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鼠笼式刚性跳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9878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鼠笼式刚性跳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刚性跳线,尤其涉及一种鼠笼式刚性跳线。
背景技术
跳线是将悬挂于耐张塔两侧的导线用不承受张力导线连接起来,形成电流通道。电压等级较低时,相邻耐张段的线路导线一般采用软导线连接,能满足电气间隙和风偏要求。但随着电压等级升高,绝缘子串长增加,跳线长度随之增加,采用的软跳线弧垂也增加,为保持跳线对铁塔接地的合理距离,满足跳线风偏后对塔身的电气间隙,减小跳线弧垂,超、特高电压等级的线路则采用刚性跳线结构,减小塔头尺寸,降低线路投资。刚性跳线是线路结构较为复杂的部分,不仅电晕特性复杂,表面场强分布与线路分裂导线的场强有一定差别,在尖端处容易因场强过高而引发电晕。通常情况下,鼠笼式刚性跳线中的导线间距与线路中导线分裂间距相同。输电线路导线分裂间距的选取一般要考虑分裂导线的次档距振荡和电气两方面的特性。次档距振荡是由迎风侧导线的尾流所诱发的背风侧导线的不稳定振动现象,分裂导线间保持足够的距离就可以避免出现次档距振荡现象,一般认为,分裂间距与子导线直径之比S/d>16-18时,就可以避免次档距振荡的出现;从电气方面看,最佳分裂间距时,导线表面的最大电场强度值最小,经计算发现,此时的分裂间距远小于避免次档距振荡要求的最小分裂间距。即限制次档距振荡要求的分裂间距与最佳电气性能要求的分裂间距是矛盾的。本发明人大量的研究、分析发现500kV交、直流线路采用的S/d=15_18.7对于特高压线路,由于分裂数较多,电气要求又比较苛刻的情况时,因导线布置远比500kV线路困难,无法满足次档距振荡要求。实际工程采用的分裂导线间距值比电气特性要求值大很多,两者的差距随着线路导线分裂数的增多而增大。
另一方面,线路导线表面最大工作场强由运行电压、子导线直径、相导线分裂形式、相导线高度以及相间距离等因素决定。其中,子导线分裂根数和子导线直径对导线表面场强影响较大,导线高度和子导线分裂间距影响较小,因此根据次档距振荡和电气特性确定的不同线路导线分裂间距对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值影响较大。输电线路中跳线不考虑次档距振荡,跳线中的导线间距仅需满足电气特性即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鼠笼式刚性跳线,该鼠笼式刚性跳线不需考虑次档距振荡的影响,只需考虑满足电气特性值,方便跳线的设计及安装,使跳线简单化、小型化,预制化。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为:一种鼠笼式刚性跳线,包括跳线,所述跳线悬挂在线路导线之间,所述跳线上设有多分裂间隔棒,在所述跳线中段设置的多分裂间隔棒的中部设有通孔,钢管穿过所述通孔形成跳线的刚性部分,所述钢管上设有悬吊件,所述刚性部分的导线分裂间距小于所述线路导线的分裂间距。进一步的,所述跳线的导线间距由跳线端部朝着刚性部分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刚性部分的导线间距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刚性部分的导线间距不小于导线电气特性要求的最小值。进一步的,所述悬吊件为与斜拉杆或跳线串联结。进一步的,所述悬吊件上设有绝缘子。进一步的,所述多分裂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本体,所述间隔棒本体呈圆环状,其由两个半圆形板体螺接而成,在所述间隔棒本体的边沿、径向且间隔均匀的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间隔棒本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间隔棒本体轴线平行的圆孔。进一步的,所述圆孔的轴线到所述间隔棒本体的轴线的距离由跳线端部朝着刚性部分方向逐渐减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刚性跳线的分裂间距不需考虑次档距振荡的影响,仅需满足电气特性要求。因此,导线的分裂间距可比线路的导线分裂间距适当减小。由于刚性跳线中导线间距的减小可直接影响跳线中间隔棒的结构,使间隔棒的短路电流向心力随之减少。刚性部分导线间距适当减小有利于满足机械和电气性能的要求、方便跳线的设计及安装。使刚性跳线简单化、小型化,预制化,使得刚性跳线结构更加紧凑、防电晕性能更加优良。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隔棒,由两个半圆形板体螺接而成,方便线路的安装和拆卸,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鼠笼式刚性跳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分裂间隔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种鼠笼式刚性跳线,包括跳线6,跳线6悬挂于设置在耐张塔两侧的线路导线I之间,跳线6上设有多分裂间隔棒3,多分裂间隔棒3采用六分裂间隔棒,在跳线6中段设置的六分裂间隔棒的中部设有通孔4,钢管2穿过通孔4形成跳线6的刚性部分,钢管2上设有悬吊件5,悬吊件5将钢管2固定,所述悬吊件5可为与斜拉杆或跳线串联结,悬吊件5上设有绝缘子,由于刚性跳线不需考虑次档距振荡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六分裂间隔棒的结构,使刚性部分的导线分裂间距小于线路导线I的分裂间距。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分裂间隔棒,该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本体7,间隔棒本体7呈圆环状,其中部设有通孔4,间隔棒本体7由两个半圆形板体螺接而成,也可由多个板体螺接而成,在间隔棒本体7的边沿、径向且间隔均匀的设有支撑杆8,支撑杆8远离间隔棒本体的一端设有与间隔棒本体轴线平行的圆孔9,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从跳线6端部到刚性部分中设置的多分裂间隔棒的结构,实现导线分裂间距由跳线6端部朝着刚性部分方向逐渐减小。