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932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自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的【技术领域】,公开了自动充电桩,包括具有容腔的箱体,所述容腔内设有转轴、两转动座、与电源连接的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一电机,转轴于两转动座之间形成绕线段,其一端通过第一传动结构连接于第一电机;电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另一端延伸出箱体外,并连接有充电枪,第二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之间具有间隙;充电枪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机正反转及控制第二电磁阀与第一电磁阀对接的按键。充电桩通过充电枪上的按键,操作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的对接,以及可以控制第一电机的正反转,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电线设置在箱体内,避免电线老化或者损坏,避免出现触电事故,提高安全性能;实现自动化操作,避免人工操作,效率较高。
【专利说明】自动充电粧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充电桩。
【背景技术】
[0002]充电桩是指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第一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一种,其最大额定功率为7kW,主要适用于为小型乘用车,如纯电动汽车或可插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根据车辆配置电池容量,充满电的时间一般需要3 — 8个小时。
[0003]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包括箱体,在箱体内设置有电气设备等,并且在箱体上设置有充电接口,该充电接口上连接有电线,该电线的外端连接有充电枪,这样,利用电线与充电接口的电性连接,使得充电枪可与充电源连接,将充电枪电动汽车等的电池接口连接时,则可以实现为电动汽车等充电。
[0004]由于上述的充电桩的电线长期暴露在外,这样,电线容易磨损,并且其外层易老化,这样,当用户在充电时,则易出现漏电的现象,引发触电事故,甚至危及生命,并且,不管在充电时,或不充电时,电线都暴露在外,使用非常不便;电线与充电源的连接通过箱体外的充电接口实现,这样,且充电接口显露在外,这样,则容易出现电线与其脱离连接的现象,或者出现被损坏的现象,导致充电失败,大大增加用户在充电时的操作,使用不方便,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5]另外,在进行充电时,用户需要使得电线与充电接口连接,然后才能实现对电动汽车等充电,当充电完毕时,则需要使得两者之间脱离连接,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完全人工化操作,使用不便,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充电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的电线暴露在外及充电接口显露在外,导致使用不便、操作麻烦、人工化操作以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自动充电桩,包括具有容腔的箱体,所述容腔内设有转轴、两相间布置的转动座、与电源连接的第一电磁阀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穿设于两所述转动座中,所述转轴于两所述转动座之间形成绕线段,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动座外,通过第一传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
[0008]所述绕线段上缠绕有电线,所述电线的一端背离所述转轴朝外延伸,并连接有第二电磁阀,其另一端背离所述转轴朝外延伸出所述箱体外,并连接有充电枪,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相对布置,两者之间具有间隙;
[0009]所述充电枪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正反转及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对接的按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内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设有用于夹紧电线的夹持孔,所述电线的一端穿过所述夹持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磁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内设有多个所述固定座,多个所述固定座相间布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内设有两相间布置的挡板,所述转轴的绕线段分别穿过两所述挡板,两所述挡板之间形成绕线区域。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内设有两相对布置的滚轮,两所述滚轮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电线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间隔中,且分别抵接于两所述滚轮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内设有第二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滚轮的第二传动结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结构驱动所述滚轮转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阀置于所述转动座的外侧,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正对布置。
[0016]进一步地,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以及转轴依序布置。
