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泵、电机及其轴套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61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液泵、电机及其轴套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液泵,特别是涉及液泵的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在家用电器设备中,如洗衣机、洗碗机等,设有液泵对水加压并进行输送,以将洁净的水引入设备内对衣物、碗碟等进行清洗,并最终将清洗后的污水排出。

现有液泵通常是以单相永磁电机驱动叶轮转动。其中,电机由U型铁芯及可转动地设置于铁芯内的永磁转子构成。为避免水泄露造成短路,所述转子与铁芯之间设置有基体,转子收容于基体内,转子的转轴向外伸出与叶轮连接,驱动叶轮转动。由于转轴向外伸出,其通常具有较大的轴向长度,因此需要对转轴进行有效的支撑,保证转子的同轴性,维持转子的平稳转动,避免噪音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轴套单元对转轴形成支撑,并提供采用该轴套单元的电机以及液泵,运转稳定、噪音小。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套单元,包括固定件、收容于固定件内的轴承、以及设置于固定件与轴承之间的弹性缓冲件,所述固定件的径向内表面与所述弹性缓冲件的径向外表面之间设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轴承的径向外 表面与所述弹性缓冲件的径向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弹性缓冲件在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之间的径向厚度不大于所述轴承的径向外表面与所述固定件的径向内表面之间的径向距离。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形成于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基体、以及支撑转子转动的轴套单元,所述基体插接于定子内,所述转子可转动地收容于基体内,所述转子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具有一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伸出基体之外用于与叶轮连接,所述轴套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基体内的固定件、收容于固定件内并环套转轴的轴承、以及设置于固定件与轴承之间的弹性缓冲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泵,包括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叶轮,所述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形成于定子与转子之间的基体、以及支撑转子转动的轴套单元,所述基体插接于定子内,所述转子可转动地收容于基体内,所述转子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具有一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伸出基体之外,所述叶轮连接于转子的输出端上随转子同步转动,所述轴套单元包括固定连接于基体内的固定件、收容于固定件内并环套转轴的轴承、以及设置于固定件与轴承之间的弹性缓冲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液泵在转轴输出端设置有轴套单元,对其形成支撑,保证转子与定子的共轴性;另外轴套单元内设缓冲件吸收转子的振动,避免转子振动向外传递,减小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液泵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液泵的电机的轴套单元的放大图。

图4为图3所示轴套单元的分解图。

图5为图3所示轴套单元的剖视图。

图6为轴套单元与电机的转子、基体的组装剖视图。

图7为轴套单元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泵包括电机10以及由电机10驱动的叶轮12。

所述电机10优选地为单相永磁电机,包括定子14、插接于定子14内的基体16、收容于基体16内的转子18、以及支撑转子18转动的轴套单元20。较佳地,所述定子14由U型铁芯22及缠绕于铁芯22上的线圈24构成,铁芯22形成有一对磁极26;所述转子18为永磁转子,包括转轴26以及固定于转轴26上的一对永磁体28;所述基体16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基体16插入定子14的一对磁极26之间,开口端32朝向叶轮12;转子18的一端可转动地收容于基体16的封闭端30内,另一端为输出端34,穿过基体16的开口端32与叶轮12相连;所述轴套单元20收容于基体16内,且位于基体16的开口端32处,对转轴26的输出端34形成支撑,维持转子18转动的稳定。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5,所述轴套单元20包括套接的轴承36、缓冲件38、以及固定件40。

所述固定件40位于基体16的开口端32,将整个轴套单元20固定安装 于基体16内。固定件40整体呈中空筒状结构,外径与基体16的内径相当。本实施例中,请同时参阅图6,固定件4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凸缘42,对应地所述基体16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卡槽44,组装时所述凸缘42卡入卡槽44内将整个轴套单元20固定在基体16内。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在固定件40上形成卡槽44,对应地在基体16内形成凸缘42,同样通过卡槽44与凸缘42的卡扣配合将轴套单元20固定。

