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3829阅读:55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桥架。



背景技术:

由支架、托臂及安装附件等组成,将线缆独立支撑或固定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着物上的刚性结构物总称。电缆桥架是一种新型的线缆敷设装置,电缆桥架发明之初是敷设电缆时候使用,所有称之为电缆桥架,现在不仅仅只在敷设电缆时使用,光缆和管道等敷设安装时也用到电缆桥架,现在的电缆桥架大多为固定设置,无法进行宽度调整,且在需要进行电缆分隔时需要采用两组桥架并行的方式,造成空间的浪费。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缆桥架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可调宽度的电缆桥架,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缆桥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电缆桥架,节省空间的同时桥架的通用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电缆桥架,包括两块侧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侧板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凹槽以及垂直于所述侧板的移动槽,其中所述移动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凹槽,

还包括移动侧板,所述移动侧板的底部的两端有凸出的支腿,所述移动侧板能够沿所述移动槽移动且具有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状态和紧靠所述侧板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所述支腿的宽度差为0-2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支腿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为贯通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两个,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底板的边侧,用于固定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移动侧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移动侧板能够沿移动槽滑动,且能够卡设在第二凹槽内实现固定,从而将电缆桥架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不仅能够实现宽度的调节,而且能够将内部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实现不同线缆的分开摆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缆桥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侧板,2-底板,3-第一凹槽,4-移动槽,5-第二凹槽,6-移动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缆桥架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桥架,包括两块侧板1和底板2,底板2上设置有与侧板1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凹槽3以及垂直于侧板1的移动槽4,其中移动槽4与第一凹槽3相连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凹槽5。

还包括移动侧板6,移动侧板6的底部的两端有凸出的支腿,移动侧板6能够沿移动槽4移动且具有卡设在第一凹槽3内的第一状态和紧靠侧板1的第二状态。具体的,移动侧板6能够沿移动槽4滑动,且能够卡设在第二凹槽5内实现固定,从而将电缆桥架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

进一步的,第二凹槽5的宽度与支腿的宽度差为0-2mm。

进一步的,第二凹槽5的高度不小于支腿的高度。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3为贯通的凹槽。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3设置有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3设置有两个,且其中一个第一凹槽3设置在底板2的边侧,用于固定处于第二状态的移动侧板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桥架,包括两块侧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侧板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凹槽以及垂直于所述侧板的移动槽,其中所述移动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连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凹槽,还包括移动侧板,所述移动侧板的底部的两端有凸出的支腿,所述移动侧板能够沿所述移动槽移动且具有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状态和紧靠所述侧板的第二状态。移动侧板能够沿移动槽滑动,且能够卡设在第二凹槽内实现固定,从而将电缆桥架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不仅能够实现宽度的调节,而且能够将内部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实现不同线缆的分开摆放。

技术研发人员:梅仁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瑞仁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3
技术公布日:2018.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