[0017]进一步地,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转轴依序布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按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对接的充电按键、用于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正转的收线按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反转的出线按键。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桩,其通过充电枪上的按键,可以操作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的对接,实现充电枪可以给外部电动汽车等充电的效果,以及可以控制第一电机的正反转,进而实现将电线收至箱体内,缠绕在转轴上,或从转轴上解脱出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由于电线设置在箱体内,这样,避免电线老化或者损坏,避免在充电时出现触电事故,大大提高其安全性能;该充电桩整个充电、收线以及出线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避免人工操作,效率较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桩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桩I,其包括箱体101,箱体101内设有密封的容腔1011,在该容腔1011内设有转轴102以及两相间且平行布置的转动座103,转轴102的两端分别转动穿设在两转动座103中,且于两转动座103之间形成绕线段1021 ;在容腔1011内还设有与电源连接在第一电磁阀106,此处,电源作为给外部电动汽车等充电的源头,只要用于充电的结构与第一电磁阀106电性连接,并同时电性连接在外部电动汽车等上,则可以实现电源给外部电动汽车等充电。[0025]上述的绕线段1021上缠绕有电线105,该电线105的一端背离绕线段1021朝外伸出,并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07,该第二电磁阀107与上述的第一电磁阀106相对布置,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在不进行充电操作时,第一电磁阀106与第二电磁阀107之间的分割开的,当需要进行充电操作时,第一电磁阀106则直接与第二电磁阀107对接,实现充电枪115与电源电性连通;电线105的另一端背离绕线段1021朝外延伸出箱体101外,并连接有充电枪115,利用该充电枪115连接在外部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等上时,此时,第一电磁阀106与第二电磁阀107对接在一起,从而使得电源可以为外部电动汽车充电。
[0026]本实施例中,转轴102的一端延伸至转动座103外,并通过第一传动结构与第一电机110连接,这样,第一电机110通过驱动第一传动结构,则可以实现驱动转轴102的转动,当然,第一电机110的驱动方式不同,如第一电机110的正反转,则可以实现转轴102的正反转,从而使得电线105缠绕在转轴102的绕线段1021上,或者从绕线段1021上解脱出来。
[0027]在上述的充电枪115上,设有多个按键,分别是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107与第一电磁阀106对接的充电按键118、收线按键117以及出线按键116 ;其中,当充电枪115插设在箱体101上,也就是不需要充电时,此时,第一电磁阀106与第二电磁阀107之间分隔开,也就是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当用户需要对外部电动汽车等充电时,从箱体101上拿下充电枪115,并按下充电枪115上的出现按键,此时,第一电机110驱动转轴102正向转动,从而,电线105可以缓缓从转轴102的绕线段1021上解脱下来,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将电线105往外拉,实现出现操作,并且,当用户将充电枪115拿至外部电动汽车处时,则可以将充电枪115与外部电动汽车连接,连接后,并按下充电按键118,此时,第一电磁阀106则与第二电磁阀107对接,电源实现对外部电动汽车充电;当充电完毕后,从外部电动汽车上拔下充电枪115,松开充电按键118,此时,第一电磁阀106与第二电磁阀107脱尚对接,分隔开来,并按下收线按键117,此时,第一电机110则控制转轴102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箱体101外的电线105进入箱体101内,并被缠绕在转轴102的绕线段1021上。
[0028]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1,其通过操作充电枪115上的出线按键116或出线按键116,第一电机110控制转轴102的正反转,使得电线105可以从转轴102的绕线段1021上解脱下来,或缠绕在绕线段1021上,实现出线或收线的效果,这样,当充电桩I不使用时,可以将电线105收在箱体101内,不会暴露在外,避免电线105磨损或者外层老化,使得充电枪115在进行充电时,不会出现漏电引发的触点事故,安全性较高,且便于用户使用;另外,第一电磁阀106及第二电磁阀107布置在箱体101内,当不需要充电时,两者处于分隔状态,当需要充电时,通过操作充电枪115上的充电按键118,则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这样,非常便于用户的操作,并且,避免出现充电失败的现象,且大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能;该整个充电桩I无论在出线、收线以及充电,都实现了自动化操作,避免人工操作,效率较高。
[0029]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传动结构为齿轮传动,其中,转轴102的一端穿过转动座103,朝外延伸形成转动端1022,该转动端1022上设置从动齿轮112,相对应的,第一电机110上连接有主动齿轮111,且从动齿轮112与主动齿轮111啮合,这样,通过第一电机110通过驱动主动齿轮111转动,通过从动齿轮112及转动端1022,则可以实现转轴102的转动。
[0030]当然,作为其它的实施例,上述的第一传动结构也可以是皮带传动及链条传动等,或者,第一电机110也可以是气缸等。[0031]上述转轴102的绕线段1021上,设置有两相间且平行布置的挡板104,转轴102的绕线段1021分别穿过该挡板104中,这样,两挡板104之间的柱状空间则形成了绕线区域,在挡板104的限制下,避免电线105缠绕至转轴102的其它位置上,且对电线105在转轴102上的两个极限位置进行限制。
[0032]具体地,为了节约材料,减少挡板104的重量,上述的挡板104呈镂空状,这样,其也可以起到上述的作用,且同时节约材料。
[0033]本实施例中,挡板104呈圆盘状,当然,其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形状,如椭圆状,或者三角状等等。
[0034]电线105的一端背离转轴102朝外伸出,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07,当转轴102转动时,为了避免电线105的一端被扯动,以致带动第二电磁阀107的位置变动,本实施例中,箱体101的容腔1011内设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用于固定电线105的一端,这样,转轴102在转动时,不管收线或出线,由于其一端被固定结构所固定,从而不会出现扯动的现象,避免使得第二电磁阀107移动位置。
[0035]具体地,上述的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座108,该固定座108中设有夹持孔,上述中的电线105的一端从转轴102上延伸出来后,直接穿过该固定座108的夹持孔中,再连接在第二电磁阀107上。电线105的一端穿设在夹持孔中,且被夹持孔的侧壁所抵压,进而实现其在夹持孔中固定,避免出现扭动,或其它形式的移动。
