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手机充电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4133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车载手机充电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用品,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手机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车载支架和车载充电器及充电线通常是分开的,需要单独购买后进行组合才可以为手机当支架和车充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尤其是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极为不便。

少部分带充电功能的车载手机充电支架功能单一,只能为安卓或者苹果一类手机使用,应用面窄,若为不同的手机准备两种数据线,多线易缠绕,且选择时耗费时间。另一方面开车过程中存在加速度,致使手机在开车过程中易窜动或翻倒,致使手机需固定在车载手机充电支架上;传统的固定方式为弹性夹式,此方法虽然能牢固的将手机固定住,但无法单手操作,每当需要放置手机时需停车操作;同样当需要对手机操作或充电操作而需拿取手机时,也要双手操作,给开车人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车载手机充电支架,本实用新型实现车载手机充电支架单手操作,同时实现一线解决安卓苹果充电通用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车载手机充电支架,包括支座、数据线、吸合板、紧固螺钉,其特征在于:支座背面底部设有一个紧固孔;所述的吸合板一侧固定于支座上表面;所述的支座底部设有一个穿线口;所述的穿线口一侧正对所述的紧固孔;所述的紧固螺钉与紧固孔配合;所述的数据线卡入所述的穿线口;所述的数据线包括一个通用端子;所述的通用端子包括一个通用接口;所述的紧固螺钉压紧所述的通用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座正面上部还设有凹槽,所述的支座还包括前座、固定螺钉,支座背面底部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的吸合板一侧固定于凹槽内;所述的支座与前座通过两个所述的固定螺钉穿过两个所述的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的紧固孔位于所述的两个固定孔中间;所述的前座设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合板的吸合类型为微吸纳米胶吸合或磁力吸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用接口由苹果接口、安卓接口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苹果接口位于通用接口一外侧面上,通用接口端面上设有开槽,所述的安卓接口位于开槽内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苹果接口位于通用接口两外侧面上,通用接口端面上设有开槽,所述的安卓接口位于开槽内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用接口两侧设有侧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座背面还设有背槽;所述的车载手机充电支架还包括铁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背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铁片与背槽紧密配合,所述的限位块限位铁片。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座背部还设有背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载手机充电支架,包括支座、前座、数据线、吸合板、紧固螺钉、固定螺钉;车上安装上本车载手机充电支架,可实现手机单手插入支架就可以为手机快速充电的功能,彻底解决双手离开方向盘去插充电线的问题,从而避免因此而带来的交通事故。同时接口采用苹果和安卓二合一的接口,只需要拧松支架背面固定接口的紧固螺钉就可以随意变换苹果和安卓的接口,解决了车上多条数据线缠绕档把,使凌乱车厢变得干净整洁;采用对称接口设计,不需要认正反即可插入接口内,解决了视线离开前方低头找接口而造成危险。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构思巧妙,通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座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支座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前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数据线安卓充电模式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数据线苹果充电模式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种通用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支座1、前座2、数据线3、吸合板4、铁片5、紧固螺钉6、固定螺钉7、凹槽11、穿线口12、固定孔13、背槽14、限位块15、紧固孔16、挡板21、通用端子31、通用接口32、苹果接口33、安卓接口34、侧槽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8所示,车载手机充电支架,包括支座1、前座2、数据线3、吸合板4、紧固螺钉6、固定螺钉7;如图3所示,支座1正面上部设有凹槽11;如图1所示,吸合板4一侧固定于凹槽11内。

优选地,吸合板4的吸合类型为微吸纳米胶吸合,吸合板4上表面粘附一层微吸纳米胶,微吸纳米胶表面类似平面绒布,不同于普通的可移胶,无任何粘胶胶水类物质,用手触碰无粘感。它完全是靠里面的微小吸盘来吸附平面类产品,只要是背面光滑平整的移动数码设备均可直接吸附,可重复使用无数次,可粘住手机背面或手机壳背面,起一定的粘合作用。