所述固定件40朝向基体16开口端32,即朝向叶轮12的一侧形成有端盖46,所述端盖46将基体16的开口端32大致封闭,端盖46的中央形成穿孔48,转轴26的输出端34穿过穿孔48后与叶轮12连接;固定件40朝向基体16内侧的一端开口,所述缓冲件38与轴承36由固定件40的开口端装入固定件40内。其中,所述轴承36可以是滚珠轴承、含油轴承、陶瓷轴承等,用以直接支撑转轴26的转动。所述轴承36的材料可以是塑料如PPS、PTEF等,具有一定的硬度以及耐磨性。所述缓冲件38可由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组装时,首先将缓冲件38套在轴承36上,然后一起塞入至固定件40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38与固定件40、轴承36均形成干涉配合,在组装时缓冲件38产生形变,有效弥补轴承36、固定件40的公差,保证轴套单元20整体的共轴性,由此,即使轴承36、固定件40本身的精度不够,仍能通过缓冲件38保证轴套单元20整体的共轴性。较佳地,所述缓冲件38与轴承36、固定件40均形成卡扣定位,以在轴向上限位。

具体地,所述缓冲件38的径向外表面外凸形成环缘50,径向内表面则内凹形成有环槽52。较佳地,所述缓冲件38的环缘50与环槽52在位置上相对应,使得缓冲件38在环槽52位置处具有足够的厚度,可以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较佳地,所述缓冲件38在其环缘50/环槽52位置处的径向厚度d1,即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的径向间距略小于缓冲件38其余位置处的径向厚 度d2,即d1<d2。对应地,所述轴承36的径向外表面外凸形成有环缘54,所述固定件40的径向内表面内凹形成有环槽56。

组装时,轴承36的环缘54卡入至缓冲件38的环槽52内将轴承36与缓冲件38固定连接,在固定件40的内表面与缓冲件38的外表面之间构成第一凹凸结构;之后将轴承36与缓冲件38由固定件40的开口端沿轴向插入固定件40内,缓冲件38的环缘50卡入至固定件40的环槽56内,在轴承36的外表面与缓冲件38的内表面之间构成第二凹凸结构,将整个轴套单元20组装为一体。所述缓冲件38在其环缘50/环槽52位置处的径向厚度d1,即在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之间的径向厚度,不大于轴承38的外表面与固定件40的内表面之间的径向距离d3,即d1≤d3。

较佳地,所述缓冲件38在其一端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有法兰58,另一端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有挡环60。所述挡环60的内径与转轴26的外径相当,即不小于轴承36的外径。所述挡环60呈倾斜状延伸,其厚度小于缓冲件38的其余部分(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位于轴承36与固定件40之间的部分)的径向厚度。在与转轴26装配后,挡环60与转轴26的外壁面紧密接触,防止灰尘等进入轴套单元20。轴承36卡入缓冲件38时,轴承36由缓冲件38形成有法兰58的一端插入,直至与挡环60相触碰,挡环60对轴承36形成定位,避免轴承36穿过缓冲件38。在将缓冲件38及轴承36卡入固定件40时,缓冲件38形成有挡环60的一端由固定件40的开口端32插入,直至缓冲件38的法兰58与固定件40相触碰,保证缓冲件38的环缘50与固定件40的环槽52卡扣相连,形成轴套单元20。

在与转子18相装配时,转子18首先插入至基体16内,转子18的转轴26的输出端34由基体16的开口端32向外伸出,之后将装配好的轴套单元20套接与转轴26上,并沿轴向将轴套单元20推入至基体16的开口端32,直至固定件40的凸缘42卡入至基体16的卡槽44内,轴套单元20与基体 16相连。此时,转轴26的输出端34顺序穿过轴承36、缓冲件38的挡环60、以及固定件40的端盖46,与叶轮12相连。电机10启动时,定子14的线圈24通电与转子18的磁场作用,推动转子18转动,并最终带动叶轮12驱动水流动。

在转子18转动过程中,由于在转轴26的输出端34设置有轴套单元20,对其形成支撑,保证转轴26不会偏摆,维持转子18与定子14的共轴,使转子18的转动更为稳定,有效减小噪音的产生。另外,转子18转动过程中的振动经轴套单元20的缓冲件38的缓和与吸收后,基本不会向外传递,进一步减小噪音的产生。可以理解地,所述轴套单元20的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图7-8所示为轴套单元20的另一实施例,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缓冲件38的径向外表面与内表面分别形成凸出的环缘50、54,对应地轴承36在其外表面形成环槽52,与缓冲件38的内表面的环缘54卡扣相连。图示中缓冲件38的内、外表面的环缘54、50位置相对应,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环缘50、54也可以位于不同的位置。另外,在缓冲件38的厚度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其内、外表面均形成环槽,此时在轴承的外表面与固定件的内表面分别形成环缘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