地得到防止马达机壳相对于连杆螺栓的旋转的强度,无法缩小垫片。这是因为,为了得到充分的防止旋转的强度,不能减小垫片与机壳的接触面积。[0007]因此,在以往的马达机壳与连杆螺栓的固定结构中,为了将马达机壳与连杆螺栓固定,需要垫片这样的部件,难以降低成本。[0008]并且,在以往的使电扇的风扇旋转的马达的结构中,由于使用螺丝进行电枢与马达机壳间的固定,因此难以降低成本。并且,经过长年变化,螺丝有可能松动。由于螺丝松动,马达的振动增大,并且还会对马达机壳与连杆螺栓的安装部分施加负荷。为了确保对施加于该马达机壳与连杆螺栓的安装部分的负荷具有耐久性,在以往的结构中,垫片是必需的。[0009]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构成电扇用马达的各部件间的固定牢固,且使低成本化成为可能的结构。[0010]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扇具有马达,所述马达具备旋转部, 所述旋转部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静止部,所述静止部具有电枢;机壳,所述机壳覆盖所述电枢的径向外侧的侧面;以及连杆螺栓,所述连杆螺栓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侧面,且所述连杆螺栓在顶端具有固定部,所述电枢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的齿以及装设于所述齿的线圈,在所述机壳的侧面具有收纳所述固定部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在边缘具有一个以上切口部,所述机壳具备覆盖所述电枢的下侧的第一机壳和覆盖所述电枢的上侧的第二机壳,所述轴在从第一机壳的开口突出的所述轴的顶端具有旋转叶片,第一机壳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一凸缘部,第二机壳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二凸缘部,所述固定部具有直径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大的扩大部,所述扩大部与第一机壳或者第二机壳接触,且所述扩大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切口部内,所述第一凸缘部以及所述第二凸缘部中的一方具有凸部,所述第一凸缘部以及所述第二凸缘部中的另一方具有收纳所述凸部的孔部。[0011 ]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扇,其中,所述电枢压入固定于所述第一机壳。[0012]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扇,其中,所述电枢的一半以上的部分被所述第一机壳覆盖。[0013]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扇,其中,所述第一机壳的内侧面具备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定位部,且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电枢的轴向端面接触。[0014]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扇,其中,所述连杆螺栓在所述机壳的径向外侧具备支承部,且所述支承部的直径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大。[0015]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扇,其中,所述第一机壳的侧面的一部分具备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收纳部,且在所述收纳部内具备所述固定孔,且所述电枢与所述固定孔在径向重叠。[0016]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扇,其中,设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孔部位凹部,所述切口部的个数为奇数。[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使电扇的风扇旋转的马达中,能够使构成马达的各部件的固定牢固,提高耐久性,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小型化。


[0018]图I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扇的纵剖视图。[0019]图2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0020]图3A是从径向内侧表示连杆螺栓的安装部分的图。[0021]图3B是图3A的单点划线部处的剖视图。[0022]图4A是从径向内侧表示将固定部插入固定孔后的状态的图。[0023]图4B是图4A的单点划线部处的剖视图。[0024]图5A是从径向内侧表示将固定部按压展开后的状态的图。[0025]图5B是图5A的单点划线部处的剖视图。[0026]图6是从径向内侧表示图5B中的单点划线部的剖面的图。[0027]标号说明[0028]2 :静止部;[0029]3 :旋转部;[0030]4 :轴承部;[0031]5 :机壳;[0032]6 :连杆螺栓;[0033]22 :电枢;[0034]31 -M ;[0035]32 :转子铁芯;[0036]33 :旋转叶片;[0037]41 :第一套筒轴承;[0038]411 :第一轴承保持部;[0039]42 第二套筒轴承[0040]421:第二轴承保_[0041]43 钩部;[0042]51 第一机壳;[0043]511:第一凸缘部;[0044]512:定位部;[0045]513:收纳部;[0046]52 第二机壳;[0047]521:第二凸缘部;[0048]53 凸部;[0049]54 孔部;[0050]55 固定孔;[0051]551:切口部;[0052]60 环状凸部;[0053]61 固定部;[0054]610:固定部基部;[0055]611:扩大部;[0056]62 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7]在本说明书中,将图I所示的电扇I的中心轴线Jl方向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图I所示的电扇I的中心轴线JI方向的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后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JI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0058]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扇I的纵剖视图。