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9944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机器类中的马达的安装部件上形成的凹部内安装上述马达的马达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马达驱动的电动开关阀等中,在一体成形于上述阀的安装部件上安装有马达。

图4是表示以往此种马达的安装构造的图,图中附图标记1是一体成形于上述阀等的安装部件,在该安装部件1上,形成有供马达2插入的有底圆筒状的凹部3。

另一方面,马达2是在圆筒状的罩2a内组装有众所周知的线圈、定子以及转子的部件,在被一体化于转子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借助该输出轴的旋转直线运动的阀体4。

并且,马达2插入安装部件1的凹部3内,末端的阀体4配置于在凹部3的底面3a处形成的孔部5内,并且在连接有端子2b的电路基板2c被固定于安装部件1的开口部的状态下收纳于凹部3内,进一步地,在借助在凹部3的开口部侧设置的金属板6以及保持弹簧7进行定位以及防脱落的状态下被固定。

另外,图5是表示以往其他的马达的安装构造的图,该马达8在罩8a的外周一体地形成凸缘9,借助插入到该凸缘9的螺栓孔9a的螺栓而固定于安装部件(省略图示)。

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也公开了同样的借助凸缘将马达固定于安装部件的马达的安装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78905号公报。

此外,在以往的这些马达的安装构造中,为了将马达2、8固定于安装部件,每一个都额外需要金属板6以及保持弹簧7、螺栓等零件,存在零件数量增加并且安装作业也耗费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的安装构造,所述马达的安装构造能在不额外需要固定用的零件的情况下,容易地将马达切实地安装于安装部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是如下所述的发明,其是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安装部件的具有底部的凹部处安装马达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马达的罩的外周面上,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设置于在该外周面的周向上隔着间隔的多个部位,并且,在上述凹部的内周面上且比上述突起部靠上述凹部的开口部侧的位置,形成有与上述突起部卡合来阻止上述马达向上述开口部侧移动的卡止部。

另外,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是如下所述的发明,如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止部形成为从上述开口部侧朝向底面侧高度尺寸逐渐增加的锥形状。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是如下所述的发明,如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凹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向上述突起部的上述周向的两侧突出来将上述突起部的上述周向的移动卡止的第二卡止部。

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发明,将马达插入安装部件的凹部内,使形成于罩的外周面的突起部位于比形成于凹部的内周面的卡止部更靠底面侧的位置,由此能借助上述卡止部阻止上述马达向上述安装部件的开口部侧移动。

并且,将上述突起部以及卡止部设置于在周向上隔着间隔的多个部位,因此能将上述马达稳定地保持于凹部内。结果,能在不额外需要固定用的零件的情况下,容易地将马达切实地安装于安装部件。

在此,上述突起部以及卡止部优选地形成于下述位置:在马达的末端面抵接于凹部的底面的位置处,突起部的开口部侧的端面抵接于卡止部的底面侧的端面。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将安装部件的内周面的卡止部形成为从开口部侧朝向底面侧高度尺寸逐渐增加的锥形状,因此能在将马达插入安装部件的凹部内时,将外周面的突起部沿着卡止部的上表面推入,由此容易地使上述突起部卡合于卡止部的上述底面侧。

进一步地,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凹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位于上述突起部的两侧而阻止周向的移动的第二卡止部,因此,能在安装后切实地防止马达旋转而导致突起部与卡止部的卡合脱离这一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将表示涉及本发明的马达的安装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剖视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图3(a)是主视图,图3(b)是沿图3(a)的A-A线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将表示以往的马达的安装构造的一部分剖视的主视图。

图5是以往其他的马达的安装构造中的马达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马达的安装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中附图标记10是马达。

该马达10在两端封闭的金属制的圆筒状的罩10a内装入众所周知的线圈、定子以及转子,在罩10a的外周面上,在将该罩10a拉深加工(絞り加工)或者冲压加工时,成型加工有多个突起部11。

这些突起部11形成于在圆周方向上隔着相等间隔的至少两个部位(180°排列),更优选为三个部位(120°排列)。另外,这些突起部11是以从上述外周面在径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的部位,其上表面形成为大致方形。

并且,在一体化于该马达10的转子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借助该输出轴的旋转直线运动的阀体12。另外,连接于定子的多个端子10b分别连接于电路基板13的既定位置。

另一方面,安装该马达10的机器类的安装部件14是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部件,马达10的安装部分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的凹部15。并且,在该凹部15的内周面且与马达10的突起部11对应的位置处,分别一体地形成有卡止部16。

这些卡止部16形成于下述位置:在各马达10的末端面抵接于凹部15的底面14a的位置处,突起部11的开口部侧的端面11a与该卡止部16的底面14a侧的端面16a大致抵接的位置。另外,卡止部16形成为从开口部侧朝向底面14a侧高度尺寸逐渐增加的锥形状。

并且,马达10插入安装部件14的凹部15内,末端的阀体12配置于在凹部15的底面14a上形成的孔部17内,并且使突起部11卡合于卡止部16的底面14a侧,由此,在向开口部侧的移动被阻止的状态下,连接有端子11b的电路基板13被固定于安装部件14的开口部而被固定于上述凹部15内。

借助由上述结构形成的马达的安装构造,将马达10插入到安装部件14的凹部15内,使在罩10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11位于比在凹部15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卡止部16更靠底面14a侧的位置,由此,能借助卡止部16阻止马达10向安装部件14的开口部侧移动。

并且,将突起部11以及卡止部16设置于在周向上隔着间隔的多个部位,因此,能将马达10稳定地保持于凹部15内。结果,能在不额外需要固定用的部件的情况下,容易地将马达10切实地安装于安装部件14。

而且,将安装部件14的内周面的卡止部16形成为从开口部侧朝向底面14a侧高度尺寸逐渐增加的锥形状,因此,在将马达10插入安装部件14的凹部15内时,将外周面的突起部11沿着卡止部16的上表面推入,由此能在使突起部11以及卡止部16弹性变形的同时,容易地使突起部11卡合于卡止部16的底面14a侧。

另外,图3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马达的安装构造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关于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部分相同结构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简化其说明。

如图3所示,在该马达的安装构造中,在凹部1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在突起部11的圆周方向的两侧、从上述内周面突出的壁部(第二卡止部)20。

由此,马达10安装成,在插入凹部15内且使突起部11卡合于卡止部16的底面14a侧的状态下,借助上述壁部20阻止圆周方向的移动(绕轴线的旋转)。

因此,借助由上述结构形成的马达的安装构造,除了能获得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构造同样的作用效果之外,还在凹部1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位于突起部11的两侧、阻止圆周方向的移动的壁部20,因此即使在形成于马达10的突起部11与形成于安装部件14的凹部15的内周面的卡止部16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切实地防止安装后马达10绕轴线旋转而导致突起部11与卡止部16的卡合脱离这一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0马达;10a罩;11突起部;14安装部件;14a底面;15凹部;16卡止部;20壁部(第二卡止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