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812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线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架。



背景技术:

在电力领域中,在进行电缆铺设时,电缆消耗量极大,工人往往需要随车携带大量电缆。而为了方便收储及运输,一般会利用到线架,线架通常包括隔板及设置在隔板之间的卷线结构(如绕线筒),每两个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卷线区域,工人可以提前将电缆卷绕到各卷线区域中(绕线筒上),以利区分、收储及后续运输。不过,目前的线架,绕线时需要工人手持电缆绕着绕线筒不断绕圈卷绕,操作较为不便,并且,绕线初时电缆端部缺乏有效固定,(需要多绕几圈后将电缆端部压住,才能避免电缆脱离绕线筒等绕线结构)绕线过程的稳定性也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进行电缆卷绕,绕线操作简单快捷,且能对电缆端部进行有效固定,绕线过程稳定性高的电力线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线架,包括

底座、转轴及转动把手,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平行布置的立隔板,转轴穿过所有立隔板,转轴与立隔板转动连接,所有立隔板均处在把手的同一侧,转动把手在转轴轴向上的投影处于立隔板在转轴轴向上的投影范围内,转动把手与转轴连接,转动把手的转动轴线与转轴轴线重合;

相邻两个立隔板之间设有卷线机构,卷线机构包括与转轴同轴布置的卷管、与卷管滑动连接的离合柱及设置在卷管一端的弹性摩擦环,卷管套在转轴外,卷管与转轴之间形成离合腔,离合柱上设有用于压住电缆的定位板结构及用于压紧转轴的摩擦块,任意相邻两个立隔板与该相邻两个立隔板之间的卷线机构对应;

在对应的卷线机构与相邻两个立隔板中:卷管与一个立隔板转动连接,弹性摩擦环与另一块立隔板摩擦接触,离合柱与一个立隔板相贴;

在离合柱及与离合柱相贴的立隔板中:离合柱上设有横滑槽,横滑槽内设有限位弹簧及可伸出横滑槽的限位杆,限位弹簧一端连接限位杆内端,限位弹簧另一端连接离合柱,限位杆外端接触立隔板,立隔板上设有用于让限位杆外端伸入的圆柱槽,圆柱槽开口于立隔板朝向离合柱的一面,立隔板上设有与圆柱槽连通的拨杆孔。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垂直于立隔板,离合柱滑动方向垂直于转轴,离合柱与转轴之间具有离合间隙,限位杆滑动方向水平,限位弹簧轴线水平,圆柱槽与转轴同轴布置,在对应的卷线机构与相邻两个立隔板中:定位板结构处在卷管外,离合柱一端处在卷管外,离合柱另一端处在离合腔中。

作为优选,在对应的卷线机构与相邻两个立隔板中:一个立隔板上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座及设置在导向座上的导向通孔。

作为优选,在对应的卷线机构与相邻两个立隔板中:导向结构还包括定尾端螺钉、解锁缸体及与导向通孔连通的螺纹孔,定尾端螺钉与螺纹孔配合连接,解锁缸体内设有与解锁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解锁活塞,解锁活塞将解锁缸体内部分隔成解锁液腔及与外界连通的解锁气腔,解锁活塞上设有竖活塞杆,解锁液腔内设有解锁弹簧,解锁弹簧一端连接解锁活塞,解锁弹簧另一端连接解锁缸体,解锁缸体上设有第一液管,定尾端螺钉上设有与定尾端螺钉同轴连接且用于压动竖活塞杆的解锁压环,解锁气腔处在解锁压环与解锁液腔之间,导向座连接在一个立隔板上且该立隔板上设有第一液道,另一个立隔板上设有移杆缸体及第二液道,移杆缸体内设有与移杆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移杆活塞,移杆活塞将移杆缸体内部分隔成移杆液腔及与外界连通的移杆气腔,移杆活塞上设有横活塞杆,移杆气腔处在限位杆与移杆液腔之间,移杆缸体上设有第二液管,两个立隔板之间设有与两个立隔板均连接的上护板,上护板处在卷管上方,上护板上设有中间液道,解锁液腔依次通过第一液管、第一液道、中间液道、第二液道及第二液管连通至移杆液腔,解锁液腔、第一液管、第一液道、中间液道、第二液道、第二液管及移杆液腔中充满液压油,移杆缸体处在圆柱槽内,横活塞杆上设有用于将限位杆外端顶出圆柱槽的顶环,顶环处在圆柱槽内且与圆柱槽同轴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解锁活塞滑动方向竖直,移杆活塞滑动方向水平,顶环处在竖活塞杆上方,解锁气腔处在解锁液腔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板结构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及若干适应弹簧,在任一离合柱及设置在该离合柱上的定位板结构中:固定板与离合柱连接,固定板平行于活动板,适应弹簧一端连接固定板,适应弹簧另一端连接活动板,活动板处在转轴与固定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立隔板数目为4至10个,所述立隔板为矩形板,立隔板的四个侧边中,两个侧边水平,其余两个侧边竖直,底座为一块平板,底座水平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能有效进行电缆卷绕,绕线操作简单快捷,且能对电缆端部进行有效固定,绕线过程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离合柱被压动、限位杆外端伸入圆柱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离合柱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移杆缸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导向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底座1、转轴2、转动把手21、立隔板3、圆柱槽3a、卷管41、离合腔41a、离合柱42、横滑槽42a、限位弹簧421、限位杆422、弹性摩擦环43、定位板结构44、固定板441、活动板442、适应弹簧443、导向座51、导向通孔51a、定尾端螺钉52、解锁压环521、解锁缸体53、解锁液腔53a、解锁气腔53b、解锁活塞531、竖活塞杆532、解锁弹簧533、移杆缸体54、移杆液腔54a、移杆气腔54b、移杆活塞541、横活塞杆542、上护板55、顶环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8中所示,一种电力线架,包括

