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逆变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635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伏逆变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光伏逆变器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公认的人类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之一。现有的光伏逆变器系统主要有并网型和离网型逆变器系统。其中并网型逆变器系统主要由连接光伏电池组件的并网逆变器及公用配电网等组成;其中太阳能通过光伏电池组件转换成直流电能,再通过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离网型逆变器系统由连接光伏电池组件的MPP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追踪)充电器、蓄电池组及离网逆变器等组成;其中光伏电池组件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能、通过MPPT充电控制单元的控制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然后将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组中,蓄电池组通过逆变器变换为交流电并供给交流负载。但是,对于并网型逆变器系统,当配电网故障时,为防止孤岛效应,并网逆变器将不被允许工作,光伏电池组件可转换的电能也没有被利用;而对于离网型逆变器系统,当蓄电池组已被充满电,且没有用电负载,此时光伏电池组件因为没有输出负载也不能发电。针对上述单一逆变器系统的不足,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光伏逆变器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用在并网和离网多种模式下的光伏逆变器系统。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其包括连接一光伏电池组件的MPPT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输出端的蓄电池组件、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组件输出端的逆变器以及设置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的离网/并网选择开关,所述逆变器包括连接所述蓄电池组件的升压电路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升压电路单元和离网/并网选择开关之间的逆变电路单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逆变器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入端和蓄电池组件的输出端之间的反向充电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向充电器采用反激电路单元或者正激电路单元形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采用Boost升压电路、或者Buck降压电路或者Boost-Buck双向电路形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逆变电路单元采用正激全桥电路形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形成有连接蓄电池组件的蓄电池接入端口。[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网/并网选择开关设有并网交流输出端口和离网交流输出端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光伏逆变器系统可工作在并网、离网两种模式下,因而可应用于单个组件整合成带并网和离网使用的交流组件,也可应用为小功率段储能系统。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逆变器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伏逆变器系统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光伏逆变器系统包括连接一光伏电池组件的MPPT充电控制单元1、连接在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I输出端的蓄电池组件2、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组件2输出端的逆变器3以及设置在所述逆变器3输出端的离网/并网选择开关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I可以在给蓄电池组件2进行充电的同时对光伏电池组件进行最大功率追踪,从而保证最大功率输出。所述逆变器3具有升压逆变功能,其包括连接所述蓄电池组件2的升压电路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升压电路单元和离网/并网选择开关4之间的逆变电路单元。另外,结合图1所示可知,所述逆变器3中的逆变电路单元用以进行直流到交流电力的转换,其可以在并网和离网两种模式下进行切换,并且采用正激全桥电路形成。当所述逆变器3工作在并网模式下时,采用电流型控制模式通过电网控制直流高压电压保证最大程度的最大功率输出;工作在离网模式下时,采用电压型控制模式,直流高压控制电压输出,保证直流高压电压值高于输出电压需求交流的最大值。所述离网/并网选择开关4设有并网交流输出端口和离网交流输出端口。所述并网交流输出端口用以连接市电电网;所述离网交流输出端口用以连接额定的交流负载。结合图1所示可知,所述光伏逆变器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入端和蓄电池组件2的输出端之间的反向充电器5,该反向充电器5可根据蓄电池组件2的状态进行充电管理,一般在光伏电池组件不足以补充蓄电池组件2电量的情况下启动所述反向充电器5,以通过市电电网给蓄电池组件2进行充电,以供应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反向充电器5可采用反激电路单元或者正激电路单元形成。结合图1所示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I可以采用Boost升压电路11或者Buck降压电路12形成;当然,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I也可以采用Boost-Buck双向电路(未图示)形成。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I的输出端形成有连接蓄电池组件2的蓄电池接入端口 13,由此使得用户(未图示)可根据负载特性配置不同蓄电池以达到储能的目的。综上,本实用新型光伏逆变器系统可以根据检测电网情况工作在离网和并网两种模式下,其中:[0021]如果工作在并网模式下,能够将光伏电池组件的电能通过MPPT充电控制单元I给蓄电池组件2充电,同时蓄电池组件2又通过逆变器3中的升压电路单元将蓄电池组件2电压升压到高压直流,再通过逆变电路单元逆变,最后通过市电电网控制直流高压,保证最大电能的输出;同时又能利用所述反向充电器5通过市电电网给蓄电池组件2充电以供应急使用;如果工作在离网模式下,能够将光伏电池组件的电能通过MPPT充电控制单元I给蓄电池组件2充电,同时蓄电池组件2又通过逆变器3中的升压电路单元将蓄电池组件2电压升压到直流310V左右,再通过逆变电路单元逆变控制输出电压以供给交流负载。由以上可得,本实用新型光伏逆变器系统可工作在并网、离网两种模式下,因而可应用于单个组件整合成带并网和离网使用的交流组件,也可应用为小功率段储能系统。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一光伏电池组件的MPPT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输出端的蓄电池组件、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组件输出端的逆变器以及设置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的离网/并网选择开关,所述逆变器包括连接所述蓄电池组件的升压电路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升压电路单元和离网/并网选择开关之间的逆变电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变器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逆变电路单元的输入端和蓄电池组件的输出端之间的反向充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充电器采用反激电路单元或者正激电路单元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采用Boost升压电路、或者Buck降压电路或者Boost-Buck双向电路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单元采用正激全桥电路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形成有连接蓄电池组件的蓄电池接入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网/并网选择开关设有并网交流输出端口和离网交流输出端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所述光伏逆变器系统包括连接一光伏电池组件的MPPT充电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MPPT充电控制单元输出端的蓄电池组件、连接在所述蓄电池组件输出端的逆变器以及设置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的离网/并网选择开关。所述逆变器包括连接所述蓄电池组件的升压电路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升压电路单元和离网/并网选择开关之间的逆变电路单元。
文档编号H02M7/48GK203057015SQ20132006265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翟寿缙 申请人: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