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及其方法、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729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及其方法、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及其方法、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这是因为其携带便捷,使用简单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手机而言,现有手机背光供电系统中,背光的电源主要由BOOST升压电路得到,其中,BOOST升压电路指的是一种常见的开关直流升压电路。

但是,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在手机休眠时,背光的输出电压约为供电输入电压,该电压在3.8V左右。该3.8V的电压会通过背光灯产生漏电现象,还会导致背光灯损坏。而在手机关机时,由于控制信号的丢失,背光系统处于不受控的状态,而此时输出电压会处于输入电压(3.8V左右)和最高保护电压(37左右)之间的任意一个值,该电压会严重影响手机系统稳定性,会造成背光芯片的损坏,甚至会击穿到其他线路,造成CPU(中央处理器)、PMU(电源管理器)等芯片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及其方法、终端设备,使得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可以切断背光供电单元的供电,保护了背光供电单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避免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的高压状态对背光供电单元造成的影响,并且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应用于终端设备,该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包括:处理器、背光供电单元、电子开关、第一电源;处理器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控制电子开关断开第一电源和背光供电单元;否则,控制电子开关导通第一电源和背光供电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方法,基于上述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该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方法包括:处理器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控制电子开关断开第一电源和背光供电单元;否则,控制电子开关导通第一电源和背光供电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处理器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控制电子开关断开第一电源和背光供电单元,使得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可以切断背光供电单元的供电,保护了背光供电单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避免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的高压状态对背光供电单元造成的影响,并且成本较低。

另外,电子开关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三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电连接于处理器,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一电源的负极,第三连接端电连接于背光供电单元的负极输入端;第一电源的正极电连接于背光供电单元的正极输入端;处理器,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通过第一连接端使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处于断开状态;否则,通过第一连接端使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处于导通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助于保证本发明的可行性,并且使得设计成本较低。

其中,电子开关可以为MOS管。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开关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助于保证本发明的可行性,并且使得设计成本较低。

或者,电子开关可以包括开关单元和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开关单元的控制端;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连接端,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三连接端。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另外一种电子开关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助于保证本发明的可行性,并且使得设计成本较低。

另外,开关单元可以为MOS管。

另外,驱动单元可以包括:第二电源、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于第二电源的正极;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另外,MOS管可以为NMOS管,三极管可以为PNP型三极管。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的电路图;

图3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图4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应用于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包括:处理器11、背光供电单元12、电子开关13、第一电源14;处理器11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控制电子开关13断开第一电源14和背光供电单元12;否则,控制电子开关13导通第一电源14和背光供电单元12。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处理器11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控制电子开关13断开第一电源14和背光供电单元12,即当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切断了背光供电单元12的供电。所以,终端设备在休眠时,不会通过背光灯产生漏电现象,不会导致背光灯损坏。终端设备在关机时,不会导致控制信号的丢失,不会影响终端设备系统的稳定性,故不会造成背光芯片的损坏,可以避免因击穿到其他线路而造成CPU(中央处理器)、PMU(电源管理器)等芯片的损坏的现象。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可以切断背光供电单元12的供电,保护了背光供电单元12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避免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的高压状态对背光供电单元12造成的影响,并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的改进,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的具体实现形式。

如图2所示,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包括:处理器11、背光供电单元12、电子开关13、第一电源(图中未示出);处理器11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控制电子开关13断开第一电源和背光供电单元12;否则,控制电子开关13导通第一电源和背光供电单元12。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电源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池或电源管理芯片。

另外,电子开关13具有第一连接端A、第二连接端B以及第三连接端C;第一连接端A电连接于处理器11,第二连接端B电连接于第一电源的负极,第三连接端C电连接于背光供电单元12的负极输入端Vin-;第一电源的正极电连接于背光供电单元12的正极输入端Vin+;处理器11,在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通过第一连接端A使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处于断开状态;否则,通过第一连接端A使第二连接端B和第三连接端C处于导通状态。具体的,在第一电源为电池时,电池正电连接于背光供电单元12的正极输入端Vin+,电池负电连接于背光供电单元12的负极输入端Vin-。并且,背光供电单元12的VOUT+通过发光二极管与背光供电单元12的VOUT-电连接。其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VOUT+,负极接VOUT-。值得一提的是,于实际的应用中,处理器11还通过另一个输出接口,接入背光供电单元12的使能端EN。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助于保证本发明的可行性,并且使得设计成本较低。

其中,电子开关13可以为MOS管。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开关13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助于保证本发明的可行性,并且使得设计成本较低。或者,电子开关13可以包括开关单元131和驱动单元132;驱动单元132的输出端D电连接于开关单元131的控制端;驱动单元132的输入端电连接于第一连接端A,开关单元13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二连接端B,开关单元131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三连接端C。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另外一种电子开关13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助于保证本发明的可行性,使得设计成本较低。并且,可以通过驱动单元132改变开关单元131的控制端的电压,有助于保证开关单元131的控制端的电压为实际所需要的电压。其中,开关单元131可以但不限于为MOS管。

值得一提的是,驱动单元132可以包括:三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驱动单元132的供电可以为电池或电源管理芯片。当第一电源为电池时,驱动单元132可以复用第一电源。而当第一电源为电源管理芯片时,驱动单元132即可以复用电源管理芯片,也可以通过其他供电设备进行供电。并且,在第一电源为电源管理芯片时,驱动单元132的输入电压可以为经过分压电路分压后的电压。具体地说,在驱动单元132不复用第一电源时,如图3所示,驱动单元132可以包括:第二电源、三极管、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于第二电源的正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于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驱动单元132的输入端,而驱动单元132的输入端电连接于第一连接端A,故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第一连接端A。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于驱动单元132的输出端D。或者,在驱动单元132复用第一电源时,驱动单元132可以包括:三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于第一电源的正极。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端接地。其中,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驱动单元132的输入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驱动单元132的输出端。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MOS管可以为NMOS管,三极管可以为PNP型三极管。此时,在终端设备正常工作时,处理器11向驱动单元132输出高电平,NMOS管的源极为高电平,使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导通,即此时通过第一连接端A(源极)使第二连接端B(栅极)和第三连接端C(漏极)处于导通状态。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时,处理器11向驱动单元132输出低电平,NMOS管的源极为低电平,使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关断,即此时通过第一连接端A(源极)使第二连接端B(栅极)和第三连接端C(漏极)处于断开状态。在终端设备关机时,处理器11无输出,驱动单元132输为低电平,NMOS管的源极为低电平,使NMOS管的栅极和漏极关断,即此时通过第一连接端A(源极)使第二连接端B(栅极)和第三连接端C(漏极)处于断开状态。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可以切断背光供电单元12的供电,保护了背光供电单元12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避免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的高压状态对背光供电单元12造成的影响,并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可以切断背光供电单元的供电,保护了背光供电单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避免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的高压状态对背光供电单元造成的影响,并且成本较低。

由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方法,基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电路。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背光供电系统的保护方法包括:

步骤401,处理器检测终端设备的状态。

步骤402,处理器判断终端设备的状态是否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如果是,则进入步骤403;否则,进入步骤404。

值得一提的是,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处理器可以但不限于根据相关的输出脚的电压高低来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

步骤403,处理器控制电子开关断开第一电源和背光供电单元。

步骤404,处理器控制电子开关导通第一电源和背光供电单元。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使得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可以切断背光供电单元的供电,保护了背光供电单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避免在终端设备处于休眠或关机状态时的高压状态对背光供电单元造成的影响,并且成本较低。

由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