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备用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554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备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概念的兴起,太阳能是目前人类利用的最多的一种新能源,现有的很多城市路灯都采用太阳能供电,但是现有的太阳能路灯基本上都是采用太阳能和市电协同供电,没有后备电池对太阳能进行储备,在晴天的时候对太阳能是一种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备用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备用控制电路,包括运放U1、非门F1、二极管D1、电容C1、MOS管VT1和电阻R11,所述电阻R11一端分别连接电池E1正极、三极管VT5发射极、电阻R20和电池E2正极,电阻R20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5基极和电阻R19,三极管VT5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电阻R8、三极管VT4发射极、电阻R6、电阻R5和电阻R4,电阻R1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和二极管D4负极,电阻R1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和运放U2反相端,电阻R1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和运放U2输出端,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VT4集电极和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发射极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三极管VT4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与非门F2输出端,非门F2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非门F3输出端,非门F3输入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电阻R16和非门F4输出端,二极管D2正极连接电阻R15,电阻R1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阻R16和电阻R17,电阻R17另一端连接非门F4输入端,所述与非门F2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非门F1输出端,非门F1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和运放U1输出端,运放U1反相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电阻R1,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MOS管VT2的D极、电阻R14、二极管D4正极、电阻R19和电池E2负极,MOS管VT2的S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MOS管VT1的S极,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MOS管VT1的G极、MOS管VT2的G极和三极管VT3集电极,MOS管VT1的D极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和电池E1负极,所述运放U2同相端连接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一端通过电阻R12连接电阻R11另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连接电阻R14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E1为太阳能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E2为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运放U1和运放U2均采用LM3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实质是太阳能电池E1的备用充电控制电路,当太阳能电池E1被充电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分流给备用电池E2充电,一方面防止太阳能电池E1被过充,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的利用太阳能,不至于对多余的电能进行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备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备用控制电路,包括运放U1、非门F1、二极管D1、电容C1、MOS管VT1和电阻R11,所述电阻R11一端分别连接电池E1正极、三极管VT5发射极、电阻R20和电池E2正极,电阻R20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5基极和电阻R19,三极管VT5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电阻R8、三极管VT4发射极、电阻R6、电阻R5和电阻R4,电阻R1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和二极管D4负极,电阻R1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0和运放U2反相端,电阻R1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和运放U2输出端,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三极管VT4集电极和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发射极连接电阻R5另一端,三极管VT4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与非门F2输出端,非门F2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容C1和非门F3输出端,非门F3输入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电阻R16和非门F4输出端,二极管D2正极连接电阻R15,电阻R1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阻R16和电阻R17,电阻R17另一端连接非门F4输入端,所述与非门F2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非门F1输出端,非门F1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4另一端和运放U1输出端,运放U1反相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电阻R1,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2、MOS管VT2的D极、电阻R14、二极管D4正极、电阻R19和电池E2负极,MOS管VT2的S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MOS管VT1的S极,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MOS管VT1的G极、MOS管VT2的G极和三极管VT3集电极,MOS管VT1的D极分别连接电阻R1另一端和电池E1负极,所述运放U2同相端连接电位器RP1滑片,电位器RP1一端通过电阻R12连接电阻R11另一端,电位器RP1另一端连接电阻R14另一端;所述电池E1为太阳能电池;所述电池E2为蓄电池,此蓄电池为备用电池;所述运放U1和运放U2均采用LM324。

请参阅图1,按照图1参数搭建电路,本实用新型电路实质是太阳能电池E1的备用充电控制电路,当太阳能电池E1被充电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分流给备用电池E2充电,一方面防止太阳能电池E1被过充,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的利用太阳能,不至于对多余的电能进行浪费,太阳能电池E1的充电结构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太阳能充电结构即可,其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没有任何影响。备用电池E2经VT5组成的电子滤波器与稳压二极管D4构成稳压电路,其稳定电压作为U2反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电阻R11、R12、R14和RP1检测的电池电压加到U2同相输入端,当低于基准电压时,U2输出低电平,VT3导通,则VT1和VT2导通,当太阳能电池E1的电压被充电到高于备用电池E2的电压时,则开始对备用电池E2进行充电。若U1检测的太阳能电池E1的电压比备用电池E2低时,U1输出低电平,经门电路F1和F2加到VT4的基极使其截止。F3和F4为多谐振荡器,每14s产生宽15ms的脉冲。脉冲为高电平时,VT4导通,VT3截止,VT1和VT2也截止,U1将备用电池E2的电压与太阳能电池E1的电压进行比较,如太阳能电池E1的电压比备用电池E2低,VT1和VT2继续为截止状态,由于是用约为1/1000的占空比对电压进行采样,因此,充电过程中损耗可忽略不计,能耗非常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