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66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底,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

以及,多层柔性线圈板,包括交替层叠的(n+1)个导电线圈层和n个绝缘层,其中第一个导电线圈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的第一表面,第一个绝缘层设置于第一个导电线圈层上,第(n+1)个导电线圈层设置在第n个绝缘层上,n为正整数,并且所述的每一导电线圈层包含一个以上导电线圈,同时n个绝缘层或者n个绝缘层及柔性基底中还设有过孔,所述过孔内填充有导电材料,用以将(n+1)个导电线圈层中的导电线圈相互串联和/或并联形成无线充电线圈,并使(n+1)个导电线圈层中的导电线圈具有相同的电流走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相互并联的各导电线圈具有相同的卷绕方向,并且相互并联的各导电线圈的内端相互电连接,外端亦相互电连接,其中每一导电线圈的卷绕始端和卷绕终端中的任一者分布于导电线圈的内侧作为所述的内端,另一者分布于导电线圈的外侧作为所述的外端;

和/或,彼此串联的相邻两个导电线圈的内端相互电连接或外端相互电连接,其中一个导电线圈的卷绕始端分布于导电线圈的内侧作为所述的内端,卷绕终端分布于导电线圈的外侧作为所述的外端,而另一个导电线圈的卷绕终端分布于导电线圈的内侧作为所述的内端,卷绕始端分布于导电线圈的外侧作为所述的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n+1)个导电线圈层中的相应导电线圈均相互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圈中相邻两匝线圈之间的距离为0.1mm~1mm;和/或,用以构成所述导电线圈的导线的截面长度为0.2mm~1mm;和/或,用以构成所述导电线圈的导线的截面宽度为3μm~3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用以构成所述导电线圈的导线包括第一导电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1μm~2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用以构成所述导电线圈的导线还包括叠设在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层;优选的,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2μm~25μm;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形成于第一导电层的电镀层;优选的,所述电镀层包括镀铜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任一导电线圈层和与该导电线圈层相邻的一绝缘层的厚度之和为5μm~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n+1)个导电线圈层和n个绝缘层的厚度之和为15μm~2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填充于所述过孔内的导电材料与形成在柔性衬底或者绝缘层上的至少一导电线圈一体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的直径为0.3mm~1mm;和/或,所述过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或绝缘层包括聚酯柔性薄膜、聚酰亚胺柔性薄膜、聚乙烯柔性薄膜、聚氯乙烯柔性薄膜、尼龙柔性薄膜、纸张或皮革;和/或,所述柔性基底或绝缘层的厚度为2μm~23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具有两个接线端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分布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外侧,用于与负载端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选自填充有导电材料的圆形过孔;优选的,所述圆形过孔的直径为0.3mm~1mm;或者,所述接线端子选自圆形焊盘或方形焊盘;优选的,所述圆形焊盘的直径为0.3mm~1mm;或者,优选的,所述方形焊盘的边长为0.3mm~1m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