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电机的磁悬浮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930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盘式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盘式电机的磁悬浮轴承。



背景技术:

申请号CN201010573714.3的发明专利申请‘双定子交流电机飞轮储能器’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定子交流电机飞轮储能器,飞轮上下端轴设有第一高速轴承,各第一高速轴承分别支撑有上下中间轴,各上下中间轴分别设有第二高速轴承,各第二高速轴承分别支撑于壳体内侧上下端面,所述飞轮上下端面对称镶嵌固定有环形永磁转子,环形永磁转子上下端面为磁极,两转子同极性相对,所述壳体内侧上下端面分别设有与相应环形永磁转子相对应的由环形铁氧体构成的定子铁心,壳体设有连接各定子绕组的接线柱,各定子铁心及其定子绕组与相应的转子分别构成交流盘式电机。该储能器由交流盘式电机驱动飞轮,克服了直流电电刷滑动接触弊病,但采用双高速轴承串连结构,仅能使飞轮以两倍于高速轴承的最高速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前述双定子交流电机飞轮储能器的双高速轴承串连结构仅能使飞轮以两倍于高速轴承的最高速运转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盘式电机的磁悬浮轴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盘式电机的磁流体磁悬浮轴承,包括盘式电机的壳体、导磁通轴、导磁通轴两端的高速轴承和固定于导磁通轴的永磁转子,特征是,设置于壳体的轴承座设有环导磁通轴固定的永磁环套,所述永磁环套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环形磁靴和第二环形磁靴,第一环形磁靴设有与导磁通轴相对应的第一定齿圈,第二环形磁靴设有与永磁转子上表面相对应的第二定齿圈,导磁通轴设有与第一定齿圈对称设置的第一动齿圈,永磁转子上表面设有与第二环形磁靴相对应的第三环形磁靴,第三环形磁靴设有与第二定齿圈对称设置的第二动齿圈,所述各定齿圈和动齿圈分别由等间隔排列的环形凸齿构成,各定齿圈和动齿圈的各环形凸齿之间分别填充有磁流体,所述高速轴承的外圆与其轴承座的配合间隙为0.4至0.5mm。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定齿圈和动齿圈的环形凸齿齿宽0.4-0.5mm,齿深2-2.2mm,环形凸齿之间间隔2.3-2.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磁悬浮轴承由永磁环套、第一环形磁靴、第一定齿圈和第一动齿圈构成作用于导磁通轴的轴向磁悬浮轴承,由永磁环套、第二和第三环形磁靴、第二定齿圈和第二动齿圈构成作用于飞轮的径向磁悬浮轴承。磁流体填充在各定齿圈和动齿圈的环形凸齿之间,不仅可以保持磁流体均匀分布,还可以在强磁的永磁环套作用下,使各定齿圈与相应动齿圈的磁流体之间产生极强拉力,该拉力阻尼导磁通轴和永磁转子左右和上下移动,使导磁通轴和永磁转子同时达到磁悬浮状态。高速轴承可以避免电磁悬浮轴承发生机械扫膛,具有瞬间扶正作用,同时,当永磁转子超高速旋转时,在电磁悬浮轴承的作用下高速轴承的外环与其轴承座可以完全脱离而更有利于永磁转子的超高速旋转。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悬浮效果稳定可靠的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盘式电机的磁悬浮轴承实施例1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座,2上盖,3永磁转子,4永磁环套,5第一环形磁靴,6第一定齿圈,7第一动齿圈,8导磁通轴,9高速轴承,10第二环形磁靴,11第二定齿圈,12第二动齿圈,13第三环形磁靴,14转子永磁体,15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实施例,盘式电机的壳体由底座1和上盖2构成,设置于上盖2轴承座设有环导磁通轴8固定的永磁环套3,该永磁环套3上端设有第一环形磁靴5,下端设有第二环形磁靴10。

第一环形磁靴5设有与导磁通轴8相对应的第一定齿圈6,第二环形磁靴10设有与永磁转子3上表面相对应的第二定齿圈11。

导磁通轴8设有与第一定齿圈6对称设置的第一动齿圈7,永磁转子3上表面设有与第二环形磁靴10相对应的第三环形磁靴13。

第三环形磁靴13设有与第二定齿圈11对称设置的第二动齿圈12。

图中,各定齿圈和动齿圈分别由等间隔排列的环形凸齿构成,各定齿圈和动齿圈的各环形凸齿之间分别填充有胶态的磁流体(未示出)。各定齿圈和动齿圈的环形凸齿齿宽0.4-0.5mm,齿深2-2.2mm,环形凸齿之间间隔2.3-2.6mm。

图中,导磁通轴8两端的高速轴承9的外圆与其轴承座的配合间隙为0.4至0.5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