底座1、转轴2及转动把手21,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平行布置的立隔板3,转轴穿过所有立隔板,转轴与立隔板转动连接,所有立隔板均处在把手的同一侧,转动把手在转轴轴向上的投影处于立隔板在转轴轴向上的投影范围内,转动把手与转轴连接,转动把手的转动轴线与转轴轴线重合;

相邻两个立隔板之间设有卷线机构,卷线机构包括与转轴同轴布置的卷管41、与卷管滑动连接的离合柱42及设置在卷管一端的弹性摩擦环43,卷管套在转轴外,卷管与转轴之间形成离合腔41a,离合柱上设有用于压住电缆的定位板结构44及用于压紧转轴的摩擦块,任意相邻两个立隔板与该相邻两个立隔板之间的卷线机构对应;

在对应的卷线机构与相邻两个立隔板中:卷管与一个立隔板转动连接,弹性摩擦环与另一块立隔板摩擦接触,离合柱与一个立隔板相贴;

在离合柱及与离合柱相贴的立隔板中:离合柱上设有横滑槽42a,横滑槽内设有限位弹簧421及可伸出横滑槽的限位杆422,限位弹簧一端连接限位杆内端,限位弹簧另一端连接离合柱,限位杆外端接触立隔板,立隔板上设有用于让限位杆外端伸入的圆柱槽3a,圆柱槽开口于立隔板朝向离合柱的一面,立隔板上设有与圆柱槽连通的拨杆孔。当离合柱接触转轴时,限位杆外端处在圆柱槽中,限位杆外侧壁接触圆柱槽的侧壁。弹性摩擦环与立隔板摩擦接触,所以没有一定的外力驱动时,卷管是不会转动的,可保障卷管及卷绕在卷管上的电缆的稳定性。

所述转轴垂直于立隔板,离合柱滑动方向垂直于转轴,离合柱与转轴之间具有离合间隙,限位杆滑动方向水平,限位弹簧轴线水平,圆柱槽与转轴同轴布置,在对应的卷线机构与相邻两个立隔板中:定位板结构处在卷管外,离合柱一端处在卷管外,离合柱另一端处在离合腔中。

以图3视角为例,初时,在限位弹簧作用下,限位杆外端顶住立隔板,所以离合柱是不会移动的。由于当需要卷绕电缆时,可将电缆首端(即电缆先卷绕至卷线机构的一端,而电缆的另一端则为尾端)放置到定位板结构与卷管之间,然后向按压离合柱使离合柱向着转轴移动,带动定位板结构压住电缆首端(电缆首端的绝缘外皮被适当压缩,现有技术中,电缆外皮基本是塑料皮,具有小幅度的弹性变形能力),而由于离合柱下移,限位杆外端离开立隔板的限位,在限位弹簧作用下,限位杆外端右移并进入圆柱槽,离合柱无法回退,离合柱上的摩擦块压紧转轴(如图4所示状态),此时,可转动把手,带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离合柱带动卷管转动起来,可以快速进行绕线,经多次卷绕后,可将电缆完全收卷、收储起来。电缆收储完成后,电缆首端已经被后续卷绕的电缆压住,不再是自由端了。此时工人可将手指伸入拨杆孔、圆柱槽,拨动限位杆使其离开圆柱槽,而电缆首端的绝缘外皮依靠自身弹性顶着离合柱向着远离转轴的方向移动(只需要很小的距离即可),限位杆外端重新顶住立隔板,离合柱上的摩擦块离开转轴。而当需要使用另一个卷管时,操作原理同上,由于之前的一个离合柱(上的摩擦块)已经离开转轴,所以不会出现转动把手带着已经卷绕好电缆的卷管一起转动的问题。当然,可以两个(或多个)卷管同时进行卷线,只要先分别用两个离合柱上的定位板结构分别固定住两股电缆的首端即可(卷绕结束后,同样要进行让离合柱离开圆柱槽的操作)。此外,在卷线过程中,可以适当用手辅助拨线、导向,进一步提高卷绕质量。

