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斜行电梯随行电缆的涨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021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斜行电梯随行电缆的涨紧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动作可靠,适用于运行轨迹与水平面夹角为15°至75°的斜行电梯。



背景技术:

随行电缆是电梯的重要部件之一,随行电缆一端固定在机房内的电梯电控柜内,一端固定在电梯轿厢上跟随电梯一起上下运动,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起到信号传输通讯和导电的作用。在普通上下垂直运行的电梯中,电控柜端的约一半长度的随行电缆是固定不动的,电梯端的约一半长度的随行电缆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随着电梯上下运动。在电梯向上运行的过程中,轿厢拖动随行电缆向上运动;电梯向下运行的过程中,随行电缆依靠自身的重力,沿着铅垂面向下运动。在垂直运行的电梯中,在竖直方向随行电缆运动端与固定端之间有一段距离(该距离一般不小于随行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2倍),故不存在随行电缆叠合缠绕的问题。但在倾角为15°至75°斜行电梯中,由于存在倾斜工况,如随行电缆仍如垂直电梯一般布置,随行电缆很容易叠合缠绕(尤其在电梯下行时),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钩挂拉坏随行电缆。在倾角比较小时,斜行电梯下行时随行电缆也无法依靠自身的重力自主的向下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行的随行电缆一般采用电缆拖链拖动随行电缆。当采用电缆拖链拖动随行电缆时,随行电缆叠合缠绕问题得以避免,电缆拖链强度也足够。但是,由于拖链一般采用高强度塑料或者尼龙材料制成,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当拖链叠合时,拖链之间相互摩擦,摩擦声音较大,影响乘客的搭乘体验;而且拖链弯折处的半径过小,导致随行电缆的弯折半径过小,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随行电缆布置方式,达到斜行电梯下行时随行电缆运行顺畅无缠绕,提高随行电缆寿命,解决斜行电梯运行过程中电缆拖链摩擦声和撞击声较大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用于斜行电梯随行电缆的涨紧装置,斜行电梯的随行电缆一端固定在机房内,另一端固定在电梯轿厢上,所述装置设置在所述斜行电梯的主导轨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一随行电缆涨紧小车,该随行电缆涨紧小车设置在所述斜行电梯的主导轨上,并可沿该主导轨运动,该随行电缆涨紧小车设有电缆导向轮,所述的随行电缆固定在电梯轿厢上的一端从该电缆导向轮的下侧绕入,并从该电缆导向轮的上侧绕出后固定在所述的电梯轿厢上。

所述的随行电缆涨紧小车通过两列涨紧小车导轨设置在所述主导轨上,该两列涨紧小车导轨沿该主导轨长度方向平行固定在该主导轨上,随行电缆涨紧小车可以沿着涨紧小车导轨运行。

所述随行电缆涨紧小车具有两根相对电缆导向轮的中心平面对称布置的涨紧小车固定梁,电缆导向轮安装在涨紧小车固定梁上,该两根涨紧小车固定梁两端分别通过一导靴固定底座连接在一起,每个导靴固定底座相对电缆导向轮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两个涨紧小车滚轮导靴。通过滚动导靴,随行电缆涨紧小车与涨紧小车导轨之间为滚动摩擦,运行阻力小。随行电缆依靠随行电缆涨紧小车自身的重力沿涨紧小车导轨长度方向的斜向下分力涨紧。

所述的涨紧小车固定梁上还设有电缆托轮a,该电缆托轮a固定于涨紧小车固定梁的上端。

所述的涨紧小车固定梁上还设有电缆挡轮,该电缆挡轮固定在涨紧小车固定梁上,并位于所述电缆导向轮上侧随行电缆绕出的位置,避免在运行中随行电缆脱槽。

所述涨紧小车固定梁的下半部设置配重铁,配重铁的总重量依提升高度、斜行电梯的倾斜角度、随行电缆的单位重量可调整,使得在运行过程中随行电缆保持足够的涨紧力。

所述主导轨上设置电缆托轮b,该电缆托轮b通过托轮支架b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的主导轨上。当电梯运行到电梯行程的上半段时,电梯轿厢至电缆导向轮之间这一段的随行电缆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下垂,电缆托轮b的作用在于会托住下垂的随行电缆,以避免随行电缆过分下垂以至于与井道部件发生钩挂的风险。

