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结构及电机定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643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结构及电机定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结构及电机定子。



背景技术:

电机定子一般包括定子铁芯、绝缘结构及绕组。其中,绝缘结构由绝缘材料制成,其主要作用是保持定子铁芯与绕组或绕组不同相间的相互绝缘,以防止漏电,从而确保电机的性能及运作。

现有中小型电机的绝缘结构主要包括绝缘槽纸、对插结构、注塑结构三类。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分离对插形式的绝缘结构包括两部分绝缘结构(如图1和图2中的第一部分绝缘结构41和第二部分结缘结构42)。该两部分绝缘结构的接触部采用的是阶梯凹凸结构以实现对插装配。具体地,在生产组装时,先把第一部分绝缘结构装入定子铁芯的一端上,再把第二部分绝缘结构装入定子铁芯的另一端,并与第一部分绝缘结构进行对插装配。

但是,由于绝缘结构一般是由树脂材料注塑而成,且注塑成型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尺寸精度误差、冷却变形,以及装配过程中也会产生挤压形变。从而在绝缘结构的装配过程中,两部分绝缘结构的接触部分的阶梯凹凸结构会出现并不能完全对齐配对的情况,装配人员需要多次在圆周方向调整两部分绝缘结构的对齐位置。绝缘结构的装配效率在一定程度依赖于装配人员的经验技术或者自动化设备的定位对齐精度,从而影响装配效率,降低生产力。

另外,电机定子上的不同相绕组,在完成一个齿部的绕线之后,需要沿绝缘结构的圆周方向过渡到下一个同相齿部绕线,完成绕组的过线操作。且定子绕组的不同相间在绕线之后通过各相绕组漆包线之间的空气进行绝缘。对于集中绕组方式的同一相线在跨过多个定子齿部之后,由于绕组漆包线的自重以及绕线的预紧力不同,不同相绕组的漆包线在过线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可能导致相互接触。由于电机的工作环境、振动、电流过载,过线位置的漆包线可能出现长期的接触摩擦或者过载击穿,导致绕组漆皮破坏,引起严重的绝缘问题,影响电机性能甚至正常运行,降低电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结构及电机定子,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电机定子上绝缘结构的组装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结构,其中,所述绝缘结构包括:

第一绝缘结构,所述第一绝缘结构用于安装在定子铁芯的一端上;且所述第一绝缘结构具有多个第一齿部;

第二绝缘结构,所述第二绝缘结构用于安装在定子铁芯的另一端上;且所述第二绝缘结构具有多个第二齿部;其中,所述第二齿部和第一齿部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插接;

其中,所述第一齿部具有第一插接部分,所述第二齿部具有第二插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相互插接;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分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二插接部分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且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相配合,以对所述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进行插接导向。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部分上的第一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部分上的第二斜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结构和第二斜面结构相适配,且能相互插接。

优选地,所述定子铁芯上的铁芯齿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结构上的第一齿部与定子铁芯上的铁芯齿部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齿部具有第一插槽,用于容置所述铁芯齿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绝缘结构上的第二齿部与定子铁芯上的铁芯齿部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齿部具有第二插槽,用于容置所述铁芯齿部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分为所述第一插槽上的部分槽壁;所述第二插接部分为所述第二插槽上的部分槽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分包括第一插槽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其中,所述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包括第二插槽的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其中,所述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相互插接;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第四槽壁相互插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均包括沿着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主槽壁和第一副槽壁;其中,所述第一主槽壁和第一副槽壁呈第一设定角度;

所述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均包括沿着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主槽壁和第二副槽壁;其中,所述第二主槽壁和第二副槽壁呈第二设定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上的第一副槽壁均向第一插槽外延伸;所述第二插槽上的第二副槽壁均向第二插槽外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分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分的内壁面相互插接;或所述第一插接部分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分的外壁面相互插接。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第一斜面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第二斜面结构时,所述第一插接部分上的用于接触所述第二插接部分的接触面均设置成第一斜面结构;所述第二插接部分上的用于接触第一插接部分的接触面均设置成第二斜面结构。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插接部分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分的内壁面相互插接时,所述第一插接部分上用于接触第二插接部分的壁的内壁面设置成第三斜面结构,以在绝缘结构和定子铁芯组装时,增大第一插接部分和铁芯齿部之间的间隙;

