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863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墙体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

玻璃幕墙是当代的一种新型墙体,它赋予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筑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色调,随阳光、月色、灯光的变化给人以动态的美。在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均建有宏伟华丽的玻璃幕墙建筑,如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芝加哥石油大厦、西尔斯大厦都采用了玻璃幕墙。中国的各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也普遍流行起玻璃幕墙。

但玻璃幕墙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光污染、能耗较大等问题。玻璃幕墙的光污染,是指高层建筑的幕墙上采用了涂膜玻璃或镀膜玻璃,当直射日光和天空光照射到玻璃表面时由于玻璃的镜面反射(即正反射)而产生的反射炫光。光污染是制造意外交通事故的凶手。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会采用玻璃幕墙结构,高层建筑本身的采光性较好,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海拔而使其可以一整天被阳光照射到,但目前没有将这些太阳光利用起来,实则是对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将照射到建筑幕墙上的太阳能通过光伏特效应的转化,使其成为电能,供给建筑大楼的日常使用,节约市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

所述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电源控制器;

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太阳能调节器;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黏结的背板、eva后膜、太阳能电池片层、eva前膜和幕墙玻璃,将电阳能转变为电能并送给蓄电池组,通过蓄电池组储存电能;

所述太阳能调节器分别与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连接,控制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情况;

工作时,所述蓄电池组和市电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通过电源控制器选择蓄电池组或市电给示建筑大楼。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在电池片层上均匀的固定有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串一和太阳能电池串二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上端用汇流条二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一、太阳能电池串二、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每两片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均用焊带连接。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工艺如下:

(1)准备太阳能电池片层;

(2)用激光在电池片背面划槽,并且槽痕的底部不允许穿过电池正面的pn结;

(3)将电池片沿着槽痕分开,形成两片单独的电池片;

(4)重新测量分割后的电池片,并进行分档;

(5)利用常规的光伏组件封装工艺,将分割后的电池片封装制备出高效的光伏组件。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槽痕垂直于所述电池片背面的主栅。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槽痕的深度为40um、205um或210um。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25mm*125mm规格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76mm*176mm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将照射到建筑幕墙上的太阳能通过光伏特效应的转化,使其成为电能,供给建筑大楼的日常使用,节约市电;

(2)本发明用激光在电池片背面划槽,并且槽痕的底部不允许穿过电池正面的pn结;将电池片沿着槽痕分开,形成两片单独的电池片;重新测量分割后的电池片,并进行分档;利用常规的光伏组件封装工艺,将分割后的电池片封装制备出高效的光伏组件。将电池片分割成小的电池片后封装成光伏组件,这样大大降低了光伏组件的电流以及内部的电学损耗,增加了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3)本发明在电池片层上均匀的固定有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串一和太阳能电池串二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上端用汇流条二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一、太阳能电池串二、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每两片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均用焊带连接。设置太阳能电池串节省了电池片材料,提高了电压等级,降低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将照射到建筑幕墙上的太阳能通过光伏特效应的转化,使其成为电能,供给建筑大楼的日常使用,节约市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

所述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电源控制器;

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太阳能调节器;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黏结的背板、eva后膜、太阳能电池片层、eva前膜和幕墙玻璃,将电阳能转变为电能并送给蓄电池组,通过蓄电池组储存电能;

所述太阳能调节器分别与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连接,控制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情况;

工作时,所述蓄电池组和市电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通过电源控制器选择蓄电池组或市电给示建筑大楼。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在电池片层上均匀的固定有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串一和太阳能电池串二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上端用汇流条二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一、太阳能电池串二、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每两片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均用焊带连接。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工艺如下:

(1)准备太阳能电池片层;

(2)用激光在电池片背面划槽,并且槽痕的底部不允许穿过电池正面的pn结;

(3)将电池片沿着槽痕分开,形成两片单独的电池片;

(4)重新测量分割后的电池片,并进行分档;

(5)利用常规的光伏组件封装工艺,将分割后的电池片封装制备出高效的光伏组件。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槽痕垂直于所述电池片背面的主栅。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槽痕的深度为40um、205um或210um。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25mm*125mm规格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76mm*176mm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将照射到建筑幕墙上的太阳能通过光伏特效应的转化,使其成为电能,供给建筑大楼的日常使用,节约市电;