每列涨紧小车导轨由至少一根小车导轨体构成,当每列涨紧小车导轨由两根以上的小车导轨体构成时,相邻两根小车导轨体之间由涨紧小车导轨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每列涨紧小车导轨两端各设置涨紧小车导轨限位支架,以避免涨紧小车脱出导轨。

所述涨紧小车导轨长度为电梯行程的一半外加1~3米的余量,从斜行电梯最低层站处沿主导轨向上铺设。

所述的涨紧小车导轨固定在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固定在所述的主导轨上。

所述的随行电缆采用带钢丝加强型电缆,电缆在随电梯运行中,由于钢丝的存在,电缆自重及涨紧的外力作用均由加强钢丝承受,保护电缆免受损坏,有效的减少电梯电缆的数量,大大方便了电梯的运行,同时也保证了随行电缆的运行安全。

所述的电缆导向轮采用尼龙材质,该电缆导向轮的半径不小于随行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尼龙材质降低了与电缆之间的磨损。轮子采用大直径可避免随行电缆因弯折半径过小而出现内部电缆铜丝断裂,外皮起皱开裂,提高电缆使用寿命。

所述的电缆导向轮运行轨迹线的下侧设置随行电缆线槽,该随行电缆线槽固定在固定底座上。

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当斜行电梯向上、下运行时,随行电缆固定端与绕入电缆导向轮处之间这一段的随行电缆落在随行电缆线槽中,电梯轿厢拖动随行电缆移动端上、下运行,随行电缆通过随行电缆涨紧小车的自身重力作用使之一直保持涨紧状态,而且涨紧力恒定,避免随行电缆之间互相缠绕,并且此自身重力为涨紧小车的下行驱动力;当斜行电梯轿厢在上半部行程运行时,随行电缆在轿厢上的固定悬挂点与绕出电缆导向轮处之间的随行电缆由电缆托轮托住,以避免此段随行电缆由于自身重力向下过分垂荡,从而避免随行电缆与电梯井道部件钩挂的风险。在电梯上行和下行过程中,随行电缆涨紧小车上的导靴滚轮与涨紧小车导轨接触的工作面为聚氨酯材质,而且两者之间为滚动摩擦,所以在电梯运行的整个过程中本发明的斜行电梯随行电缆的涨紧装置运行平稳,无噪音,没有电缆拖链运行时明显的摩擦声和撞击声。

本发明提供的斜行电梯随行电缆的涨紧装置,使斜行电梯下行时随行电缆运行顺畅,随行电缆无缠绕,避免电缆被拉坏;提高随行电缆寿命;解决斜行电梯电缆拖链时运行过程中摩擦声和撞击声较大的问题。该装置装在电梯主导轨的侧面,不影响电梯厢运行空间,体积小,对电梯底坑深度要求低。可以根据随行电缆的厚度和弯曲半径的需要来变更电缆导向轮的直径,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随行电缆涨紧装置实施例总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a-a向视图;

图3是图1b-b向视图;

图4是图1c-c向视图;

图5a、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随行电缆涨紧小车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底座,2-固定支架,3-随行电缆线槽,4-涨紧小车导轨支架,5-涨紧小车导轨,5-1-小车导轨体,6-随行电缆涨紧小车,6-1-涨紧小车滚轮导靴,6-2-托轮支架a,6-3-电缆托轮a,6-4-电缆导向轮,6-5-挡轮支架b,6-6-涨紧小车轴卡板,6-7-涨紧小车固定梁,6-8-配重铁,6-9-导靴固定底座,6-10-电缆挡轮,7-电缆托轮b,8-托轮支架b,9-涨紧小车导轨限位支架,10-涨紧小车导轨连接板,11-主导轨,12-随行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发明。

