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负荷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682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三相负荷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三相负荷调整系统,涉及三相负荷调整系统。目前三相不平衡负荷治理以及负荷三相分布不均引起的低电压,工作量大,处理麻烦,准确性低。本实用新型包括设于用户表箱内的换相开关、设于支路总线侧的支路电流互感器、设于变压器支柱箱内或分支箱内的终端及与主站,换相开关、终端均设有无线通讯装置,换相开关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终端相连,终端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主站相连;换相开关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相机构、电流互感器、手动换相机构、过流跳闸机构及电源,壳体的进线侧设有四个输入端子,壳体的出线侧设有一个输出端子。本技术方案取消了漏电线圈,减小装置成本及一半的导电线材;解决了因末端漏电而引起的换相开关跳闸这项冗余功能。
【专利说明】三相负荷调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相负荷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三相负荷平衡是安全供电的基础。
[0003]1、三相负荷的不平衡,首先增加线路损耗,增大电力部门供电成本,其次会降低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供电效率,引起线路电压偏相,低压相末端电压偏低,严重会因偏相太多造成单相过载引起电气火灾,或者烧毁配电变压器等严重后果。
[0004]2、三相负荷平衡才能保证用户的电能质量。三相负荷严重不对称,中性点电位就会发生偏移,线路压降和功率损耗就会大大增加。接在重负荷相的单相用户易出现电压偏低,电器效能降低、电机设备易烧毁等问题;而接在轻负荷相的单相用户易出现电压偏高,可能造成电器绝缘击穿、缩短电器使用寿命或损坏电器。对动力用户来说,三相电压不平衡,会引起电机过热现象,严重影响供电质量和用户的用电安全。
[0005]3、三相负荷保持平衡是节约能耗、降损降价的基础。
[0006]三相负荷不平衡将产生不平衡电压,加大电压偏移,增大中性线电流,从而增大线路损耗。实际供电中由于一些地方三相负荷严重的不平衡,使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超过20%以上,大大地增加了线损,给供电部门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0007]电力相关规程规定: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10%,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25 %,低压主干线及主要分支线的首端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20%。通过电网技术改造,要真正使低压电网线损达到12%以下,上述指标只能紧缩,不能放大。
[0008]三相负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适用于三相四线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对线路进行三相不平衡治理和防御,对线路、变压器、用户起到保护作用且有效实现节能。实现配电安全与效能管理及配电网自动化。
[0009]目前三相不平衡负荷治理以及负荷三相分布不均引起的低电压,工作量大,处理麻烦,准确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三相负荷调整系统,以达到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工作可靠性的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三相负荷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用户表箱内的换相开关、设于支路总线侧的支路电流互感器、设于变压器支柱箱内或分支箱内的终端及与主站,所述的换相开关、终端均设有无线通讯装置,所述的换相开关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终端相连,所述的终端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主站相连;所述的换相开关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相机构、电流互感器、手动换相机构、过流跳闸机构及电源,所述的壳体的进线侧设有四个输入端子,四个输入端子分别为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C相输入端子、N线输入端子,所述的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C相输入端子分别通过导线与换相机构相连#线输入端子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所述的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或C相输入端子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壳体的出线侧设有一个输出端子,所述的过流跳闸机构包括跳闸开关及过流跳闸检测模块,所述的换相机构通过过流跳闸机构的跳闸开关与输出端子相连,所述的电流互感器设于换相机构的引出导线上。本技术方案分别是A/B/C/N四个输入端子,A/B/C三相输入电源即用做负荷三相电源又作为设备自身取电电源,N输入端子做为自身取电电源的零线使用。取消原有N输出端子,及穿套在N输入端子与N输出端子之间导线上的漏电线圈,避免了原本冗余功能的因漏电跳闸动作的事件。取消N输出端子,仅火线进过换相开关设备,在现场建设改造时,减免了零线布线的材料费用。取消了以前换相开关冗缀的控制技术,从而使换相开关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功耗更低、成本更低等特点。且随着换相开关的大量应用,其简化功能的优越性更为凸显:1.换相开关取消了漏电线圈从而减小了装置成本;2.在地区线路中,零线为集中式并线,取消换相开关零线引出方式,可以减少一半的导电线材;3.换相开关改变导出结构后,完全解决了因末端漏电而引起的换相开关跳闸这项冗余功能。
[00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3]所所述的换相机构的包括三导电触片、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轮、由主动轮带动的从动轮、由从动轮带动的转轴、设于转轴上的转动导电片,三导电触片分别为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C相导电触片;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C相导电触片分别通过导线与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C相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的转动导电片一端与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或C相导电触片电连接,另一端与换相机构的引出导线电连接,所述的转轴上设有手动换相机构。手动换相与自动换相共存,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0014]所述的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C相导电触片位于同一圆周上形成扇环状导电触片设置区,所述的转轴与导电触片设置区同心。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转轴转动,转动导电片随之转动,使转动导电片与设定的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或C相导电触片电连接。
[0015]所述的导电触片设置区呈半圆环状,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C相输入端子、N线输入端子、导电触片设置区、电源均位于壳体的中上部,所述的电机、过流跳闸机构、电流互感器均位于壳体的中下部,所述的电源与电机对角设于壳体中。充分利用壳体内空间,减少壳体体积。