当所述第一插接部分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分的外壁面相互插接时,所述第二插接部分上用于接触第一插接部分的壁的内壁面设置成第三斜面结构,以在绝缘结构和定子铁芯组装时,增大第二插接部分和铁芯齿部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结构具有第一轭部;所述第一轭部上设有用于插接在定子铁芯的内圆面上的第一插接面,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面设置成斜面结构,以对所述第一插接面和定子铁芯的内圆面进行插接导向;

所述第二绝缘结构具有第二轭部;所述第二轭部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在定子铁芯的内圆面上的第二插接面,其中,所述第二插接面上设置成斜面结构,以对所述第二插接面和定子铁芯的内圆面进行插接导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结构具有第一轭部,且所述第一轭部上开设有用于使第一相绕组过线的第一相槽、用于使第二相绕组过线的第二相槽及用于使第三相绕组过线的第三相槽;其中,所述第一相槽、第二相槽及第三相槽的高度均不相同;或

所述第二绝缘结构具有第二轭部,且所述第二轭部上开设有用于使第一相绕组过线的第一相槽、用于使第二相绕组过线的第二相槽及用于使第三相绕组过线的第三相槽;其中,所述第一相槽、第二相槽及第三相槽的高度均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相槽具有多个用于使第一相绕组线伸出,以对定子的齿部进行绕线的第一输出口;

所述第二相槽具有多个用于使第二相绕组线伸出,以对定子的齿部进行绕线的第二输出口;

所述第三相槽具有多个用于使第三相绕组线伸出,以对定子齿部进行绕线的第三输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槽包括用于使铁芯齿部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的第一插口;所述第一插槽还包括第五槽壁,其中,所述第五槽壁正对所述第一插口设置,且所述第五槽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或/和

所述第二插槽包括用于使铁芯齿部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二插槽内的第二插口;所述第二插槽还包括第六槽壁,其中,所述第六槽壁正对所述第二插口设置,且所述第六槽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插槽包括第五槽壁时,所述第五槽壁包括第五主槽壁和第五副槽壁;其中,所述第五主槽壁的一端连接第一绝缘结构的轭部;所述第五副槽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主槽壁的另一端,所述第五副槽壁的另一端向第一插槽外延伸;

其中,所述第五副槽壁上的加强筋的自由端设置成斜面结构,以增大第一齿部的绕线空间。

优选地,当所述第二插槽包括第六槽壁时,所述第六槽壁包括第六主槽壁和第六副槽壁;其中,所述第六主槽壁的一端连接第二绝缘结构的轭部;所述第六副槽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主槽壁的另一端,所述第六副槽壁的另一端向第二插槽外延伸;

其中,所述第六副槽壁上的加强筋的自由端设置成斜面结构,以增大第二齿部的绕线空间。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其中,所述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绝缘结构及电机定子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通过在第一齿部上的第一插接部分上设置第一导向结构、在第二齿部上的第二插接部分上设置第二导向结构,以对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进行插接导向,方便第一绝缘结构上的第一齿部和第二绝缘结构上的第二齿部相互插接,从而便于将绝缘结构装配至定子铁芯上,提高定子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通过使第一导向结构为设置在第一插接部分上的第一斜面结构;使第二导向结构为设置在第二插接部分上的第二斜面结构。其中,第一斜面结构和第二斜面结构相适配,且能相互插接;由于第一斜面结构与第二斜面结构的斜面对插结构形成的较大间隙,在一定的变形或偏移范围内仍可实现对插组装。从而可降低绝缘结构的尺寸精度要求,更利于对插结构的组装导向,提高组装容易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将第一插接部分设置为第一插槽的部分槽壁、将第二插接部分设置成第二插槽的部分槽壁,这样在实现绝缘结构与定子铁芯组装的同时,实现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的组装。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通过使第一插接部分包括第一插槽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使第二插接部分包括第二插槽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使得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的插接方便,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将每一槽壁设置成沿插接方向延伸、且呈设定角度的主槽壁和副槽壁,这样能确保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插接的紧固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插接部分上的用于接触第二插接部分的壁面均设置成第一斜面结构、第二插接部分上的用于接触第一插接部分的壁面均设置成第二斜面结构,第一斜面结构和第二斜面结构相配合。这样设置能确保在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在最初组装时,会保持较大装配间隙,随着对插组装间距的减小,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的装配间隙逐渐变小至组装完成。进一步降低绝缘结构的尺寸精度要求,更利于对插结构的组装导向,提高组装容易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高度不同的三个相槽,以使三相不同绕组漆包线过线,那么三相绕组漆包线的高度距离不同,从而将三相绕组互相隔离,进而不会产生变形接触的情形,提高了绕组的相间绝缘,提升了电机长期工作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上述实施的绝缘结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定子具有上述任一项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绝缘结构的阶梯凹凸对插结构的组装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是现有绝缘结构的阶梯凹凸对插结构的组装完成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定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绝缘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子铁芯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绝缘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绝缘结构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结构在a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结缘结构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结构在b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绝缘结构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在d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绝缘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结构在c处的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在组装初始的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在组装完成的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在组装初始的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在组装完成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结构,该绝缘结构用在电机定子上;具体地,如图3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绝缘结构包括第一绝缘结构1和第二绝缘结构2。其中,第一绝缘结构1用于安装在定子铁芯3的一端上;第二绝缘结构2用于安装在定子铁芯3的另一端上。第一绝缘结构1上具有多个第一齿部11。第二绝缘结构2上具有多个第二齿部21。