[0036]为了实现对电线105 —端的更好固定,上述的固定座108设有多个,多个固定座108相间布置,从而从多个位置对电线105的一端实现固定,使得固定效果更好。
[0037]本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阀106布置在转动座103的外侧,与转轴102的轴线相对布置,第二电磁阀107则位于第一电磁阀106的外侧,且与第一电磁阀106呈正对布置,也就是两者之间的轴向平行或者重合布置。这样,沿所述箱体101的高度方向,第二电磁阀107、第一电磁阀106以及转轴102依序排布,形成直线状布置,可以大大减少箱体101的厚度,便于整个充电桩I的安装,当然,其高度相对应增高,也符合充电桩I的安装及使用。
[0038]当然,作为其它的实施例,第二电磁阀107也可以置于第一电磁阀106的内侧,与第一电磁阀106正对布置,这样,沿所述箱体101的高度方向,第一电磁阀106、第二电磁阀107及转轴102则呈依序布置状,这样,也可以实现第一电磁阀106与第二电磁阀107的对接操作,具体可视实际情况而定。
[0039]根据上述第一电磁阀106、第二电磁阀107以及转轴102的布置情况,电线105的一端从背离转轴102的方向延伸,也就是延伸至转轴102的一侧,并呈弯折状布置至第二电磁阀107处,连接在第二电池阀上,这样,上述的固定座108则布置的转轴102的一侧外。
[0040]电线105的另一端朝背离转轴102的方向朝外延伸,穿至箱体101夕卜,为了便于电线105另一端的收线或出线,本实施例中,在箱体101的容腔1011内设有两正对布置滚轮109,两滚轮109之间相间间隔,电线105的另一端从转轴102上延伸出来以后,穿过该间隔,并穿出箱体101外,当然,该两滚轮109设置在箱体101的内侧壁与转轴102之间。当电线105在收线或出线时,该滚轮109可以起到导线的作用,便于电线105的移动。
[0041]两个滚轮109形成滚轮组,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滚轮组,并不仅限制于一对。
[0042]本实施例中,容腔1011内设有第二电机113以及第二传动结构,第二电机113由充电枪115上的出线按键116及收线按键117控制,通过第二传动结构驱动滚轮109转动,从而可以对电线105的移动起到推动作用。
[0043]扎样,当需要出线时,按下出线按键116,此时,第一电机110及第二电机113同时启动,分别驱动第一传动结构及第二传动结构运作,将电线105的另一端不断输出外线外;当然,当需要收线时,则可以按下收线按键117,使得电线105不断被输入箱体101中,并缠绕在转轴102上。
[0044]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传动结构为驱动齿轮114,通过该驱动齿轮114啮合于滚轮109,驱动滚轮109转动,当然,第二传动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形式,皮带或链条等,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形式。
[0045]本实施例中,在充电枪115上设置了三个按键,充电按键118、出线按键116及收线按键117。或者,作为其它的实施例,也可以将该三个按键统一为一个按键,通过按动按键方式的不同,来实现充电或出线或收线等操作,这样,也是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6]上述关于第一电机110及第二电机113的正转或反转,其正向或反向只是相对而言,并不具体限制具体方向,当然,为了实现出线及收线的一致性,其中,第一电机110及第二电机113是同时正转,或同时反转的。
[00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腔的箱体,所述容腔内设有转轴、两相间布置的转动座、与电源连接的第一电磁阀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穿设于两所述转动座中,所述转轴于两所述转动座之间形成绕线段,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动座外,通过第一传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 所述绕线段上缠绕有电线,所述电线的一端背离所述转轴朝外延伸,并连接有第二电磁阀,其另一端背离所述转轴朝外延伸出所述箱体外,并连接有充电枪,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相对布置,两者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充电枪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正反转及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对接的按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内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中设有用于夹紧电线的夹持孔,所述电线的一端穿过所述夹持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内设有多个所述固定座,多个所述固定座相间布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内设有两相间布置的挡板,所述转轴的绕线段分别穿过两所述挡板,两所述挡板之间形成绕线区域。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内设有两相对布置的滚轮,两所述滚轮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电线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间隔中,且分别抵接于两所述滚轮上。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内设有第二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滚轮的第二传动结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结构驱动所述滚轮转动。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置于所述转动座的外侧,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相对布置,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正对布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以及转轴依序布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转轴依序布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对接的充电按键、用于控制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正转的收线按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反转的出线按键。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800661SQ20142015356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陈汉良 申请人:深圳市浪尖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