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及其抱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133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及其抱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及其抱箍结构,其中,抱箍结构用于将一主梁垂直固定连接于一次梁,包括固定连接于主梁上的下壳体以及扣合于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合围形成一容置次梁的管状结构,上壳体向两相对外侧延伸形成两上固定板,下壳体向两相对外侧延伸形成与两上固定板对应的两下固定板,其中,抱箍结构还包括设于管状结构两侧的两个卡箍,每个卡箍中部弯曲形成U型的弯折部,弯折部至少部分贴紧于主梁,每个卡箍的两端向上延伸形成两固定端部,两固定端部分别依次穿过同侧的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且固定端部固定于上固定板。
【专利说明】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及其抱箍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支架及其连接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及其抱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全球化石能源资源日益短缺、气候变化等环境压力日渐增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被世界各国政府作为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新能源利用中应用比例最高、资源潜力最大、发展前景最为广阔,技术和产业带动作用强,是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端研发、高端示范、高端制造”的重要抓手。
[0003]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架大体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两大类。而跟踪支架有单轴跟踪支架和双轴跟踪支架。其中,单轴跟踪支架根据太阳起落的原理,预先调节参数,使光伏组件的表面正对太阳,尽量地使太阳光线垂直于组件表面,增大发电量,但是该技术无法实现组件南北仰角的调整。双轴跟踪支架结构形式在单轴跟踪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太阳高度角相关参数自动调整支架倾角的功能,使组件每天每时每刻垂直太阳光线,最大限度地增大发电量。显著的提高了组件的发电效率。尽管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采用先进的双轴跟踪支架结构可以将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30% -50%,但是由于现有的跟踪支架造价较高,维护较难,占用土地面积较大,且安装要求较高,这就导致了双轴跟踪技术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严重阻碍了太阳能双轴跟踪支架技术的商业化发展。
[0004]连接太阳能二维支架的主梁与次梁的装置通常为抱箍装置。如图1所示,现有的抱箍装置通常包括通过顶丝33套设于主梁I外的主梁箍套31以及焊接于主梁箍套31外部的次梁箍套32,其中次梁箍套32通常为两半圆管型结构,对接后形成一管状结构以容置次梁2,并且两半圆管型结构两侧分别伸出形成连接板,并通过螺栓34及螺母35固定。上述抱箍装置的结构存在着设计粗糙,制作困难,安装繁琐,连接强度差等缺点。
[0005]因此,研发一种结构合理、制作简单、安装方便的抱箍结构,已成为本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抱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抱箍结构制作困难、安装繁琐及连接强度差的技术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抱箍结构,用于将一主梁垂直固定连接于一次梁,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上的下壳体以及扣合于所述下壳体上方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合围形成一容置所述次梁的管状结构,所述上壳体向两相对外侧延伸形成两上固定板,所述下壳体向两相对外侧延伸形成与所述两上固定板对应的两下固定板,其中,所述抱箍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管状结构两侧的两个卡箍,每个所述卡箍中部弯曲形成U型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至少部分贴紧于所述主梁,每个所述卡箍的两端向上延伸形成两固定端部,所述两固定端部分别依次穿过同侧的所述下固定板与所述上固定板,且所述固定端部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卡箍呈U型。
[0010]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端部设有螺纹,所述固定端部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
[0011]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抱箍结构还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连接板具有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下的第一端部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梁的第二端部。
[0012]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部与所述主梁的形状对应。
[0013]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下壳体部分凹陷形成一与所述主梁形状对应的凹陷部,以使所述下壳体贴合于所述主梁。
[0014]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抱箍结构还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连接板具有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下的第一端部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梁的第二端部。
[001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提出一种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其中,所述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包括主梁和多根次梁,每根所述次梁与所述主梁分别通过所述的抱箍结构连接。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抱箍结构经过反复的设计和实验,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改进,利用卡箍的设计,减小了制作和安装的要求,使之更加简单易用,更加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的广泛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和图2是现有抱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抱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的侧视图;
[0020]图5a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抱箍结构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b是图5a的侧视图;
[0022]图6a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抱箍结构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b是图6a的侧视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抱箍结构的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主梁;2.次梁;31.主梁箍套;32.次梁箍套;33.顶丝;34.螺栓;35.螺母;41.上壳体;411.上固定板;42.下壳体;421.下固定板;422.凹陷部;43.卡箍;431.弯折部;432.固定端部;433.螺母;44.连接板;441.第一端部;442.第二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9]抱箍结构实施方式I
