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角度调整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64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支架,具体涉及具有角度调整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能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转换成所需电能的技术,是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太阳能光伏支架在我国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介绍了我国太阳能光伏支架安装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探讨了光伏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前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一直是我们使用的常规能源,尽管它们曾经一度储量丰富,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和能源匮乏成为全球的焦点,因此,必须要开发各种新能源来替代这些日渐枯竭的传统能源。在人们不断的研究下,太阳能、风能等天然能源成为新能源的代表,它们是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其中,太阳能是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扩大利用的能源,不会污染环境,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给后人留下青山绿水,这就是低碳经济。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节能降耗势在必行。而新能源的利用,充分发展低碳经济,也符合国家关于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太阳能光伏发电能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节能环保,不破坏环境。在21世纪提倡环保的今天,太阳能光伏发电毫无疑问成为一种最为流行的发电系统。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就发现了光电效应,启发了后人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又研制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标志着人们正式开始使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当能源危机频频袭来时,世界各国都开始了新能源的探索研究之路。太阳能在新能源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将太阳能转换成所需电能的技术,是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太阳能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光伏支架在我国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使用。

太阳能光伏支架拥有许多优点,如可重复利用、可灵活调整、材质不生锈等,性能优良,节省许多成本。目前,我国使用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大多以材质区分,主要材质有混凝土、钢、铝三种。其中,混凝土支架重量较大,一般用于野外的大型电站,虽然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常用来与外形巨大的电池板搭配使用。铝合金支架常应用于民用建筑,铝材质轻巧而美观,并且抗腐蚀,使用寿命较长,但无法应用于大型光伏电站,而且成本较高。相比而言,钢支架的优势更加显而易见,其性能稳定、承载力强、耐腐蚀、美观大方、成本较低,而且方便安装,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安装钢结构支架时,厂内生产配件送至现场,方便简洁,根据设计的要求将钢支架有序安装,速度快、效率高。不过,如果没有完善的生产、安装水平,不了解种类,在安装时会有一定的问题,钢支架对于生产、施工要求也高,因此成本较高。

而现有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往往为了保证支架的稳固性,常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各部分组件,以至于普通的家庭式太阳能板一般都是直接通过支架安装工艺,安装在房屋的屋顶或者房屋的外墙。因为其不能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导致太阳能的利用率不高,大大地降低了家庭式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太阳能光伏支架不能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角度调整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解决传统的太阳能光伏支架不能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的问题,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角度调整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包括支撑底架、太阳能板支撑架、升降支杆、升降电机和负重支杆,所述支撑底架为矩形,支撑底架的相对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连接升降支杆的一端,升降支杆的另一端连接太阳能板支撑架的前端,太阳能板支撑架的后端连接负重支杆的上端,负重支杆的下端连接支撑底架。现有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往往为了保证支架的稳固性,常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各部分组件,以至于普通的家庭式太阳能板一般都是直接通过支架安装工艺,安装在房屋的屋顶或者房屋的外墙。因为其不能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导致太阳能的利用率不高,大大地降低了家庭式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经济性。本发明设计了具有角度调整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该种太阳能光伏支架较于传统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增设了支撑底架,支撑底架为一个矩形框架,通过支撑底架与房屋的屋顶或者外墙固定,支撑底架的设计使得整个太阳能板的抗风能力更好;在支撑底架侧边上安装的升降电机,通过升降电机与升降支杆的配合,实现了太阳能板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自由调整角度的目的,提高太阳能板对于太阳能的利用率。

作为对于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能板支撑架与升降支杆之间增设负重横梁,负重横梁的长度稍稍长于太阳能板支撑架的宽度,使得太阳能板支撑架能够固定的更好,同时负重横梁分担了太阳能板支撑架的受力强度,使得太阳能板安装在太阳能板支撑架上能够更加地稳定。