电扇 I具有作为驱动部的马达M。马达M为内转子型,通过输入单相交流电而旋转。马达M包括静止部2、旋转部3、轴承部4以及机壳5。轴承部4将旋转部3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l 为中心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轴承部4由第一套筒轴承41和配置于第一套筒轴承41的上侧的第二套筒轴承42构成。[0059]在机壳5的侧面安装有连杆螺栓6。关于连杆螺栓6的安装方法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0060]图2是机壳5的放大图。静止部2具有电枢22。电枢22的外周面与机壳5的内周面接触。覆盖电枢22的径向外侧的侧面的机壳5由覆盖电枢22的下侧的第一机壳51和覆盖电枢22的上侧的第二机壳52构成。并且,第二机壳52配置在比第一机壳51靠上侧的位置。第一机壳51为有底圆筒形状,且在底部的中央具有开口。同样,第二机壳52也为有底圆筒形状,且在底部的中央具有开口。将电枢22在压入固定于第一机壳51后压入固定于第二机壳52。第一机壳51的内侧面也可具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定位部512。该定位部512与电枢22的轴向端面接触,并且该定位部512作为压入时的止挡部起作用。由此, 提高了组装时的作业性。[0061]并且,第一机壳51的内直径比第二机壳52的内直径小。因此,将电枢22压入固定于第一机壳51时的力比将电枢22压入固定于第二机壳52时的力强。或者也可形容为电枢22压入固定于第一机壳51,轻压入于第二机壳52。并且,在轴向,电枢22 —半以上的部分压入固定于第一机壳51,余下的部分压入固定于第二机壳52。另外,优选的是,在轴向, 电枢的三分之二被第一机壳覆盖,电枢的三分之一被第二机壳覆盖。[0062]第一机壳51在第一机壳51的上部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一凸缘部511。并且, 第二机壳52在第二机壳52的下部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二凸缘部521。将定子压入于第一机壳51和第二机壳52时,第一凸缘部511的上表面与第二凸缘部521的下表面接触。 并且,第一凸缘部511具有凸部53,第二凸缘部具有收纳凸部53的孔部54。通过将凸部53 嵌合在孔部54内,第一机壳51与第二机壳52被牢固固定,从而完成机壳5的组装。[0063]旋转部3包括轴31和转子铁芯32。轴31由第一套筒轴承41以及第二套筒轴承 42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下侧的顶端从第一机壳51的开口向下侧突出。并且,轴31的上侧的顶端从第二机壳52的开口向上侧突出。[0064]旋转叶片33安装于轴31的下侧的顶端,轴31的上侧的顶端安装于摆头齿轮。[0065]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22的一半以上的部分压入固定于第一机壳51侧。并且,在第一机壳51侧安装连杆螺栓6。由此,与在第二机壳52侧安装连杆螺栓6的情况相比,电枢22的重心与连杆螺栓6之间的距离变近。因此,与在第二机壳52侧安装连杆螺栓6的情况相比,在第一机壳51侧安装连杆螺栓6的情况下,在旋转时产生的马达I的振动对连杆螺栓6的固定部61施加的负荷小。因此,提高了机壳5与连杆螺栓6的安装部分的耐久性。[0066]并且,如前所述,关于将电枢22压入固定于机壳5时的力,将电枢22压入固定于第一机壳51时的力比将电枢22压入固定于第二机壳52时的力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枢 22的一半以上的部分先压入固定于第一机壳51。因此,由于第一机壳51先相对于定子固定,因此,在将电枢22的余下部分压入固定于第二机壳52时,调整第二机壳52以将凸部53 收纳到孔部54内能够容易地完成。并且,由于将电枢22压入固定于第二机壳52时的力比将电枢22压入固定于第一机壳时的力小,所以调整第二机壳52以将凸部53收纳于孔部54 能够变得更加容易。[0067]轴承部4包括第一轴承保持部411和第二轴承保持部421。第一轴承保持部411 通过将第一轴承保持部411的径向端部插入钩部43而固定,且第一轴承保持部411保持第一套筒轴承41。在第一轴承保持部411与第一套筒轴承41之间配置含有润滑剂的油毡纸 (未图示)。第二套筒轴承42也可为与第一套筒轴承41同样的结构。[0068]图3A为从马达M的径向内侧表示连杆螺栓6的安装部分的图。图3B为图3A的单点划线部分处的剖视图。机壳5在侧面具有固定孔55,固定孔55在边缘具有一个以上切口部 551。[0069]图4A为从径向内侧表示将环状凸部60插入固定孔55后的状态的图。图4B为图 4A的单点划线部分处的剖视图。在图4A中,用格子表示固定部61的上端面。[0070]图5A为从径向内侧表示对环状凸部60进行塑性加工,而将环状凸部60的上端按压展开后的状态的图。图5B为图5A的单点划线部分处的剖视图。在图5A中也用格子表示固定部61的上端面。固定部61在插入固定孔55中后被按压展开而形成扩大部611。[0071]图6为从径向内侧表示图5B中的单点划线部分的剖面的图。在扩大部611的下方存在固定部基部610。被按压展开的扩大部611的一部分或者固定部基部610的一部分嵌入切口部551。并且,扩大部611的下表面与第一机壳51表面接触。通过这样的结构,将连杆螺栓6固定于第一机壳51。[0072]如图6所示,在嵌入于切口部551的部分中,扩大部611的径向的厚度增加。并且, 在没有切口部551的部分,扩大部611的径向的厚度变薄。[0073]并且,在图6中,在切口部551与扩大部611之间存在间隙。通过该间隙,能够释放对固定部61进行按压展开时所施加的应力。