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巧、便携、环保的电力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432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盒子,具体涉及一种小巧、便携、环保的电力盒子,属于发电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能源技术,例如:太阳能、风能,在没有太阳能、没有风的情况下无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此外,如上能源不仅价格高,而且无法实现小型化,很难在生活中得到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巧、便携、环保的电力盒子,其在没有太阳能、没有风的情况下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并且造价合理,可在生活中得到普及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小巧、便携、环保的电力盒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发条(1)、动力齿轮(2)、调速齿轮(3)、从动齿轮(4)、发电机(5)、蓄电池(6)、输出接口、控制器(7)以及机壳(8),

前述动力齿轮(2)固定的套在发条(1)的最外圈,动力齿轮(2)、调速齿轮(3)、从动齿轮(4)三者依次啮合,从动齿轮(4)固定安装在发电机(5)的转轴上,前述发条(1)、动力齿轮(2)、调速齿轮(3)和从动齿轮(4)均置于机壳(8)内,发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蓄电池(6)的输入端相连,蓄电池(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输出接口相连,控制器(7)通过导线与发电机(5)和蓄电池(6)相连,

拧紧发条(1),发条(1)在释放势能的过程中带动动力齿轮(2)转动,在调速齿轮(3)的调节下,间接带动从动齿轮(4)快速旋转,发电机(5)将从动齿轮(4)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前述电能储存在蓄电池(6)中,并通过输出接口输出给负载,控制器(7)对蓄电池(6)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使蓄电池(6)的输入、输出电流保持稳定。

前述的小巧、便携、环保的电力盒子,其特征在于,前述输出接口包括:DC电源接口(9)和USB接口(10)。

前述的小巧、便携、环保的电力盒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量指示灯。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的电力盒子,其将发条的势能转化为动力齿轮的动力,并将动力齿轮与发电机上的从动齿轮啮合,从而来驱动发电机发电,不仅环保,而且这种动力是随手可得的,不需要其他如太阳能、风能等辅助能源,所以在没有太阳能、没有风的情况下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使用不受环境限制;

(2)本发明的电力盒子,其整体结构小巧,方便携带,造价合理,可在生活中得到普及应用;

(3)本发明的电力盒子,其同时具有DC电源接口和USB接口,不仅可以给电灯等电器供电,还可以给手机等电子产品充电,解决了户外运动、灾情来临等情况下应急弱电缺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力盒子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发条、2-动力齿轮、3-调速齿轮、4-从动齿轮、5-发电机、6-蓄电池、7-控制器、8-机壳、9-DC电源接口、10-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本发明的小巧、便携、环保的电力盒子包括:发条1、动力齿轮2、调速齿轮3、从动齿轮4、发电机5、蓄电池6、输出接口、控制器7以及机壳8。

动力齿轮2固定的套在发条1的最外圈,动力齿轮2、调速齿轮3、从动齿轮4三者依次啮合,从动齿轮4固定安装在发电机5的转轴上,发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未图示)与蓄电池6的输入端相连,蓄电池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未图示)与输出接口相连,控制器7通过导线(未图示)与发电机5和蓄电池6相连。其中,发条1、动力齿轮2、调速齿轮3和从动齿轮4均置于机壳8内。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电力盒子整体结构小巧,方便携带,造价合理,可在生活中得到普及应用。

本发明的电力盒子的工作原理:

拧紧发条1,发条1在释放势能的过程中带动动力齿轮2转动,在调速齿轮3的调节下,间接带动从动齿轮4快速旋转,发电机5将从动齿轮4的动能转化成电能,该电能储存在蓄电池6中,并通过输出接口输出给负载,控制器7对蓄电池6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使蓄电池6的输入、输出电流保持稳定。

本发明的电力盒子,其将发条1的势能转化为动力齿轮2的动力,并将动力齿轮2与发电机5上的从动齿轮4啮合,从而来驱动发电机5发电,不仅环保,而且这种动力是随手可得的,不需要其他如太阳能、风能等辅助能源,所以在没有太阳能、没有风的情况下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使用不受环境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接口包括:DC电源接口9和USB接口10。本发明的电力盒子由于同时具有DC电源接口9和USB接口10,所以其不仅可以给电灯等电器供电,还可以给手机等电子产品充电,解决了户外运动、灾情来临等情况下应急弱电缺乏的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发明的电力盒子还包括:电量指示灯(未图示),电量指示灯用于指示蓄电池6中所剩的电量,使使用者方便的掌握蓄电池6的电量情况,以便及时蓄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