请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斜行电梯随行电缆的涨紧装置设置在斜行电梯的主导轨11的侧面,图1中β为斜行电梯运行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为15°至75°之间。斜行电梯的随行电缆12的一端为固定端,设置在机房内的电控柜中,另一端为移动端,设置在在电梯轿厢上,随行电缆12采用带钢丝加强型电缆。本实施例装置具有一随行电缆涨紧小车6,该随行电缆涨紧小车6设置在斜行电梯的主导轨11上,并可沿该主导轨11上、下运动,该随行电缆涨紧小车6设有电缆导向轮(6-4),随行电缆12固定在电梯轿厢上的移动端从该电缆导向轮(6-4)的下侧绕入,并从该电缆导向轮(6-4)的上侧绕出后固定在所述的电梯轿厢上。电缆导向轮(6-4)运行轨迹线的下侧设置随行电缆线槽3,该随行电缆线槽3固定在固定底座1上。随行电缆12的一部分放置在该随行电缆线槽3内。

电缆导向轮(6-4)采用尼龙材质,该电缆导向轮(6-4)的半径不小于随行电缆12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随行电缆涨紧小车6通过两列涨紧小车导轨5设置在主导轨11上,该两列涨紧小车导轨5沿该主导轨11长度方向平行固定在该主导轨11上,随行电缆涨紧小车6可以沿着涨紧小车导轨5运行。

主导轨11上设置电缆托轮b7,该电缆托轮b7通过托轮支架b8固定在固定底座1上,固定底座1则通过固定支架2固定在主导轨11上。

每列涨紧小车导轨5长度可为斜行电梯行程的一半外加约2米的余量,涨紧小车导轨5通过涨紧小车导轨支架4固定在固定底座1上,从斜行电梯最低层站处沿主导轨11向上铺设。每列涨紧小车导轨5由至少一根小车导轨体(5-1)构成,当每列涨紧小车导轨5由两根以上的小车导轨体(5-1)构成时,相邻两根小车导轨体(5-1)之间由涨紧小车导轨连接板10连接在一起。每列涨紧小车导轨5两端各设置涨紧小车导轨限位支架9,以避免随行电缆涨紧小车6脱出导轨。

随行电缆涨紧小车6具有两根相对电缆导向轮(6-4)的中心平面对称布置的涨紧小车固定梁(6-7),如图5a、图5b所示,电缆导向轮(6-4)通过涨紧小车轴卡板(6-6)安装在涨紧小车固定梁(6-7)上中部偏上的位置,该两根涨紧小车固定梁(6-7)两端分别通过一导靴固定底座(6-9)连接在一起,每个导靴固定底座(6-9)相对电缆导向轮6-4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两个涨紧小车滚轮导靴(6-1)。

电缆托轮a(6-3)通过托轮支架a(6-2)固定于涨紧小车固定梁(6-7)的上端,这里上端为所述斜行电梯上行方向上的前端。

电缆挡轮(6-10)通过挡轮支架(6-5)固定在涨紧小车固定梁(6-7)上,并位于所述电缆导向轮(6-4)上侧随行电缆12绕出的位置,电缆挡轮(6-10)基本与电缆导向轮(6-4)在涨紧小车固定梁(6-7)上的位置相重合或位于附近。设计时一般会依据随行电缆12绕出的位置,做相应的调整,避免在运行中随行电缆12脱槽。

涨紧小车固定梁(6-7)的下半部设置配重铁(6-8),配重铁(6-8)的总重量依提升高度、斜行电梯的倾斜角度、随行电缆的单位重量可调整,使得在运行过程中随行电缆12保持足够的涨紧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