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永磁四象十二相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9154阅读:16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一种直流永磁四象十二相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利用永磁材料代替励磁绕组,减小了铜耗,电机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功率密度、转矩惯性和效率方面都超过了传统的直流电机和异步电机。现有的电机多采用三相或六相,该电机存在提速慢及振动的问题,振动导致电机发热,影响电机使用寿命及电机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永磁四象十二相电机,并且克服了以上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流永磁四象十二相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及置于壳体内的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中心穿设有转轴,转子的两端设有压片,所述压片一面设置为平面且与转子相抵设置,另一面设置为突出弧面,且该弧面上圆周均匀分布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的弯曲弧面一致,且与电机转子的转向相同,所述壳体的外周设有散热槽,所述定子通过卡槽限位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定子与壳体之间设有油纸,所述定子是由若干冲片叠加而成,所述冲片选用48槽设置,且为四绕组电机,所述冲片的槽为u型设置,且槽的开口处设有两凸缘,所述两凸缘相对设置,位于定子两端面的冲片上分别通过扭簧固定有挡片;四绕组电机的定子槽缠绕有四组三相绕组,分别为第一组绕组、第二组绕组、第三组绕组和第四组绕组,相邻绕组间互差15°相位角,定子槽的槽数为48槽,极数为4极;

第一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8-2,7-1,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10-4,9-3,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12-6,11-5;第二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20-14,19-13,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22-16,21-15,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24-18,23-17;第三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32-26,31-25,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34-28,33-27,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36-30,35-29;第四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44-38,43-37,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46-40,45-39,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48-42,47-41;

第一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7-13,8-14,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9-15,10-16,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11-17,12-18;第二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19-25,20-26,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21-27,22-28,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23-29,24-30;第三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31-37,32-38,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33-39,34-40,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35-41,36-42;第四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43-1,44-2,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45-3,46-4,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48-42,47-41;

所述第一绕组uvw相前后半组是绕线组中独立的第一象,所述第二绕组uvw相前后半组是绕线组中独立的第二象,所述第三绕组uvw相前后半组是绕线组中独立的第三象,所述第四绕组uvw相前后半组是绕线组中独立的第四象。

所述各绕组的匝数和相等,隔定子槽的槽满率相等。

所述同一组的uvw相的前后绕组串联设置。

所述各绕组的各相接线端子各自独立。

所述冲片外周设有凹槽,若干凹槽形成条形槽位于定子的外周,所述壳体内表面设有与条形槽对应的条形凸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噪声小,稳定性强,减少发热,延长电机使用寿命,加快电机提速,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各绕组绕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绕线连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冲片21设有凸缘2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4可知,本发明:一种直流永磁四象十二相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及置于壳体1内的定子2和转子3,所述转子3中心穿设有转轴4,转子3的两端设有压片5,所述压片5一面设置为平面且与转子3相抵设置,另一面设置为突出弧面,且该弧面上圆周均匀分布有弧形凸起51,所述弧形凸起51的弯曲弧面一致,且与电机转子3的转向相同,所述壳体1的外周设有散热槽12,所述定子2通过卡槽限位与壳体1固定连接,且定子2与壳体1之间设有油纸,油纸起到绝缘的效果,同时减少定子3与壳体1连接间的缝隙,减少电机运作时的振动,从而减少发热,稳定性强,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所述定子2是由若干冲片21叠加而成,所述冲片21选用48槽设置,且为四绕组电机,所述冲片21的槽为u型设置,且槽的开口处设有两凸缘23,所述两凸缘23相对设置,位于定子两端面的冲片21上分别通过扭簧固定有挡片24,受扭簧的力,挡片24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其端部指向u型槽底部,当u型槽内绕有线圈时,挡片24用于压住线圈,防止线圈从u型槽内滑出,当绕线满出u型槽时,挡片24受扭簧的作用依旧可以压制住线圈;使用时,将挡片24向外掰开,绕线完毕,松开挡片24,挡片24受扭簧的力压制在线圈上;四绕组电机的定子槽缠绕有四组三相绕组,分别为第一组绕组、第二组绕组、第三组绕组和第四组绕组,相邻绕组间互差15°相位角,定子槽的槽数为48槽,极数为4极;

第一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8-2,7-1,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10-4,9-3,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12-6,11-5;第二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20-14,19-13,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22-16,21-15,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24-18,23-17;第三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32-26,31-25,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34-28,33-27,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36-30,35-29;第四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44-38,43-37,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46-40,45-39,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48-42,47-41;

第一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7-13,8-14,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9-15,10-16,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11-17,12-18;第二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19-25,20-26,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21-27,22-28,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23-29,24-30;第三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31-37,32-38,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33-39,34-40,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35-41,36-42;第四组绕组的u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43-1,44-2,v相绕组后半组的槽号为45-3,46-4,w相绕组后半组的槽数为48-42,47-41;

所述第一绕组uvw相前后半组是绕线组中独立的第一象,所述第二绕组uvw相前后半组是绕线组中独立的第二象,所述第三绕组uvw相前后半组是绕线组中独立的第三象,所述第四绕组uvw相前后半组是绕线组中独立的第四象。

所述各绕组的匝数和相等,隔定子槽的槽满率相等。

所述同一组的uvw相的前后绕组串联设置。

所述各绕组的各相接线端子各自独立。

所述冲片21外周设有凹槽22,若干凹槽22形成条形槽21位于定子2的外周,所述壳体1内表面设有与条形槽21对应的条形凸起11,条形凸起11与条形槽21对应,安装时条形槽21沿条形凸起滑入,定位准确,安装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对定子2起到限位的作用。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噪声小,稳定性强,十二相设置加快电机提速,减少发热,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发明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发明,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