(2)本发明用激光在电池片背面划槽,并且槽痕的底部不允许穿过电池正面的pn结;将电池片沿着槽痕分开,形成两片单独的电池片;重新测量分割后的电池片,并进行分档;利用常规的光伏组件封装工艺,将分割后的电池片封装制备出高效的光伏组件。将电池片分割成小的电池片后封装成光伏组件,这样大大降低了光伏组件的电流以及内部的电学损耗,增加了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3)本发明在电池片层上均匀的固定有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串一和太阳能电池串二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上端用汇流条二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一、太阳能电池串二、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每两片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均用焊带连接。设置太阳能电池串节省了电池片材料,提高了电压等级,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所述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电源控制器;

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太阳能调节器;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黏结的背板、eva后膜、太阳能电池片层、eva前膜和幕墙玻璃,将电阳能转变为电能并送给蓄电池组,通过蓄电池组储存电能;

所述太阳能调节器分别与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连接,控制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情况;

工作时,所述蓄电池组和市电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通过电源控制器选择蓄电池组或市电给示建筑大楼。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中的一种。

所述在电池片层上均匀的固定有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串一和太阳能电池串二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上端用汇流条二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一、太阳能电池串二、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每两片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均用焊带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工艺如下:

(1)准备太阳能电池片层;

(2)用激光在电池片背面划槽,并且槽痕的底部不允许穿过电池正面的pn结;

(3)将电池片沿着槽痕分开,形成两片单独的电池片;

(4)重新测量分割后的电池片,并进行分档;

(5)利用常规的光伏组件封装工艺,将分割后的电池片封装制备出高效的光伏组件。

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槽痕垂直于所述电池片背面的主栅。

所述步骤(2)中所述槽痕的深度为40um。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25mm*125mm规格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76mm*176mm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所述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电源控制器;

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太阳能调节器;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黏结的背板、eva后膜、太阳能电池片层、eva前膜和幕墙玻璃,将电阳能转变为电能并送给蓄电池组,通过蓄电池组储存电能;

所述太阳能调节器分别与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连接,控制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情况;

工作时,所述蓄电池组和市电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通过电源控制器选择蓄电池组或市电给示建筑大楼。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中的一种。

所述在电池片层上均匀的固定有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串一和太阳能电池串二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上端用汇流条二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一、太阳能电池串二、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每两片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均用焊带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工艺如下:

(1)准备太阳能电池片层;

(2)用激光在电池片背面划槽,并且槽痕的底部不允许穿过电池正面的pn结;

(3)将电池片沿着槽痕分开,形成两片单独的电池片;

(4)重新测量分割后的电池片,并进行分档;

(5)利用常规的光伏组件封装工艺,将分割后的电池片封装制备出高效的光伏组件。

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槽痕垂直于所述电池片背面的主栅。

所述步骤(2)中所述槽痕的深度为205um。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25mm*125mm规格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76mm*176mm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所述利用建筑幕墙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的供电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电源控制器;

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太阳能调节器;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黏结的背板、eva后膜、太阳能电池片层、eva前膜和幕墙玻璃,将电阳能转变为电能并送给蓄电池组,通过蓄电池组储存电能;

所述太阳能调节器分别与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连接,控制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情况;

工作时,所述蓄电池组和市电分别与电源控制器连接,通过电源控制器选择蓄电池组或市电给示建筑大楼。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中的一种。

所述在电池片层上均匀的固定有太阳能电池串,太阳能电池串一和太阳能电池串二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上端用汇流条二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上端用汇流条一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一、太阳能电池串二、太阳能电池串三、太阳能电池串四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太阳能电池串五、太阳能电池串六、太阳能电池串七、太阳能电池串八的下端用汇流条三连接;每两片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均用焊带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工艺如下:

(1)准备太阳能电池片层;

(2)用激光在电池片背面划槽,并且槽痕的底部不允许穿过电池正面的pn结;

(3)将电池片沿着槽痕分开,形成两片单独的电池片;

(4)重新测量分割后的电池片,并进行分档;

(5)利用常规的光伏组件封装工艺,将分割后的电池片封装制备出高效的光伏组件。

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槽痕垂直于所述电池片背面的主栅。

所述步骤(2)中所述槽痕的深度为210um。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25mm*125mm规格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为176mm*176mm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