优选地,吸合板4的吸合类型为磁力吸合,吸合板4上的设有磁片,可吸住手机背面或手机壳背面上贴有的金属片,起一定的吸合作用。

如图4所示,支座1背面底部设有两个固定孔13与一个紧固孔16,紧固孔16位于所述的两个固定孔13中间。结合图5所示,支座1与前座2通过两个固定螺钉7穿过两个的固定孔13固定连接;如图3、图4所示,支座1与前座2固定后形成一个穿线口12;穿线口12一侧正对所述的紧固孔16;紧固螺钉6与紧固孔16配合;数据线3卡入穿线口12;通过调节紧固螺钉6来紧固数据线3,数据线3包括通用端子31;通用端子31包括通用接口32;如需要调整通用接口32的朝向,只需将紧固螺钉6旋至松开状态,使数据线3从穿线口12中退出,调整通用接口32的朝向后,将数据线3插回穿线口12中,而后将紧固螺钉6旋紧即可。

优选地,如图6所示,通用接口32两侧设有侧槽35,侧槽形状有2种,如图6、图8所示,图6所示为紧插式,图8所示为间隙式。通用接口32由苹果接口33、安卓接口34组成;苹果接口33位于通用接口32一外侧面上,通用接口32端面上设有开槽,如图7所示,安卓接口34位于开槽内侧面上。通用接口32外部形状为中心及左右对称结构,在使用时,没有正反面,即两面都可插入手机接口槽中,侧槽35的设计使通用接口32与手机接口的配合留有一定的间隙,如采用间隙式,如图8所示的侧槽35,为直槽,使通用接口32尺寸小于苹果手机接口尺寸,方便人们使用时单手取用,而不至于通用接口32与苹果手机接口配合过紧造成无法单手拿取。同时通用苹果手机接口与安卓手机接口。由于通用接口32上只有一侧设有苹果接口33,并结合图1、图6、图7,如图7,当苹果接口33朝向支座1状态时,此时为苹果手机充电模式,插入苹果手机,苹果接口33与苹果手机内部充电结构连通,为苹果手机充电;如图1、图6,当苹果接口33背向支座1状态时,此时为安卓手机充电模式,插入安卓手机,安卓接口34与安卓手机内部充电结构连通,为安卓手机充电。充电时,通用接口32与吸合板4共同作用,起到固定手机的作用。

另一种优选方案为,苹果接口33位于通用接口32两外侧面上,通用接口32端面上设有开槽,安卓接口34位于开槽内侧面上。由于通用接口32两侧都设有苹果接口33,使用时只需将安卓接口34朝向支座1即可满足同时为安卓手机或苹果手机通用的充电情况。

如图4所示,支座1背面还设有背槽14;所述的背槽14内设有限位块15。如图2所示,车载手机充电支架还包括铁片5,铁片5与背槽14紧密配合,限位块15限位铁片5。铁片5通过磁力将车载手机充电支架与磁吸支架相连接,磁吸支架为吸在汽车内前挡玻璃上或者汽车内饰上的常用物品,用于将物品固定于汽车内表面。

另外一种优选方案为,支座1背部还设有背夹,背夹直接夹放置在汽车出风口位置,背夹与车载出风口支架连接,固定于汽车上。

如图5所示,前座2设有挡板21,挡板21的设置可提高车载手机充电支架的安全性,防止手机因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而出现翻倒或飞出。

使用前,利用铁片5将车载手机充电支架与磁吸支架上的磁铁连接后,数据线3一端插入汽车车载充电接口内,完成电源端的连接与固定;使用时,单手拿手机(安卓手机或苹果手机),对准通用接口32与手机接口后插入,插好后将手机背部靠在吸合板4上放好,吸合板4粘性适中,手机不易窜动,即完成手机的充电放置;充电完成或急需取出时,单手将手机取离吸合板4,拔出通用接口32即可。如需要切换安卓或苹果充电模式,即调整通用接口32的朝向,只需将紧固螺钉6旋至松开状态,使数据线3从穿线口12中退出,调整通用接口32的朝向后,将数据线3插回穿线口12中,而后将紧固螺钉6旋紧即可。

车上安装上本车载手机充电支架,可实现手机单手插入支架就可以为手机快速充电的功能,彻底解决双手离开方向盘去插充电线的问题,从而避免因此而带来的交通事故;同时接口采用苹果和安卓二合一的接口,只需要拧松支架背面固定接口的紧固螺钉就可以随意变换苹果和安卓的接口,解决了车上多条数据线缠绕档把,使凌乱车厢变得干净整洁;采用对称接口设计,不需要认正反即可插入接口内,解决了视线离开前方低头找接口而造成危险。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构思巧妙,通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