其中,第二齿部21和第一齿部11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插接。其中,第一齿部11具有第一插接部分,第二齿部21具有第二插接部分;其中,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相互插接。并且,第一插接部分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第二插接部分设置有第二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相配合,以对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进行插接导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通过在第一齿部11上的第一插接部分上设置第一导向结构、在第二齿部21上的第二插接部分上设置第二导向结构,以对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进行插接导向,方便第一绝缘结构1上的第一齿部11和第二绝缘结构2上的第二齿部21相互插接,从而便于将绝缘结构装配至定子铁芯上,提高定子的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导向结构指的是所有能对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起到导向作用的结构。

实施例2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结构,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如图3至图10、图15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设计如下:

第一导向结构为设置在第一插接部分上的第一斜面结构13;第二导向结构为设置在第二插接部分上的第二斜面结构231。其中,第一斜面结构13和第二斜面结构231相适配,且能相互插接。在此的第一斜面结构13包括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结构231包括第二斜面;其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能插接。

本实施例由于采用斜面配合插接,第一绝缘结构1和第二绝缘结构2在最初组装时,会保持较大装配间隙,随着对插组装间距的减小,第一绝缘结构1和第二绝缘结构2的装配间隙逐渐变小至组装完成。当两个绝缘结构因加工精度、组装变形、内部应力、圆周方向小角度互相错位等因素引起的第一绝缘结构1与第二绝缘结构2在和铁芯齿部31组装对齐操作时,并不能完全实现尺寸对齐。如图15和17所示,第一齿部11因与第二齿部21在圆周方向存在一定小角度的错位,第一齿部11会从最初位置偏移到虚线部11a所示位置,但因第一斜面结构13与第二斜面结构231的斜面对插结构形成的较大间隙,在一定的变形或偏移范围内仍可实现对插组装。从而可降低绝缘结构的尺寸精度要求,更利于对插结构的组装导向,提高组装容易性。

较佳地,第一插接部分上的每个用于接触所述第二插接部分的接触面均设置成第一斜面;所有的第一斜面形成第一斜面结构13。第二插接部分上的每个用于接触第一插接部分的接触面均设置成第二斜面;所有的第二斜面形成第二斜面结构231。在此,将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的插接面均设置成斜面配合结构,进一步降低绝缘结构的尺寸精度要求,更利于对插结构的组装导向,提高组装容易性。

实施例3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进一步设计如下:如图3至图6所述,定子铁芯3上的铁芯齿部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绝缘结构1上的第一齿部11与定子铁芯3上的铁芯齿部31的个数一致,且一一对应。并且,第一齿部11具有第一插槽110,用于容置铁芯齿部31的第一端。第二绝缘结构2上的第二齿部21与定子铁芯3上的铁芯齿部31的个数一致,且一一对应;且第二齿部21具有第二插槽210,用于容置铁芯齿部31的第二端。通过上述设置,实现第一绝缘结构1、第二绝缘结构2与定子铁芯3上的铁芯齿部31的组装。

较佳地,本实施例进一步对第一齿部11上的第一插接部分、第二齿部21上的第二插接部分设计如下:第一齿部11上的第一插接部分为第一插槽110上的部分槽壁;第二齿部21上的第二插接部分为第二插槽210上的部分槽壁。

具体地,如图3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插槽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111和第二槽壁112。第二插槽2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槽壁211和第四槽壁212。其中,第一齿部11上的第一插接部分包括第一插槽110上的第一槽壁111和第二槽壁112。第二齿部21上的第二插接部分包括第二插槽210上的第三槽壁211和第四槽壁212。其中,第一插槽110的第一槽壁111和第二插槽210的第三槽壁211相互插接。第一插槽110的第二槽壁112和第二插槽210的第四槽壁212相互插接。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进一步设计如下:

