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输出短路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3920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短路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输出短路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反激式开关电源因体积小以及功率较小在家用电器、通信电源、笔记本适配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反激式开关电源模块中,许多工程师常常因操作不当使得输出短路或过流,从而导致采样电阻烧坏、电源打嗝,甚至将控制芯片烧坏或损坏开关管(MOS管)等问题。特别是电源打嗝以及短路功耗大的问题最为严重。传统意义上的电源输出短路保护采用PWM控制芯片自身的闭环反馈回路,由于受到反馈环路速度的限制,经常会出现打嗝以及功耗大等现象。

目前,开关电源输出正朝着低电压大电流的方向发展,而如果用传统意义上的输出短路保护,则会使得损耗非常大,导致开关电源效率也很难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输出短路保护电路,避免了电源打嗝且降低了短路功耗,成本低,可靠性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输出短路保护电路,包括光电耦合U1,光电耦合U1的引脚4连接电源VSS;引脚3连接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输入地AGND;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输入地AGND;光电耦合U1的引脚1连接电阻R3、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基准芯片U2的基准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S的一端与输出端Vo;电阻RS的另一端连接输出地GND;光电耦合U1的引脚2连接基准芯片U2的负极,基准芯片U2正极连接输出地GND,基准芯片U2的基准端连接电阻R6与电阻R7的公共端;电阻R5与电阻R6的公共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与基准芯片U3的负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输出地GND;基准芯片U3的负极与基准芯片U3的基准端连接,基准芯片U3的正极连接输出地GND。

所述的光电耦合U1采用PC817。

所述的基准芯片U2、基准芯片U3采用TL431,基准电压为2.5V。

所述的电阻R1=R7=10kΩ,R2=R4=10Ω,R3=R5=R6=1kΩ,RS=1Ω;电容C1=1μF,C2=1nF,C3=0.1μF。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及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电源输出保护,而且避免了电源打嗝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了短路的损耗,提高开关电源模块的效率;通过降低PWM驱动芯片的电压端,从而实现了迅速切断输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输出短路保护电路,包括光电耦合U1,光电耦合U1的引脚4连接电源VSS;引脚3连接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输入地AGND;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输入地AGND;光电耦合U1的引脚1连接电阻R3、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基准芯片U2的基准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S的一端与输出端Vo;电阻RS的另一端连接输出地GND;光电耦合U1的引脚2连接基准芯片U2的负极,基准芯片U2正极连接输出地GND,基准芯片U2的基准端连接电阻R6与电阻R7的公共端;电阻R5与电阻R6的公共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与基准芯片U3的负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输出地GND;基准芯片U3的负极与基准芯片U3的基准端连接,基准芯片U3的正极连接输出地GND。

所述的光电耦合U1采用PC817。

所述的基准芯片U2、基准芯片U3采用TL431,基准电压为2.5V。

所述的电阻R1=R7=10kΩ,R2=R4=10Ω,R3=R5=R6=1kΩ,RS=1Ω;电容C1=1μF,C2=1nF,C3=0.1μF。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电路输出若不过载,则当基准芯片U2没有导通,从而导致光电耦合U1没有导通,则电路反馈保护这条电路为断开的,电容C3主要作用是减小电磁兼容,而基准芯片U3主要提供基准电压2.5V,电阻R3、电阻R4为限流电阻且为光电耦合U1引脚1提供电压。电阻R5与电阻R6主要为匹配电压而设计的;输出短路或电源短路过载时,电阻RS上的电压上升,基准芯片U2的控制极性也上升,则基准芯片U2导通,由于基准芯片U2的导通,从而则导致导光电耦合U1中引脚1与引脚2导通,因光电耦合U1的1与2脚为发光二极管的两端,从而导致光电耦合U1的3脚与4脚导通,从而使得电源VSS电源直接接通电阻R1与电阻R2,而电容C1此时为充电状态,从而使得电源驱动芯片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短的PWM拉低至低电平,相继关断电源控制芯片的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端PWM的输出,起到快速保护电源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