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直线电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4797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新型直线电机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电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直线电机模组。



背景技术:

直线电机也称线性电机,线性马达,直线马达,推杆马达,最常用的直线电机类型是平板式、U型槽式和管式。直线电机的控制和旋转电机一样,像无刷旋转电机,动子和定子无机械连接(无刷),不像旋转电机的方面,动子旋转和定子位置保持固定,直线电机系统可以是磁轨动或推力线圈动(大部分定位系统应用是磁轨固定,推力线圈动)。用推力线圈运动的电机,推力线圈的重量和负载比很小。然而需要高柔性线缆及其管理系统。用磁轨运动的电机,不仅要承受负载,还要承受磁轨质量,但无需线缆管理系统。然而长时间工作会产生并积累大量的热量,而直线电机底板发出的热量会影响直线电机的运行精度,进而影响设备的精密性,极大地限制了直线电机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快速使直线电机降温并保证直线电机运行精度的新型直线电机模组,利用微通道散热板快速高效地散热,将直线电机内部的热量排除,保证直线电机的运行精度,进而保证了设备的精密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新型直线电机模组,包括安装板、凸台、侧板、直线电机、载物板、导轨、微通道散热板、冷媒流体存储结构、微型泵和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凸台上台面设置有导轨安装槽,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定子和动子;所述载物板设在所述导轨与所述动子的上方且所述载物板的下板面与所述动子连接,所述导轨设在所述导轨安装槽内且所述动子可沿所述导轨自由移动,所述凸台设在所述安装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定子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板面上且位于所述凸台的一侧,所述定子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所述微通道散热板;所述微通道散热板的高温冷媒流体流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的高温冷媒流体流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的低温冷媒流体流出端与所述微型泵的低温冷媒流体流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微型泵的低温冷媒流体流出端与所述微通道散热板的低温冷媒流体流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端设在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的空腔内;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侧板且所述侧板与所述凸台固定连接。

上述新型直线电机模组,所述微型泵与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上述新型直线电机模组,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为冷媒流体存储罐,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端设在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罐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的制热端设在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罐的罐壁上且与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罐的罐壁之间设有隔热材料层。

上述新型直线电机模组,所述微通道散热板的低温冷媒流体输入端设有分流板,所述微通道散热板的高温冷媒流体输出端设有集流板。

上述新型直线电机模组,所述微通道散热板包括上散热板和下散热板,所述上散热板的下板面和/或所述下散热板的上板面上设有冷媒流体流通槽,所述上散热板和所述下散热板密封连接且所述上散热板的下板面、所述下散热板的上板面与所述冷媒流体流通槽围成冷媒流体微通道。

上述新型直线电机模组,所述冷媒流体流通槽为网状流通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微通道散热板的高效散热能力与微型泵体积较小相结合实现了直线电机内部热量快速排出,保证了直线电机的运行精度。其中,微型泵为PHW水气两用微型泵。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网状流通槽与上散热板和/或下散热板构成冷媒流体散热管,避免部分管路堵塞导致散热板散热功能明显降低或不能散热,有利于保证直线电机的长期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直线电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直线电机模组的另一个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直线电机模组中微通道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直线电机模组中下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载物板;2-动子;3-定子;4-导轨;5-凸台;6-侧板;7-微通道散热板;8-安装板;9-分流板;10-集流板;11-微型泵;12-半导体制冷器;13-冷媒流体存储罐;14-隔热材料层;15-上散热板;16-下散热板;17-冷媒流体微通道;18-冷媒流体流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直线电机模组,包括安装板8、凸台5、侧板6、直线电机、载物板1、导轨4、微通道散热板、冷媒流体存储结构、微型泵11和半导体制冷器12,所述凸台5上台面设置有导轨安装槽,所述直线电机包括定子3和动子2;所述载物板1设在所述导轨4与所述动子2的上方且所述载物板1的下板面与所述动子2连接,所述导轨4设在所述导轨安装槽内且所述动子2可沿所述导轨4自由移动,所述凸台5设在所述安装板8的上方且与所述安装板8固定连接,所述定子3设在所述安装板8上板面上且位于所述凸台5的一侧,所述定子3与所述安装板8之间设有所述侧微通道散热板7;所述侧微通道散热板7的高温冷媒流体流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的高温冷媒流体流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的低温冷媒流体流出端与所述微型泵11的低温冷媒流体流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微型泵11的低温冷媒流体流出端与所述侧微通道散热板7的低温冷媒流体流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2的制冷端设在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的空腔内;所述安装板8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侧板6且所述侧板6与所述凸台5固定连接。

为了减少本实用新型运行过程中设备部件之间连接以及连接件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型泵11与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板8上。其中,选用冷媒流体存储罐13作为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结构使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2的制冷端设在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罐13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2的制热端设在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罐13的罐壁上且与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罐13的罐壁之间设有隔热材料层14。

为了是所述微通道散热板7中微通道内均有冷媒流体流经且流量均匀,本实施中,在所述微通道散热板7的低温冷媒流体输入端设有分流板9,并在所述微通道散热板7的高温冷媒流体输出端设有集流板10。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微通道散热板7包括上散热板15和下散热板16,所述上散热板15的下板面和所述下散热板16的上板面上设有冷媒流体流通槽18,所述上散热板15和所述下散热板16密封连接且所述上散热板15的下板面、所述下散热板16的上板面与所述冷媒流体流通槽18围成冷媒流体微通道17,且所述冷媒流体流通槽18为网状流通槽18,这就使所述上散热板15和所述下散热板16密封连接且所述上散热板15的下板面、所述下散热板16的上板面与所述冷媒流体流通槽18围成的冷媒流体微通道17为一个网状冷媒流体微通道17,从而保证整个网状微通道内局部微通道出现堵塞也不会影响冷媒流体在所述冷媒流体微通道17内的流通,进而保证了所述微通道散热板7的散热功能,从而保证了直线电机长期工作时的运行精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利用所述微型泵11将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罐13内存储的低温冷媒流体泵入所述微通道散热板7上的网状冷媒流体微通道17内,当低温冷媒流体从网状冷媒流体微通道17内流过时吸收了直线电机产生的热量变成高温冷媒流体,然后流入所述冷媒流体存储罐13内并通过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2进行降温重新转化为低温冷媒流体。在这整个散热降温过程中,由于冷媒流体微通道17的直径较小,能够使冷媒流体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能够提高整个散热过程的效率,降低了能耗。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