(1)第一槽壁111、第二槽壁112均包括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一主槽壁和第一副槽壁;其中,第一主槽壁和第一副槽壁呈第一设定角度;第一副槽壁设置在第一主槽壁的上端,且第一副槽壁向第一插槽110外的方向延伸。第一槽壁111上的第一主槽壁和第二槽壁112上的第一主槽壁相对设置。第一槽壁111上的第一副槽壁和第二槽壁112上的第一副槽壁相对设置。

(2)第三槽壁211、第四槽壁212均包括沿着插接方向延伸的第二主槽壁和第二副槽壁;其中,第二主槽壁和第二副槽壁呈第二设定角度;第二副槽壁设置在第二主槽壁的上端,且第二副槽壁向第二插槽210外的方向延伸。第三槽壁211上的第二主槽壁和第四槽壁212上的第二主槽壁相对设置。第三槽壁211上的第二副槽壁和第四槽壁212上的第二副槽壁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槽壁111上的第一主槽壁和第三槽壁211上的第二主槽壁相互插接;第一槽壁111上的第一副槽壁和第三槽壁211上的第二副槽壁相互插接。第二槽壁112上的第一主槽壁和第四槽壁212上的第二主槽壁相互插接;第二槽壁112上的第一副槽壁和第四槽壁212上的第二副槽壁相互插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将第一插接部分设置为第一插槽110的部分槽壁、将第二插接部分210设置成第二插槽的部分槽壁,这样在实现绝缘结构与定子铁芯组装的同时,实现第一绝缘结构1和第二绝缘结构2的组装。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一插接部分包括第一插槽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111和第二槽壁112、使第二插接部分包括第二插槽上相对设置的第三槽壁211和第四槽壁212,使得第一齿部11和第二齿部21的插接方便,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将每一槽壁设置成沿插接方向延伸、且呈设定角度的主槽壁和副槽壁,这样能确保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插接的紧固性。

实施例4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结构,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4、图6至10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如下设计:

由于第一插接部分为第一插槽110的槽壁,那么第一插接部分具有内壁面和外壁面(在此的内壁面、外壁面是相对于第一插槽定义的,内壁面位于第一插槽内,外壁面位于第一插槽外,以下同理)。

由于第二插接部分为第二插槽210的槽壁,那么第二插接部分具有内壁面和外壁面(在此的内壁面、外壁面是相对于第二插槽定义的,内壁面位于第二插槽内,外壁面位于第二插槽外,以下同理)

在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插接部分和第二插接部分可设计成以下两种情形:(1)第一插接部分的外壁面与第二插接部分的内壁面相互插接。或者,(2)第一插接部分的内壁面与第二插接部分的外壁面相互插接。

上述第二种设计具体为:如图4、图6至图10所示,第一插槽110上第一槽壁111的内壁面和第二插槽210上第三槽壁211的外壁面相互插接、第一插槽110上的第二槽壁112的内壁面和第二插槽210上的第四槽壁212的外壁面相互插接。

上述第一种设计具体为:第一插槽上第一槽壁的外壁面和第二插槽上第三槽壁的内壁面相互插接、第一插槽上的第二槽壁的外壁面和第二插槽上的第四槽壁的内壁面相互插接。

较佳地,本实施例进一步对第一插接部分、第二插接部分设计如下:无论上述第一种方案或第二种方案,只需将第一插接部分上的用于接触第二插接部分的壁面(即,接触面)均设置成第一斜面结构;第二插接部分上的用于接触第一插接部分的壁面(即,接触面)均设置成第二斜面结构。

具体地,第一槽壁111上的用于接触第三槽壁211的壁面设置成第一斜面结构13。第二槽壁112上的用于接触第四槽壁212的壁面设置成第一斜面结构13。相应地,第三槽壁211上的用于接触第一槽壁111的壁面设置成第二斜面结构231;第四槽壁212上的用于接触第二槽壁112的壁面设置成第二斜面结构231。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插接部分上的用于接触第二插接部分的壁面均设置成第一斜面结构、第二插接部分上的用于接触第一插接部分的壁面均设置成第二斜面结构,第一斜面结构和第二斜面结构相配合。这样设置能确保在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在最初组装时,会保持较大装配间隙,随着对插组装间距的减小,第一绝缘结构和第二绝缘结构的装配间隙逐渐变小至组装完成。进一步降低绝缘结构的尺寸精度要求,更利于对插结构的组装导向,提高组装容易性。