[0026]如图1所示,针对750kV的输电线路,本实用新型采用六分裂间隔棒,通过计算得出电气特性要求的分裂间距值为335-390mm,因此,在跳线部分导线的分裂间距可采用335mm-390mm ;刚性部分的导线分裂间距采用300mm,跳线部分导线的分裂间距从跳线6端部到刚性部分逐渐减小,在图1中a、b、c、d处的六分裂间隔棒中的圆孔9的轴线到间隔棒本体7的轴线的距离依次为375mm、350mm、325mm和300mm,刚性部分中的六分裂间隔棒的距离相同,均为300mm,即刚性部分中子导线的分裂间距均为300mm,实现软导线到刚性部分的平滑过渡。本设计方案适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刚性跳线的结构设计,对特高压八分裂鼠笼式刚性跳线同样适用,具体采用何值,结合工程技术参数,导线结构形式合理选择子导线间距。特高压交流线路中,八分裂子导线间距通常采用400mm,而电气特性要求的分裂间距值为小于235mm,因此,在跳线部分子导线间距可采用小于235mm或者235mm-400mm。鼠笼式刚性跳线中子导线分裂间距与输电线路中有所不同,不需考虑次档距振荡的影响,仅满足电气特性值。因此,跳线部分子导线间距考虑满足电气性能的要求情况下,子导线间距可比线路的子导线间距适当减小。对于鼠笼式刚性跳线的金具中,软线部分间隔棒导线间距逐渐减小,刚性部分间隔棒导线间距最小,刚性部分的导线间距不小于导线电气特性要求的最小值。从电气方面看,仅满足电气特性要求存在一个最佳分裂间距,在此分裂间距时,导线的表面电场强度最小。导线表面工作场强决定于运行电压、子导线直径、子导线分裂数、子导线分裂间距、极导线高度 以及相间距离等。用于计算分裂导线表面场强的方法很多,目前采用
较多的是基于求取等效半径的马克特-门得尔法(Markt and Mengele),逐次镜像法
(Successive Images)、模似电荷法(Simulator Charges)、直流导则近似计算公式和美国电科院(EPRI)推荐的计算公式等。直流输电线路的导线表面最大场强计算:在规定的运行电压条件下,导线表面场强由运行电压、子导线直径、子导线分裂数、子导线分裂间距、极导线高度以及相间距离等因素决定。
ττl + (N-\)r/R
S 腿=U-^77-#rln[- Γ.............................................................................................................:]
{NrRN-lfN4l + (2H/Sf⑴式(I)中:gmax-导线表面平均最大电场强(kV/cm)U-为极导线对地电压(kV)N—导线分裂数S——为极间距离(cm)H-为极导线对地距离(cm)r-子导线半径(cm)R——分裂导线圆的半径(cm)交流输电线路的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计算:(I)将分裂导线用单根等效导线代替,等效导线半Ri采用式(2)计算:[0042]
权利要求1.一种鼠笼式刚性跳线,包括跳线(6),所述跳线(6)悬挂在线路导线(I)之间,所述跳线(6)上设有多分裂间隔棒(3),在所述跳线(6)中段设置的多分裂间隔棒(3)的中部设有通孔(4),钢管(2)穿过所述通孔(4)形成跳线(6)的刚性部分,所述钢管(2)上设有悬吊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部分的导线分裂间距小于所述线路导线(I)的分裂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笼式刚性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6)的导线分裂间距由跳线(6)端部朝着刚性部分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刚性部分的导线分裂间距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笼式刚性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部分的导线分裂间距不小于导线电气特性要求的最小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笼式刚性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件(5)为与斜拉杆或跳线串联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笼式刚性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件(5)上设有绝缘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鼠笼式刚性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分裂间隔棒(3)包括间隔棒本体(7),所述间隔棒本体(7)呈圆环状,其由两个半圆形板体螺接而成,在所述间隔棒本体(7)的边沿、径向且间隔均匀的设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远离间隔棒本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间隔棒本体轴线平行的圆孔(9)。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鼠笼式刚性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的轴线到所述间隔棒本体的轴线的距离由 跳线子导线(6)端部朝着刚性部分方向逐渐减小。
专利摘要一种鼠笼式刚性跳线,所述跳线悬挂在线路导线之间,所述跳线上设有多分裂间隔棒,在所述跳线中段设置的多分裂间隔棒的中部设有通孔,钢管穿过所述通孔形成跳线的刚性部分,所述钢管上设有悬吊件,所述刚性部分的导线分裂间距小于所述线路导线的分裂间距,本实用新型不需考虑次档距振荡的影响,只需考虑满足电气特性值,方便跳线的设计及安装。
文档编号H02G7/12GK203103876SQ20122068196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樊宝珍, 周立宪, 王景朝 申请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