[0016]有益效果:换相开关、电流互感器、终端及与主站之间通过无线相连,通讯快,处理方便,人为因素少,有利于提高准确性。换相开关分别设A/B/C/N四个输入端子,一个输出端子,A/B/C三相输入电源即用做负荷三相电源又作为设备自身取电电源,N输入端子做为自身取电电源的零线使用。取消原有N输出端子,及穿套在N输入端子与N输出端子之间导线上的漏电线圈,避免了原本冗余功能的因漏电跳闸动作的事件。取消N输出端子,仅火线进过换相开关设备,在现场建设改造时,减免了零线布线的材料费用。取消了以前换相开关冗缀的控制技术,从而使换相开关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功耗更低、成本更低等特点。且随着换相开关的大量应用,其简化功能的优越性更为凸显:1.换相开关取消了漏电线圈从而减小了装置成本;2.在地区线路中,零线为集中式并线,取消换相开关零线引出方式,可以减少一半的导电线材;3.换相开关改变导出结构后,完全解决了因末端漏电而引起的换相开关跳闸这项冗余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相开关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转动导电片;2-导电触片;3_从动轮;4_电机;5-跳闸开关;6-输入端子;7_电源;8_通讯装置;9_手动换相机构;10_电流互感器;11_过流跳闸检测模块;12-输出端子;13_换相开关;14_电流互感器;15_终端;16_主站。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于用户表箱内的换相开关13、设于支路总线侧的支路电流互感器14、设于变压器支柱箱内或分支箱内的终端15及与主站16,所述的换相开关13、终端15均设有无线通讯装置,所述的换相开关13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终端15相连,所述的终端15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主站16相连;
[0022]如图2所示,所述的换相开关13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相机构、电流互感器10、手动换相机构9、过流跳闸机构及电源7,所述的壳体的进线侧设有四个输入端子6,四个输入端子6分别为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C相输入端子、N线输入端子,所述的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C相输入端子分别通过导线与换相机构相连;N线输入端子通过导线与电源7相连,所述的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或C相输入端子通过导线与电源7相连;壳体的出线侧设有一个输出端子12,所述的过流跳闸机构包括跳闸开关5及过流跳闸检测模块11,所述的换相机构通过过流跳闸机构的跳闸开关5与输出端子12相连,所述的电流互感器10设于换相机构的引出导线上。所述的换相机构的包括三导电触片2、由电机4驱动的主动轮、由主动轮带动的从动轮3、由从动轮3带动的转轴、设于转轴上的转动导电片1,三导电触片2分别为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C相导电触片;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C相导电触片分别通过导线与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C相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的转动导电片I 一端与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或C相导电触片电连接,另一端与换相机构的引出导线电连接,所述的转轴上设有手动换相机构9。所述的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C相导电触片位于同一圆周上形成半圆环状导电触片设置区,所述的转轴与导电触片设置区同心。电机4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轮3转动、从动轮3带动转轴转动,转动导电片I随之转动,使转动导电片I与设定的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或C相导电触片电连接。
[0023]为充分利用壳体内空间,减少壳体体积,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C相输入端子、N线输入端子、导电触片设置区、电源7均位于壳体的中上部,所述的电机4、过流跳闸机构、电流互感器10均位于壳体的中下部,所述的电源7与电机4对角设于壳体中。
[0024]为实现与主站联系,所述的壳体内还设通讯装置8。
[0025]本技术方案设四个输入端子6和一个输出端子12,A/B/C三相输入电源7即用做负荷三相电源7又作为设备自身取电电源7,N输入端子6做为自身取电电源7的零线使用。
[0026]以上图1、2所示的三相负荷调整系统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三相负荷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用户表箱内的换相开关(13)、设于支路总线侧的支路电流互感器(14)、设于变压器支柱箱内或分支箱内的终端(15)及主站(16),所述的换相开关(13)、电流互感器(14)、终端(15)均设有无线通讯装置,所述的换相开关(13)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终端(15)相连,所述的终端(15)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主站(16)相连;所述的换相开关(13)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相机构、电流互感器(10)、手动换相机构(9)、过流跳闸机构及电源(7),所述的壳体的进线侧设有四个输入端子(6),四个输入端子(6)分别为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C相输入端子、N线输入端子,所述的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C相输入端子分别通过导线与换相机构相连;N线输入端子通过导线与电源(7)相连,所述的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或C相输入端子通过导线与电源(7)相连;壳体的出线侧设有一个输出端子(12),所述的过流跳闸机构包括跳闸开关(5 )及过流跳闸检测模块(11),所述的换相机构通过过流跳闸机构的跳闸开关(5 )与输出端子(12)相连,所述的电流互感器(10)设于换相机构的引出导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负荷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相机构的包括三导电触片(2)、由电机(4)驱动的主动轮、由主动轮带动的从动轮(3)、由从动轮(3)带动的转轴、设于转轴上的转动导电片(1),三导电触片(2)分别为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C相导电触片;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C相导电触片分别通过导线与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C相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的转动导电片(I) 一端与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或C相导电触片电连接,另一端与换相机构的引出导线电连接,所述的转轴上设有手动换相机构(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负荷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相导电触片、B相导电触片、C相导电触片位于同一圆周上形成扇环状导电触片设置区,所述的转轴与导电触片设置区同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负荷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触片设置区呈半圆环状,A相输入端子、B相输入端子(6)、C相输入端子、N线输入端子、导电触片设置区、电源(7)均位于壳体的中上部,所述的电机(4)、过流跳闸机构、电流互感器(10)均位于壳体的中下部,所述的电源(7 )与电机(4 )对角设于壳体中。
【文档编号】H02J3/26GK203951200SQ201420361085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日
【发明者】蔡珂, 蔡容明, 陈辉, 聂峥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国网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供电公司, 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