[007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0075]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凸缘511具有孔部54,第二凸缘521具有凸部53。并且,孔部54也可为凹部。并且凸部53的形状不限定为圆形。例如,也可为V 字形、或在凸缘设置切入部而形成的I字形。并且,嵌合的个数只要在一个以上,可以是任意个数。[0076]固定孔55的切口部551为三个,但只要为I以上的奇数即可。切口部551为奇数个的话,能够防止连杆螺栓6的中心从固定孔55的中心偏移。[007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含有润滑剂的油毡纸,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定于此。 例如,以在使用一定期间后追加润滑剂为前提,也可不配置油毡纸。[0078]轴承部4不限定为套筒轴承41、42。例如,也可使用球轴承。[0079]并且,第一机壳51的侧面的一部分也可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收纳部513。并且, 也可在收纳部513内具有固定孔55,电枢22与固定孔55在径向重叠。如此一来,通过电枢 22与固定孔55在径向重叠,能够缩短机壳5的轴向长度,从而能够将马达I小型化。[0080]连杆螺栓6在机壳5的径向外侧具有支承部62,支承部62也可为直径比固定孔 55的直径大的结构。通过使支承部62的直径大于固定孔55的直径,连杆螺栓6与机壳5 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能够更牢固地固定。[0081]电枢22向机壳5的固定不限定为压入固定。特别是第二机壳52,由于第二机壳 52不必与电枢22强力固定,因此也可通过轻压入或者插入的方式固定。[0082]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也可进行适当组合。[0083]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米用将连杆螺栓6固定于第二机壳52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扩大部611的下表面与第二机壳52接触。[0084]本实用新型除电扇以外一般也可作为送风机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扇具有马达, 所述马达具备 旋转部,其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静止部,其具有电枢; 机壳,其覆盖所述电枢的径向外侧的侧面;以及 连杆螺栓,其固定于所述机壳的侧面,并且该连杆螺栓在顶端具有固定部,所述电枢具有 环状的铁芯背部; 齿,其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以及 线圈,其装设于所述齿, 在所述机壳的侧面具有收纳所述固定部的固定孔, 所述固定孔在边缘具有一个以上切口部, 所述机壳具有覆盖所述电枢的下侧的第一机壳以及覆盖所述电枢的上侧的第二机壳, 所述轴在从第一机壳的开口突出的所述轴的顶端具有旋转叶片, 所述第一机壳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第二机壳具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二凸缘部, 所述固定部具有直径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大的扩大部,所述扩大部与第一机壳或者第二机壳接触, 并且,所述扩大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切口部内, 所述第一凸缘部以及所述第二凸缘部中的一方具有凸部,所述第一凸缘部以及所述第二凸缘部中的另一方具有收纳所述凸部的孔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扇, 所述电枢压入固定于所述第一机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扇, 在轴向,所述电枢一半以上的部分被所述第一机壳所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扇, 所述第一机壳的内侧面具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电枢的轴向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扇, 所述连杆螺栓在所述机壳的径向外侧具有支承部, 所述支承部的直径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大。
6.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扇, 所述第一机壳的侧面的一部分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收纳部, 在所述收纳部内具有所述固定孔, 在径向,所述电枢与所述固定孔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扇, 设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孔部为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扇, 所述切口部的个数为奇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扇,在通过在静止侧具有电枢的类型的马达驱动旋转叶片的形式的电扇中,为了将支承马达部分的连杆螺栓可靠地固定于马达,而将电枢收纳在一对机壳的内部,并将连杆螺栓安装于所述机壳中的一个机壳。并且,在安装有连杆螺栓的机壳的安装孔设有切口,在此基础上铆接连杆螺栓。
文档编号H02K5/04GK202811423SQ20122046126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横川知佳, 泷泽春树, 中川爱梨, 上田育子, 上村和宽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