实施例5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结构,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如下:

(1)如图4、图6至图10、及图15至图16所示,当第一插接部分的内壁面与第二插接部分的外壁面相互插接时,第二插接部分上用于接触第一插接部分的壁的内壁面设置成第三斜面结构232,以在绝缘结构和定子铁芯组装时,增大第二插接部分和铁芯齿部之间的间隙。具体地,第三槽壁211、第四槽壁212上的部分内壁面(靠近第二齿部设置的内壁面)均设置成第三斜面结构232。

(2)当第一插接部分的外壁面与第二插接部分的内壁面相互插接时,第一插接部分上用于接触第二插接部分的壁的内壁面设置成第三斜面结构,以在绝缘结构和定子铁芯组装时,增大第一插接部分和铁芯齿部之间的间隙。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绝缘结构的尺寸精度要求,更利于对插结构的组装导向,提高组装容易性。

实施例6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3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结构具有第一轭部12;其中,第一轭部12为环形。第一齿部11设置在第一轭部12上,且在第一轭部12上均匀排布。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绝缘结构具有第二轭部22;其中,第二轭部22为环形。其中,第二齿部21设置在第二轭部22上,且在第二轭部22上均匀排布。

其中,第一轭部12上的一圈第一内底面15用于接触定子铁芯3的轭部的一端端面33;第二轭部22上的一圈第二内底面25用于接触定子铁芯3的轭部的另一端端面34。

较佳地,第一轭部12上设有用于插接在定子铁芯3的内圆面35上的第一插接面14,其中,第一插接面14设置成斜面结构,以对第一插接面14和定子铁芯3的内圆面35进行插接导向。

较佳地,第二轭部22上还设置有用于插接在定子铁芯3的内圆面35上的第二插接面24,其中,第二插接面24上设置成斜面结构,以对第二插接面24和定子铁芯3的内圆面35进行插接导向。

综上,如图3至图10、图15至图18所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在与定子铁芯组装时,第一绝缘结构1与第二绝缘结构2分别位于定子铁芯3的两侧、第一绝缘结构1上第一齿部11的第一端面16、第二绝缘结构2上的第二齿部21的第二端面26分别面向定子铁芯3的第一端面33和第二端面34,并且,第一齿部11与第二齿部21分别对齐定子齿部31。将第一绝缘结构1与第二绝缘结构2向位于中间位置的定子铁芯3靠近,以实现绝缘结构的对插组装。在组装的初始状态,第二齿部21上的第二端面26位于第一齿部11的第一端面16内(如图15和图17所示)。如图16和图18所示,组装完成时,第一绝缘结构的第一内底面15、第二绝缘结构的第二内底面25分别和定子铁芯3的定子铁芯3的轭部的一端端面33、定子铁芯3的轭部的另一端端面34接触,第一齿部11与第二齿部21分别包覆铁芯齿部31,第一插接面14与第二插接面24位于定子铁芯3的内圆面35内部,且第一齿部11的第一斜面结构13包覆在第二齿部21的第二斜面结构231的外部,第一斜面结构13与第二斜面结构231形成斜面对插配合结构(如图16和图18所示)。另外,在组装初始状态,由于第一插接面14与第二插接面24的斜面结构,以及位于第二齿部21上的第三斜面结构232,使得定子铁芯3与绝缘结构之间有较大间隙,更利于组装导向。第一齿部11与第二齿部21之间因斜面结构存在较大的间隙,随着对插距离的减小,第一齿部11与第二齿部21之间的间隙将减小,最后组装完成。

实施例7

电机使用的是三相线,通过一定的绕接方式分别绕接在定子齿上,同一相的线在绕接过程中需要跨过多个齿,因此需要“过线”,目的是为了三相线之间的绝缘。为了能使三相线更好地绝缘,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如下:

如图1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使绕组漆包线过线的相槽。具体地,第一绝缘结构的第一轭部上开设有用于使第一相绕组过线的第一相槽17、用于使第二相绕组过线的第二相槽18及用于使第三相绕组过线的第三相槽19;其中,第一相槽17、第二相槽18及第三相槽19的高度均不相同(当然,过线的相槽也可以开设在第二绝缘结构的第二轭部上,在此主要以开设在第一绝缘结构上为例进行说明)。在此,本实施例通过采用高度不同的三个相槽,以使三相不同绕组漆包线过线,那么三相绕组漆包线的高度距离不同,从而将三相绕组互相隔离,进而不会产生变形接触的情形,提高了绕组的相间绝缘,提升了电机长期工作的可靠性。