在对应的卷线机构与相邻两个立隔板中:一个立隔板上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座51及设置在导向座上的导向通孔51a。在对电缆进行首端固定之前,可以让电缆首端先穿过导向通孔,如此一来,在卷线过程中,经过导向通孔的电缆会一直被捋顺,不易出现乱摆、扭曲的问题,若还需要进一步辅助导向,则在让电缆首端先穿过导向通孔的基础上,再辅以手动拨线,如此可具备更稳定的卷绕过程,电缆也不易“乱窜”。

在对应的卷线机构与相邻两个立隔板中:导向结构还包括定尾端螺钉52、解锁缸体53及与导向通孔连通的螺纹孔,定尾端螺钉与螺纹孔配合连接,解锁缸体内设有与解锁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解锁活塞531,解锁活塞将解锁缸体内部分隔成解锁液腔53a及与外界连通的解锁气腔53b,解锁活塞上设有竖活塞杆532,解锁液腔内设有解锁弹簧533,解锁弹簧一端连接解锁活塞,解锁弹簧另一端连接解锁缸体,解锁缸体上设有第一液管,定尾端螺钉上设有与定尾端螺钉同轴连接且用于压动竖活塞杆的解锁压环521,解锁气腔处在解锁压环与解锁液腔之间,导向座连接在一个立隔板上且该立隔板上设有第一液道,另一个立隔板上设有移杆缸体54及第二液道,移杆缸体内设有与移杆缸体滑动密封配合的移杆活塞541,移杆活塞将移杆缸体内部分隔成移杆液腔54a及与外界连通的移杆气腔54b,移杆活塞上设有横活塞杆542,移杆气腔处在限位杆与移杆液腔之间,移杆缸体上设有第二液管,两个立隔板之间设有与两个立隔板均连接的上护板55,上护板处在卷管上方,上护板上设有中间液道,解锁液腔依次通过第一液管、第一液道、中间液道、第二液道及第二液管连通至移杆液腔,解锁液腔、第一液管、第一液道、中间液道、第二液道、第二液管及移杆液腔中充满液压油,移杆缸体处在圆柱槽内,横活塞杆上设有用于将限位杆外端顶出圆柱槽的顶环56,顶环处在圆柱槽内且与圆柱槽同轴布置。

所述解锁活塞滑动方向竖直,移杆活塞滑动方向水平,顶环处在竖活塞杆上方,解锁气腔处在解锁液腔上方。

所述定位板结构包括固定板441、活动板442及若干适应弹簧443,在任一离合柱及设置在该离合柱上的定位板结构中:固定板与离合柱连接,固定板平行于活动板,适应弹簧一端连接固定板,适应弹簧另一端连接活动板,活动板处在转轴与固定板之间。在压住电缆首端时,活动板配合适应弹簧,可保持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在保障离合柱上的摩擦块压紧转轴的前提下,能适应不同直径的电缆。

所述立隔板数目为4至10个,所述立隔板为矩形板,立隔板的四个侧边中,两个侧边水平,其余两个侧边竖直,底座为一块平板,底座水平布置。

以图3、图4、图7、图8视角为例,卷绕完成后,让电缆尾端保持在导向通孔内,此时适应弹簧处在压缩状态。可旋动定尾端螺钉下移,使其压住电缆尾端,保持电缆尾端的固定,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电缆尾端晃动、伸长、拖地(拖在地上或其它靠近地面的结构上)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定尾端螺钉下移,带动了解锁压环下移,从而下压竖活塞杆及解锁活塞,解锁液腔内的一部分液压油经第一液管、第一液道、中间液道、第二液道及第二液管进入移杆液腔,从而带动移杆活塞、横活塞杆及顶环移动,将限位杆外端推出圆柱槽,在适应弹簧作用下,固定板带着离合柱一起向着远离转轴的方向移动,限位杆外端重新顶住立隔板,离合柱上的摩擦块离开转轴。也就是说,旋动定尾端螺钉下移的操作,不仅对卷绕好的电缆进行了尾端固定,还自动实现了离合柱的脱离复位。从而在后续使用其它卷管进行电缆卷绕时,转动把手不会带着已经卷绕好电缆的卷管一起转动,一个步骤就完成了所有的收尾工作,极大地简化了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