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须改性电缆桥架的梯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589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晶须改性电缆桥架的梯担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桥架,具体的说是指一种晶须改性电缆桥架的梯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塑料桥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使得电线、电缆、光缆的设备具有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在使用桥架安装方面,现有的技术大多以金属制品做成。金属桥架重量重、易生锈、成本高,在施工方面,每一个桥架的连接处都是用铁片通过螺丝相连,使得安装过程极其复杂、繁琐、安装费用高。

现有出现了以塑料为材料的电缆桥架,是一种新型电缆桥架,具有耐腐蚀、寿命长、耗能低、安装方便等特点,但塑料电缆桥架的梯担结构设计不够理想,梯担和梯担套之间配合不够理想,组装不够便捷,而且其连接不够牢固,所述梯担的断面结构比较简单,影响整个电缆桥架的牢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晶须改性电缆桥架的梯担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梯担结构的梯担和梯担套之间配合不够理想,组装不够便捷,影响整个电缆桥架的牢固度等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晶须改性电缆桥架的梯担结构,包括梯担1和与梯担1配合的梯担套2,所述梯担1为中空结构,该梯担1的左半部设有左凹槽10,该左凹槽10的右侧边设有右钩齿槽100,该梯担1的右半部设右凹槽11,该右凹槽11的左侧边设有左钩齿槽110,所述梯担1的顶面设有插槽12,该插槽12的长度方向和梯担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梯担1的底面设有左凸条13和右凸条14,并且该左凸条13和右凸条14以梯担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梯担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第一竖条15,相邻地两第一竖条15之间形成贯穿口16;所述梯担套2包括头部20以及与头部20一体成型的对接部21,该对接部21的顶部设有向后延伸并且插入插槽12中的上水平板部210,该对接部21的底部设有向后延伸的下水平板部22,该下水平板部22的顶面设有左滑槽220和右滑槽221,所述左凸条13和右凸条14分别对应地插入左滑槽220和右滑槽221内,所述对接部21的后部向后延伸有两个凸柱23,并且该两个凸柱23分别插入对应地贯穿口16中,该两个凸柱23位于上水平板部210和下水平板部22之间。

所述两个凸柱23均为方形凸柱,并且每个方形凸柱为中空结构。

所述梯担1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均设有一个钩齿17。

所述梯担1的截面为一个第一横条180,该第一横条180的左端向上延伸一第二竖条181,该第二竖条181的顶端向左延伸一第二横条182的左端向下延伸一带有上述右钩齿槽100的第三竖条183,该第三竖条183的下端向左延伸一第三横条184,该第三横条184的左端向上延伸一第四竖条185,该第四竖条185的顶端向左延伸一第四横条186,该第四横条186的左端向下延伸带有钩齿17一第五竖条187,该第五竖条187的下端向右延伸一带有上述左凸条13和右凸条14的第五横条188,该第五横条188的右端向上延伸一带有上述钩齿17一第六竖条190,该第六竖条190的上端向左延伸一第六横条191,该第六横条191的左端向下延伸一第七竖条192,该第七竖条192的下端向左延伸一第七横条193,该第七横条193的左端向上延伸一带有上述左钩齿槽110的第八竖条194,该第八竖条194的上端向左延伸一第八横条195,该第八横条195的左端向下延伸一第九竖条196,该第九竖条196的下端与第一横条180的右端向连接。

所述第一横条180和所述第五横条188之间设有五个间隔布置的上述第一竖条15。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梯担和梯担套之间配合理想,插接组装便捷而且结构稳定性好,提高了整个电缆桥架的牢固度。所述梯担的断面结构布置紧凑合理,在用材比较少的情况下确保其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梯担套的侧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梯担套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梯担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和图4。一种晶须改性电缆桥架的梯担结构,包括梯担1和与梯担1配合的梯担套2,所述梯担1为中空结构,该梯担1的左半部设有左凹槽10,该左凹槽10的右侧边设有右钩齿槽100,该梯担1的右半部设右凹槽11,该右凹槽11的左侧边设有左钩齿槽110,所述梯担1的顶面设有插槽12,该插槽12的长度方向和梯担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梯担1的底面设有左凸条13和右凸条14,并且该左凸条13和右凸条14以梯担1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梯担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第一竖条15,相邻地两第一竖条15之间形成贯穿口16。所述梯担1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均设有一个钩齿17。

参照附图2、图3和图4。所述梯担套2包括头部20以及与头部20一体成型的对接部21,该对接部21的顶部设有向后延伸并且插入插槽12中的上水平板部210,该对接部21的底部设有向后延伸的下水平板部22,该下水平板部22的顶面设有左滑槽220和右滑槽221,所述左凸条13和右凸条14分别对应地插入左滑槽220和右滑槽221内,所述对接部21的后部向后延伸有两个凸柱23,并且该两个凸柱23分别插入对应地贯穿口16中,该两个凸柱23位于上水平板部210和下水平板部22之间。所述两个凸柱23均为方形凸柱,并且每个方形凸柱为中空结构。

参照附图1和图4。所述梯担1的截面为一个第一横条180,该第一横条180的左端向上延伸一第二竖条181,该第二竖条181的顶端向左延伸一第二横条182的左端向下延伸一带有上述右钩齿槽100的第三竖条183,该第三竖条183的下端向左延伸一第三横条184,该第三横条184的左端向上延伸一第四竖条185,该第四竖条185的顶端向左延伸一第四横条186,该第四横条186的左端向下延伸带有钩齿17一第五竖条187,该第五竖条187的下端向右延伸一带有上述左凸条13和右凸条14的第五横条188,该第五横条188的右端向上延伸一带有上述钩齿17一第六竖条190,该第六竖条190的上端向左延伸一第六横条191,该第六横条191的左端向下延伸一第七竖条192,该第七竖条192的下端向左延伸一第七横条193,该第七横条193的左端向上延伸一带有上述左钩齿槽110的第八竖条194,该第八竖条194的上端向左延伸一第八横条195,该第八横条195的左端向下延伸一第九竖条196,该第九竖条196的下端与第一横条180的右端向连接。所述第一横条180和所述第五横条188之间设有五个间隔布置的上述第一竖条15。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