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精确剥线的钳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723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可精确剥线的钳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与钳子有关,详而言之,系指一种可精确剥线的钳子。



背景技术:

一般维修及配置等水电工作,时常需要将各式电线的绝缘表皮去除,使电线内的导线本体露出,以作适当的电性连接。传统的剥线方式通常是使用剪刀、刀片或钳子等可利用利刃去除表皮的工具,然而,所述工具本非用于电线的剥线工作,使用时并不顺手,较无经验的施作者利用所述工具进行剥线时,往往不易拿捏使用力道,难以顺利地剥除电线的绝缘表皮,而且一旦使用力道过猛,极易伤及电线内层的导线,造成其破损或断裂,甚至一不小心可能会刺伤手部,造成不可预知的人身危害。

手工具业界虽有提供专用的剥线钳,但其仅用于剥线,无法提供其他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钳子,其可精确剥除电线外层的绝缘表皮,防止电线内的导线遭到破坏。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精确剥线的钳子,包含有:

一第一钳体,具有一第一颚夹、一第一颈部及一第一握柄;该第一颚夹设于该第一钳体的前端;该第一握柄设于该第一钳体的后端;该第一颈部位于该第一颚夹与该第一握柄之间;

一第二钳体,具有一第二颚夹、一第二颈部及一第二握柄;该第二颚夹设于该第二钳体的前端;该第二握柄设于该第二钳体的后端;该第二颈部位于该第二颚夹与该第二握柄之间;

一枢接轴,设于该第一钳体的第一颈部及该第二钳体的第二颈部,该二钳体可以该枢接轴为中心相互转动;二相对角位移位置,分别形成于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之间,并相对应;

一剥线部位,具有一第一刃部及一第二刃部;该第一刃部设于该第一钳体的内侧边缘;该第二刃部设于该第二钳体的内侧边缘,与该第一刃部相向;该二钳体转动时可调整该二刃部的间距;

一剥线基准位置,设于该剥线部位;

一指示部位,具有多数主刻度及多数游标刻度,所述主刻度相互之间的角间隔不同于所述游标刻度相互之间的角间隔;该指示部位所述主刻度及游标刻度分别设于该二相对角位移位置。

其中:该枢接轴的一端固设于该第二钳体的第二颈部,以形成该第二颈部的一部份,当该第二夹钳转动时,该枢接轴亦随之转动;所述主刻度沿该枢接轴环设于该第一钳体的第一颈部;所述游标刻度亦环设于该枢接轴的自由端的端面,并与所述主刻度相互对应。

其中:该第二钳体的第二颈部具有与该第二握柄连接的一连接部;当该第一钳体与该第二钳体相互转动时,该第二钳体的该第二颚夹的下端与该第一钳体的第一颈部相对角位移;所述游标刻度沿该第一钳体的第一颈部的外侧边缘设置;所述主刻度沿该第二钳体的该第二颚夹的下缘设置,并与所述主刻度相互对应。

其中:该第二钳体的第二颈部具有与该第二握柄连接的一连接部;当该第一钳体与该第二钳体相互转动时,该第二钳体的该连接部的上端与该第一钳体的第一颈部相对角位移;所述游标刻度沿该第一钳体的第一颈部的外侧边缘设置;所述主刻度沿该第二钳体的该连接部的上缘设置,并与所述主刻度相互对应。

其中:该第一钳体的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钳体的第二颈部相互迭置;所述主刻度设于该第一钳体的第一颈部的一侧面;所述游标刻度设于该第二钳体的第二颈部的一侧面,并与该第一钳体的所述主刻度相互对应。

其中:该剥线部位及该指示部位位于该钳体的不同面。

其中:该剥线部位及该指示部位位于该钳体的同一面。

其中:该剥线部位的剥线基准位置由一标示所形成。

其中:该剥线部位的剥线基准位置呈圆状。

其中:所述主刻度相互之间的角间隔大于所述游标刻度相互之间的角间隔。

藉此,施作者可依电线的导线的直径,再利用该钳子的指示部位将该钳子的剥线部位的二刃部的间距调整至适当的距离,如此,该钳子剥除电线的绝缘表皮时不会伤及电线的导线,即便是较无经验的施作者亦可轻松且顺利地进行剥线工作,提升钳子的实用性及方便性。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发明五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于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钳子的正视图。