较佳地,第一相槽具有多个用于使第一相绕组线伸出,以对定子的齿部进行绕线的第一输出口171。第二相槽具有多个用于使第二相绕组线伸出,以对定子的齿部进行绕线的第二输出口181。第三相槽具有多个用于使第三相绕组线伸出,以对定子齿部进行绕线的第三输出口191。

具体地,第一绝缘结构1与第二绝缘结构2组装完成后,绕组则绕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一齿部11与第二齿部21上。第一相绕组漆包线完成一个齿的绕线后,由第一相槽17的第一输出口171伸至第一相槽17内,沿着第一相槽17到达另一个第一输出口171,由该第一输出口171伸出,再进行下一个齿的绕线,完成该齿的绕线后,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对电机定子的其他齿部进行绕线。另外,第一相绕组漆包线在过线时贴着第一相槽17的底部或第一相槽的槽壁。第二相绕组漆包线完成一个齿的绕线后,由第二相槽18的第二输出口181伸至第二相槽18内,沿着第二相槽18到达另一个第二输出口181,再进行下一个齿的绕线,完成该齿的绕线后,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对电机定子的其他齿部进行绕线。其中,第二相绕组漆包线在过线时贴着第二相槽18的底部或第二相槽的槽壁。第三相绕组漆包线完成一个齿的绕线后,由第三相槽19的第三输出口191伸至第三相槽19内,沿着第三相槽19到达另一第三输出口191,再进行下一个齿的绕线,完成该齿的绕线后,照上述方法依次对定子的其他齿部进行绕线。其中,第三相绕组漆包线在过线时贴着第三相槽19的底部或第三相槽的槽壁。

较佳地,上述第一相槽、第二相槽、及第三相槽的槽型可设置成矩形、u型、v形等形状。每一相槽上相邻的两个输出口沿绝缘结构圆周方向跨过的齿数根据不同绕组形式可设置成不同。三个相槽的高度也可根据不同绕组顺序设置成不同形式高度,以实现三相绕组在过线位置的相互隔离绝缘。

实施例8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结构,与上述实施相比,本实施例进一步对第一绝缘结构进行如下设计: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插槽110还包括用于铁芯齿部31的第一端插入第一插槽110的第一插口;所述第一插槽110包括第五槽壁,其中,第五槽壁正对第一插口设置。其中,第五槽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加强筋113,以增加第一齿部的强度。优选地,加强筋113设置为两条。进一步地,第五槽壁包括第五主槽壁和第五副槽壁114;其中,第五主槽壁的一端连接第一绝缘结构的轭部(即,第一轭部);第五副槽壁114的一端连接第五主槽壁的另一端,第五副槽壁114的另一端向第一插槽110外延伸。并且,第五副槽壁与第一副槽壁和第二副槽壁连接。当第一齿部11用于绕线时,第五副槽壁上的加强筋的自由端设置成斜面结构115,该斜面结构115向第五副槽壁的方向倾斜,以增大第一齿部11的绕线空间。

同理,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也可以进一步对第二绝缘结构进行如下设计:第二插槽210包括用于使铁芯齿部31的第二端插入第二插槽210内的第二插口;第二插槽210还包括第六槽壁,其中,第六槽壁正对第二插口设置,且第六槽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加强筋。较佳地,第六槽壁包括第六主槽壁和第六副槽壁;其中,第六主槽壁的一端连接第二绝缘结构的轭部(即,第二轭部);第六副槽壁的一端连接第六主槽壁的另一端,第六副槽壁的另一端向第二插槽210外延伸。其中,当第二齿部21用于绕线时,第六副槽壁上的加强筋的自由端设置成斜面结构,该斜面结构向第六副槽壁的方向倾斜,以增大第二齿部21的绕线空间。

实施例9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绝缘结构。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定子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绝缘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定子组装方便,且还增大了不同相绕组之间的相间绝缘,提升了电机长期运作的可靠性。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及电机定子放大了绝缘结构装配接触部位的尺寸精度,降低绝缘结构的生产加工难度,改善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组装容易性,降低小变形对两部分绝缘结构的组装难度、及绝缘结构与定子铁芯的组装难度,实现快速组装装配,提升定子的生产效率。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结构还保护绕组过线位置的漆包线互相隔离,不产生接触摩擦,增大绕组的相间绝缘,从而提升电机的长期可靠性。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