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YZ三向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9559发布日期:2018-07-10 20:1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光伏系统支撑技术,尤其是山地、重丘条件下的光伏支撑结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XYZ三向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但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广大南方地区(尤其是云贵川地区)多山地重丘,开发建设地面光伏电站较困难。另一方面,受限于复杂地质条件、施工机具能力、施工作业水平等因素,山地光伏的建设质量及效率总体低于平原地区。因此,研发适应于山地地形条件的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系统意义重大,尤其在“三北”平原地区弃光限电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

光伏支架系统的设计优化是地面光伏电站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结构形式包括单立柱、双立柱,单立柱可选用钢管立柱或水泥杆立柱,双立柱的前后立柱多为固定长度的单根方钢立柱。然而在山地及重丘环境下,为保证方阵的最佳倾角和光伏阵面的连续性,需要先完成基础墩台浇筑,再测量墩顶的标高,然后对每个方阵每个组串的每根立柱高度进行计算,通常5万千瓦装机的光伏电站需要计算20~22万根立柱长度。显然,传统的山地光伏支架立柱设计方案非常繁琐,外业测量工作量大且用时长,设计要处理的数据量大且易出错;同时,生产厂家无法规模化加工立柱,出厂要对每根立柱归类编号;到现场安装过程中,工人要对应每个编号找立柱,效率低下且易犯错。

此外,相较于平原地区的光伏电站,山地光伏场区整体不平,微地形复杂,机械难于进入或难于操作,施工放线精度差,支墩施工质量及精度难于控制。由此,各个立柱定位的水平向误差较多,这些都影响着施工质量和精度,进而影响整个光伏电站的形象和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系统,以便对拟开发的山地光伏支架实现X、Y、Z三个方向的安装可调节,提高施工质量及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XYZ三向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本发明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向的腹板预开孔构件及可调节立柱支撑两部分;所述水平向的腹板预开孔构件包括南北向主梁及东西向檩条;所述可调节立柱支撑包括竖向连接在每根南北向主梁前后边上的螺旋式长地锚,该螺旋式长地锚通过上调节立柱与南北向主梁连接;在上调节立柱上开设有对穿的定位孔,在螺旋式长地锚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固位孔;上调节立柱通过紧固螺栓及对穿定位螺栓与螺旋式长地锚套连接并调节定位。

本发明螺旋式长地锚分为埋于地面下的旋叶段和地面上的下立柱支撑段,在下立柱支撑段中部开设有固定螺栓孔,上部开设有紧固螺栓孔;上调节立柱截面形状为圆形钢管,其外壁与下立柱支撑段内壁间留有(1mm的)间隙,保证伸缩自如,在上调节立柱下段开设有定位螺栓孔,在上调节立柱顶部设置端封板;下立柱支撑段通过插入上调节立柱并分别通过采用紧固螺栓、定位螺栓使两者固定。

本发明在南北向主梁与上调节立柱连接区域均布排列开设有南北向主梁预开孔,用于调节南北向主梁的南北向位置;在东西向檩条与南北向主梁连接区域均布排列开设有东西向檩条预开孔,用于调节东西向檩条的东西向位置。

本发明上调节立柱通过端封板与南北向主梁采用角钢梁托连接,角钢梁托焊接于端封板上,再通过螺栓将南北向主梁调节紧固于上调节立柱。

本发明南北向主梁与东西向檩条的连接处设置设有角钢檩托进行连接,通过东西向檩条预开孔实现调节,再利用螺栓进行紧固。

本发明在后立柱端部相邻的两根螺旋式长地锚之间设有交叉的剪刀拉索。

本发明在螺旋式长地锚中部与南北向主梁中部连接有一根角钢斜撑。

本发明南北向主梁预开孔开设在位于前后上调节立柱支撑处的区段内,东西向檩条预开孔开设在位于南北向主梁支撑处的区段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所述螺旋式长地锚包括旋叶段及下支撑立柱段,旋叶段通过旋压锚固于地面以下,形成整个系统的基础支撑;下支撑立柱段为基本支撑段,分前后排立柱,根据具体工程可预先设定各自长度。本发明可实现对支撑面崎岖不平的山地光伏支撑结构进行上下、左右及前后(X、Y、Z向坐标)的三向调节,节省传统山地光伏大面积的基础标高测量工作,提高光伏支架现场安装质量及效率。

进一步地,螺旋式长地锚的旋叶段为整个系统的支撑基础,螺旋式长地锚的下立柱支撑段区分前后立柱可预定为两个长度,上调节立柱为固定长度的调节段,截面形式为为圆形钢管;