[003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抱箍结构可用于例如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的主梁I与次梁2的连接,在同一主梁I上可连接多个次梁2。其中,在本实施方式I中,该抱箍结构主要包括上壳体41、下壳体42、两个卡箍43以及四块连接板44。
[0031]如图3至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I中,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都呈半圆管状,但并不以此为限,可根据所容置的次梁2的形状灵活变化。上壳体41与下壳体42对接合围形成一管状结构,用以夹持容置次梁2。其中下壳体42设于主梁I上方,上壳体41设于下壳体42上。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I中,下壳体42对应于主梁I的部分凹陷形成一与主梁I形状对应的凹陷部422,以使下壳体42贴合于主梁I。
[0032]如图5a至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I中,上壳体41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两个上固定板411,且下壳体42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两个下固定板421,两个上固定板411与两个下固定板421对应。
[0033]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I中,抱箍结构还包括四块平行设置的连接板44。各连接板44与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一致。具体来说,每个连接板44具有固定于下壳体42下的第一端部441以及固定于主梁I的第二端部442。连接板44的第二端部442与主梁I的形状对应,在本实施方式I中该第二端部442呈与主梁I对应的圆弧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下壳体42部分凹陷形成一与主梁I形状对应的凹陷部422,以使下壳体42贴合于主梁I。由于下壳体42与主梁I部分重叠,则四块连接板44分别设于下壳体42下方与主梁I上方的两侧,但并不以此为限。这些连接板44取代了现有抱箍结构的次梁箍套32与主梁箍套31的焊接固定方式,便于制造安装。
[0034]如图3、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I中,卡箍43呈U型,即卡箍43的中部弯曲形成弯折部431,弯折部431的形状与主梁I部分对应,每个卡箍43的两端向上延伸形成两固定端部432,两固定端部432分别依次穿过同侧的一对下固定板421与上固定板411,且固定端部432固定于上固定板411。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I中,次梁2同一侧的上固定板411上开设有间隔的两个通孔,与该上固定板411同侧的下固定板421上亦开设有分别与上述两个通孔对应两个通孔。每个卡箍43的两个固定端部432分别穿过上述通孔,且固定端部432上设有螺纹,以便在卡箍43的弯折部431套设于主梁I后,通过螺母433将固定端部432与上固定板411固定。
[0035]抱箍结构实施方式2
[003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抱箍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与实施方式I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2中,抱箍结构的下壳体与主梁之间具有间隙,即下壳体未开设凹陷部。在本实施方式2中,下壳体与主梁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板连接,其中每个连接板具有固定于下壳体下的第一端部以及固定于主梁的第二端部,两个连接板相互平行且其延伸方向与次梁的延伸方向一致,即与主梁的延伸方向垂直。
[0037]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实施方式
[0038]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包括主梁I和多根次梁2,每根次梁2与主梁I分别通过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抱箍结构连接。
[0039]其中,主梁I和次梁2均优选的是圆管结构,主梁I是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第一维度仰角调整的旋转轴,次梁2是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第二维度仰角调整的旋转轴。主梁I可由立柱支撑。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是分别设置在主梁I上下的多对太阳能电池板单元的组合,在主梁I上通过抱箍垂直连接可枢转的多个次梁2,也即次梁2可以在抱箍内旋转(自传),因此主梁I的旋转可以带动次梁2的旋转(公转),但次梁2的旋转不能带动主梁I。在每一次梁2上,例如可固定连接有四个横梁,两两分别用于固定主梁I 一上一下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单元。主梁I和次梁2的旋转可由电动推杆提供动力。
[0040]虽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及其抱箍结构,但应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其构思或实质,因此,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构思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故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抱箍结构,用于将一主梁(I)垂直固定连接于一次梁(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梁(I)上的下壳体(42)以及扣合于所述下壳体(42)上方的上壳体(41),所述上壳体(41)与所述下壳体(42)合围形成一容置所述次梁(2)的管状结构,所述上壳体(41)向两相对外侧延伸形成两上固定板(411),所述下壳体(42)向两相对外侧延伸形成与所述两上固定板(411)对应的两下固定板(421),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结构还包括: 两个卡箍(43),设于所述管状结构两侧,每个所述卡箍(43)中部弯曲形成U型的弯折部(431),所述弯折部(431)至少部分贴紧于所述主梁(I),每个所述卡箍(43)的两端向上延伸形成两固定端部(432),所述两固定端部(432)分别依次穿过同侧的所述下固定板(421)与所述上固定板(411),且所述固定端部(432)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部(432)设有螺纹,所述固定端部(432)通过螺母(433)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4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结构还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连接板(44),所述连接板(44)与所述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连接板(44)具有固定于所述下壳体(42)下的第一端部(441)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梁(I)的第二端部(4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4)的第二端部(442)与所述主梁(I)的形状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42)部分凹陷形成一与所述主梁(I)形状对应的凹陷部(422),以使所述下壳体(42)贴合于所述主梁(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结构还包括多块平行设置的连接板(44),所述连接板(44)与所述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连接板(44)具有固定于所述下壳体(42)下的第一端部(441)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梁(I)的第二端部(442)。
7.—种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跟踪二维支架包括主梁(I)和多根次梁(2),每根所述次梁(2)与所述主梁(I)分别通过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抱箍结构连接。
【文档编号】H02S20/32GK204190682SQ201420490461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8日
【发明者】李进春, 艾方, 陈小钢, 郭靖, 孙伟龙, 郝翔, 魏建青 申请人:内蒙古科盛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