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供电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系统及其自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403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供电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系统及其自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供电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开展智能电网建设以来,采用了大量智能配电终端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对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起到了显著作用。现有DTU一般采用TV供电方式,其缺陷在于:增加了设备安装难度、事故机率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自供电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系统,此装置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性好等特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供电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系统,包括安装于环网柜内的智能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互感器、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池,所述电流互感器安装在主进线上,用于获取电能,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具有依次连接的整流桥、稳压滤波电路和供电切换电路,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的输入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为一个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电池的正极和智能配电终端的供电端。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进一步的特征:

1、所述智能配电终端系统还具有云化数据中心,用于接收智能配电终端送来信息并上传至云端。

2、所述稳压滤波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反馈电阻R2、功率电阻R1和两个滤波电容C1、C2,所述功率电阻R1接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第一个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功率电阻,另一端连接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反馈电阻R2与第一个滤波电容C1并联,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接稳压芯片U的正极输出端,另一端接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稳压芯片U反馈比较引脚连接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智能配电终端系统的自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互感器、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池,所述电流互感器安装在主进线上,用于获取电能,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具有依次连接的整流桥、稳压滤波电路和供电切换电路,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的输入端,所述供电切换电路为一个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电池的正极和智能配电终端的供电端。

所述稳压滤波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反馈电阻R2、功率电阻R1和两个滤波电容C1、C2,所述功率电阻R1接整流桥的正极输出端,第一个滤波电容C1的一端连接功率电阻,另一端连接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反馈电阻R2与第一个滤波电容C1并联,第二滤波电容C2的一端接稳压芯片U的正极输出端,另一端接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稳压芯片U反馈比较引脚连接整流桥的负极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二极管进行供电方式切换,当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高于蓄能电池电压,则认定主电缆有电,此时二极管导通,电流互感器获得的电能对智能配电终端供电,同时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当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低于储能电池电压,则认定主电缆无电,此时二极管导通截止,智能配电终端由储能电池供电。本实用新型可靠性高,能够维持智能配电终端系统的稳定运行,在主进线供电不稳或失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为智能配电终端供电,使调度中心能够持续得到信息,及时了解环网柜的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自供电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系统示意图。

图2为电源管理模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供电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系统,包括智能配电终端、云化数据中心、电流互感器、电源管理模块和储能电池。智能配电终端安装于环网柜内,用于采样环网柜内的电气信号并发送至云化数据中心。云化数据中心安装于电力远动通信柜,用于接收电气信号并上传至云端,使这些数据能够被调度中心获得。电流互感器安装在主进线上,用于获取电能。如图2所示,电源管理模块具有依次连接的整流桥(二级管D1-D4构成)、稳压滤波电路(由稳压芯片U、电阻R1、R2和电容C1、C2组成)和供电切换电路。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的输入端,供电切换电路为二极管D5,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电池的正极和智能配电终端的供电端。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智能配电终端和云化数据中心都属于现有技术范畴,均可从市面上购买获得,故本实用新型不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描述。即便如此,本申请的说明书依然是公开充分的。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供电电路,而不在于智能配电终端和云化数据中心。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