进一步地,南北向主梁及东西向檩条均采用槽钢构件,预开孔大小及间距,应能保证各构件可在调节范围内进行无极调节。

本发明可以对拟建山地光伏电站的支架系统进行X、Y、Z三个坐标方向的调节,能够更好的适应局部地形突变,从而实现优化山地光伏电站总图布置、提高系统安装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及精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XYZ三向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所述螺旋长地锚1与上调节立柱4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所述螺旋长地锚1与上调节立柱4的系统分解示意图;

图4为所述角钢檩托12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所述角钢梁托11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1、螺旋式长地锚;2、旋叶段;3、下支撑立柱;4、上调节立柱;5、南北向主梁;6、东西向檩条;7、紧固螺栓;8、对穿定位螺栓;9、主梁预开孔;10、檩条预开孔;11、角钢梁托;12、角钢檩托;13、剪刀拉索;14、斜撑;15、端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XYZ三向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系统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图2,图3:

一种XYZ三向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本发明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向的腹板预开孔构件及可调节立柱支撑两部分;所述水平向的腹板预开孔构件包括南北向主梁5及东西向檩条6;所述可调节立柱支撑包括竖向连接在每根南北向主梁5前后边上的螺旋式长地锚1,该螺旋式长地锚1通过上调节立柱4与南北向主梁5连接;在上调节立柱4上开设有对穿的定位孔,在螺旋式长地锚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固位孔;上调节立柱4通过紧固螺栓7及对穿定位螺栓8与螺旋式长地锚1套连接并调节定位。

本发明螺旋式长地锚1分为埋于地面下的旋叶段2和地面上的下立柱支撑段3,在下立柱支撑段3中部开设有固定螺栓孔3.1,上部开设有紧固螺栓孔3.2;上调节立柱4截面形状为圆形钢管,其外壁与下立柱支撑段3内壁间留有1mm的间隙,保证伸缩自如,在上调节立柱4下段开设有定位螺栓孔4.1,在上调节立柱4顶部设置端封板15;下立柱支撑段3通过插入上调节立柱4并分别通过采用紧固螺栓7、对穿定位螺栓8使两者固定。

本发明在南北向主梁5与上调节立柱4连接区域均布排列开设有南北向主梁预开孔9,用于调节南北向主梁5的南北向位置;在东西向檩条6与南北向主梁5连接区域均布排列开设有东西向檩条预开孔10,用于调节东西向檩条6的东西向位置。

本发明上调节立柱4通过端封板15与南北向主梁5采用角钢梁托11连接,角钢梁托11焊接于端封板15上,再通过螺栓将南北向主梁5调节紧固于上调节立柱4。

本发明南北向主梁5与东西向檩条6的连接处设置设有角钢檩托12进行连接,通过东西向檩条预开孔10实现调节,再利用螺栓进行紧固。

本发明在后立柱端部相邻的两根螺旋式长地锚1之间设有交叉的剪刀拉索13。

本发明在螺旋式长地锚1中部与南北向主梁5中部连接有一根角钢斜撑14。

本发明南北向主梁预开孔9开设在位于前后上调节立柱4支撑处的区段内,东西向檩条预开孔10开设在位于南北向主梁5支撑处的区段内。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为:

螺旋式长地锚1的旋叶段2被旋压入地面,上调节立柱4在螺旋式长地锚1的下支撑立柱3内上下错动,适应地形变化形成不同高度的竖向支撑结构,用对穿定位螺栓8进行竖向定位,再用紧固螺栓7进行紧固固定。将南北向主梁5斜向固定于上调节立柱4端封板15上的角钢梁托11,期间可利用主梁预开孔9调节南北施工安装误差。主梁定位后,将东西向檩条6通过角钢檩托12固定于南北向主梁5上,期间可利用檩条预开孔10调节东西向的施工安装误差,最终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支架系统。安装提高支架系统整体性和水平抗侧力的剪刀拉索13和斜撑14,最后安装上部光伏组件。

在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系统安装在高海拔山地或重丘地形条件下。

在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安装可调节光伏支架系统应在建设期内可实现X、Y、Z三个方向的安装调节。

在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螺旋式长地锚为旋叶段和下立柱支撑段的合成结构。

在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水平向腹板预开孔构件用于南北向主梁及东西向檩条。

在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南北向主梁预开孔位于前后立柱支撑处的一定区段内,东西向檩条预开孔位于南北向主梁支撑处的一定区段内。

在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螺旋式长地锚的旋叶段为整个系统的支撑基础,螺旋式长地锚的下立柱支撑段区分前后立柱预定可两个长度,上调节立柱为固定长度的调节段,截面形式为圆形钢管,上设端封板;

在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南北向主梁及东西向檩条均采用槽钢构件,预开孔大小及间距,应能保证各构件可在调节范围内进行无极调节。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