图2:图1的后视图。

图3:图1的钳子的使用正视图。

图4:图3的后视图。

图5: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6:图1的钳子的另一使用图。

图7:图1的钳子的再一使用图。

图8: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钳子的另一实施态样。

图9:本发明二较佳实施例的钳子的正视图。

图10:本发明三较佳实施例的钳子的正视图。

图11:本发明三较佳实施例的钳子的另一实施态样的正视图。

图12:本发明四较佳实施例的钳子的正视图。

图13:图12的钳子的侧视图。

图14:本发明五较佳实施例的钳子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精确剥线的钳子10,本实施例以尖嘴钳为例,该钳子10包含有:

一第一钳体20,其具有一第一颚夹22、一第一颈部24、一枢接孔25及一第一握柄26。该第一颚夹22设于该第一钳体20的前端。该第一握柄26设于该第一钳体20的后端。该第一颈部24位于该第一颚夹22与该第一握柄26之间。该枢接孔25穿设该第一颈部24。

一第二钳体30,其具有一第二颚夹32、一第二颈部34及一第二握柄36。该第二颚夹32设于该第二钳体30的前端。该第二握柄36设于该第二钳体30的后端。该第二颈部34位于该第二颚夹32与该第二握柄36之间。

一枢接轴40,于本实施例,其一端固设于该第二钳体30的第二颈部34,以形成该第二颈部34的一部份。该枢接轴40的自由端枢设于该第一钳体20的枢接孔25,使该二钳体20、30可以该枢接轴40为中心相互转动。一钳口12,由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颚夹22及该第二钳体30的第二颚夹32所形成。

一剥线部位50,设于该钳子10的反面,并具有一第一刃部51、一第二刃部56及一剥线基准位置58。该第一刃部51位于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颚夹22与第一颈部24之间,并设于该第一钳体20的内侧边缘。该第二刃部56位于该第二钳体30的第二颚夹32与第二颈部34之间,并设于该第二钳体30的内侧边缘,并与该第一刃部51相向。该二钳体20、30转动时可调整该二刃部51、56的间距。 该剥线基准位置58为一标示,可为符号、记号或雷射雕刻所形成,其于本实施例呈沟状,并沿该钳子10的横向设于该二刃部51、56的外表面,当该钳子10进行剥线作业时,电线对准并置放于该剥线基准位置58。施作者可利用压合或放松该二握柄26、36调整该二刃部51、56的间距,而可容纳不同直径的电线。

一指示部位60,设于该钳子10的正面。该指示部位60具有多数主刻度62及多数游标刻度64,所述主刻度62相互之间的角间隔大于所述游标刻度64相互之间的角间隔,于本实施例,所述主刻度62的角间隔为41度,所述游标刻度64的角间隔为39度。所述主刻度62沿该第一钳体20的枢接孔25环设于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颈部24。所述游标刻度64亦环设于该枢接轴40的自由端的端面,并与所述主刻度62相互对应。该指示部位60利用该二钳体20、30的该二颈部24、34的相对角位移控制该剥线部位50的该二刃部51、56的间距。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钳子10的使用状态,本发明的钳子除了具有一般钳子的夹持物体的功能外,更可用于剥线。请参阅图3至图5,当施作者利用本发明的钳子10对一电线70进行剥线作业时,将该电线70对准并放置于该剥线部位50的剥线基准位置58,并预先查询或量测该电线70内的导线72的直径,并利用该指示部位60查看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的间距是否已调整至适当的距离,例如图3至图5的该电线70的导线72直径为1.0公厘时,则利用该二握柄26、36将该二钳体20、30相对转动,使设于该枢接轴40的指示部位60的一游标刻度64角位移并对准至设于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颈部24的1.0公厘的主刻度62,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的间距亦随之调整为1.0公厘。如此,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仅会切入该电线70的绝缘表皮74,并不会接触到该电线70内的导线72,当该钳子10将该绝缘表皮74剥除时,亦不会伤及该导线72,保持该导线72的完整性。

又如图6、图7,该二图的电线70’、70”的导线72’、72”直径分别为1.5公厘及2.0公厘,亦利用该二握柄26、36将该二钳体20、30相对转动,分别使该枢接轴40的指示部位60的一游标刻度64角位移并对准至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颈部24的1.5公厘及2.0公厘的主刻度62,使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的间距分别调整为1.5公厘及2.0公厘,而可顺畅地将电线70’、70”的绝缘表皮74’、74”剥除,顺利地进行剥线作业。

藉此,施作者可利用该指示部位60将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的间距精确地调整至该电线70的导线72的直径,如此即可轻松又快速地剥除该电线70的绝缘表皮74,且不会伤及该电线70内的导线72,施作者亦不需仅凭借先前的使用经验拿捏该二握柄26、36的握持力道,而可直接目视该指示部位60得知目前的握持力道是否使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正好切入该电线70的绝缘表 皮74,并未伤及该电线70的导线72部位,使即便是较无经验的施作者亦可轻松地进行剥线工作,提升钳子10的实用性及方便性。

本发明的指示部位60亦可应用于其他种类的钳子,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本实施态样的钳子10为一老虎钳,其同样具有一剥线部位50及一指示部位60,亦可供施作者利用该指示部位60调整该剥线部位50并进行剥线作业,其使用方式已如上述,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精确剥线的钳子10,其同样包含有一第一钳体20、一第二钳体30、一枢接轴40、一剥线部位50及一指示部位60,不同之处在于:

该剥线部位50及该指示部位60均设于该钳子10的正面,当施作者利用该指示部位60调整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的间距时,施作者并不需要翻转该钳子10,可直接目视该指示部位60,而可方便又快速地得知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的间距,进而调整该二刃部51、56的间距,提升施作者调整该剥线部位50的快速性及便捷性。

请参阅图10,本发明的可精确剥线的钳子10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以老虎钳为例,同样包含有一第一钳体20、一第二钳体30、一枢接轴40、一剥线部位50及一指示部位60,差异之处在于:

当该第一钳体20与该第二钳体30相互转动时,该第二钳体20的该第二颚夹22的下端与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颈部24的外侧边缘相对角位移。所述游标刻度64沿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颈部24的外侧边缘设置。所述主刻度62沿该第二钳体30的该第二颚夹32的下缘设置,并与所述主刻度62相互对应。

如此,该指示部位60的所述主刻度62及所述游标刻度64可藉由该第一钳体20与该第二钳体30的相互角位移显示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的间距,施作者藉由该指示部位60得知该二刃部51、56的间距,而可进一步地针对该电线70的导线72宽度进行调整,方便施作者进行剥线工作。

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该第二钳体30的第二颈部34具有与该第二握柄36连接的一连接部35。所述游标刻度64沿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颈部24的外侧边缘设置。所述主刻度62沿该第二钳体30的该连接部35的上缘设置,并与所述主刻度62相互对应。

藉此,藉由该第一钳体20与该第二钳体30的相互角位移,该指示部位可显示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的间距,方便施作者进行调整该二刃部51、56的间距的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该枢接轴40并不限于固设于该第二钳体30,其亦可以枢接的方式穿设于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颈部24及该第二钳体30的第二颈部 34。

请参阅图12、图13,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精确剥线的钳子10,其同样包含有一第一钳体20、一第二钳体30、一枢接轴40、一剥线部位50及一指示部位60,其中,带二钳体20、30的二颈部24、34相互迭置。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该指示部位60的所述主刻度62设于该第一钳体20的第一颈部24的一侧面,所述游标刻度64亦设于该第二钳体30的第二颈部34的一侧面,并与所述主刻度62位于相同的侧面,与所述主刻度62相对应。

藉此,施作者可藉由设于该钳子10侧面的指示部位60快速并方便地得知该剥线部位50的二刃部51、56的间距,不须再将该钳子10翻转至其正面或反面才可得知该二刃部51、56的间距,提升该钳子10的使用效率。

请参阅图14,本发明的可精确剥线的钳子10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其结构可为第一、第二或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元件使用相同符号,在此不再赘述,差异之处在于:

该剥线部位50的剥线基准位置58呈圆状,并设于该二刃部51、56之内,当电线70对准并置放于该剥线基准位置58时,由于该电线70及该剥线基准位置58均呈圆形,该剥线基准位置58能够更佳地贴合于该电线70。当该剥线部位50对该电线70进行剥线作业时,由于该剥线基准位置58环状包覆该电线70的外周面,使该绝缘表皮74可被该二刃部51、56完整地切割,施作者不须耗费太多时间及精力即可轻松地剥除该绝缘表皮74,增进该钳子10的实用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钳子利用该指示部位精确地将该剥线部位的二刃部的间距调整至电线的导线直径,使施作者利用该钳子剥离该电线的绝缘表皮时,可轻松又快速地剥除该绝缘表皮且不会伤及该导线,且施作者亦可直接目视该指示部位得知目前该二刃部的间距,并不仅能依靠先前的剥线经验拿捏钳子的握持力道,较无经验的施作者亦可顺利地进行剥线工作,提升钳子的实用性及方便性。

上揭诸实施例仅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所提供的可精确剥线的钳子,为同类物品所首创的结构,并改进现有钳子的诸多缺失,具进步性,爰依法提出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