进一步,所述太阳能板支撑架的长度大于支撑底架的长度,支撑底架的相对侧边上设置有升降电机,当整个装置遇到雨雪天气的时候,将太阳能板的宽度设置的大于支撑底架的宽度,可以起到为升降电机遮挡雨雪的作用,防止升降电机因为进水而产生故障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所述支撑底架通过化学锚栓与地面固定,化学锚栓的锚固力特别强,几乎等同于金属预埋螺栓,且混凝土绝无挤压应力,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低,不会破坏混凝土。

进一步,所述负重横梁的后端与负重支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太阳能板支撑架的一端与支撑底架的连接方式需要满足能够自由转动的要求,因此采用了铰接的连接方式,在太阳能板支撑架的另一端进行升降动作时,可以实现调整整个太阳能板支撑架角度的技术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具有角度调整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安装便捷和整体重量轻的优点;

2、本发明具有角度调整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具有可自由调整太阳能板倾斜角度的功能,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支撑底架,2-太阳能板支撑架,3-升降支杆,4-升降电机,5-负重支杆,6-化学锚栓,7-负重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具有角度调整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包括支撑底架1、太阳能板支撑架2、升降支杆3、升降电机4和负重支杆5,所述支撑底架1为矩形,支撑底架1的相对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升降电机4,所述升降电机4连接升降支杆3的一端,升降支杆3的另一端连接太阳能板支撑架2的前端,太阳能板支撑架2的后端连接负重支杆5的上端,负重支杆5的下端连接支撑底架1。现有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往往为了保证支架的稳固性,常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各部分组件,以至于普通的家庭太阳能板一般都是直接通过支架安装工艺,安装在房屋的屋顶或者房屋的外墙。因为其不能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导致太阳能的利用率不高,大大地降低了家庭式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经济性。本发明设计了具有角度调整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该种太阳能光伏支架较于传统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增设了支撑底架1,支撑底架1为一个矩形框架,通过支撑底架1与房屋的屋顶或者外墙固定,支撑底架1的设计使得整个太阳能板的抗风能力更好;在支撑底架1侧边上安装的升降电机4,通过升降电机4与升降支杆3的配合,实现了太阳能板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自由调整角度的目的,提高了太阳能板对于太阳能的利用率;同时在太阳能板支撑架2与升降支杆3之间增设了负重横梁7,负重横梁7采用q275碳素结构钢,保证了其具有高强度的同时满足轻质量的要求,负重横梁7的长度稍稍长于太阳能板支撑架2的宽度,使得太阳能板支撑架2能够固定的更好,同时负重横梁7分担了太阳能板支撑架2的受力强度,使得太阳能板安装在太阳能板支撑架2上能够更加地稳定;太阳能板支撑架2的长度大于支撑底架1的长度,支撑底架1的相对侧边上设置有升降电机4,当整个装置遇到雨雪天气的时候,将太阳能板的宽度设置的大于支撑底架1的宽度,可以起到为升降电机4遮挡雨雪的作用,防止升降电机4因为进水而产生故障的情况出现;支撑底架1通过化学锚栓6与地面固定,化学锚栓6的锚固力特别强,几乎等同于金属预埋螺栓,且混凝土绝无挤压应力,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低,不会破坏混凝土;负重横梁7的后端与负重支杆5的上端铰接在一起,太阳能板支撑架2的一端与支撑底架1的连接方式需要满足能够自由转动的要求,因此采用了铰接的连接方式,在太阳能板支撑架2的另一端进行升降动作时,可以实现调整整个太阳能板支撑架角度的技术目的。

本发明在安装时,首先用户通过化学锚栓6的方式将支撑底架1固定在房屋的屋顶或者外墙上,两个升降电机4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支撑底架1的相对侧边上,然后将升降支杆3安装在升降电机4上,能够实现升降支杆3在垂直于支撑底架1的方向上自由升降;其次将升降支杆3与负重横梁7铰接在一起,将太阳能板支撑架2的一端与安装好的负重横梁7相焊接,此处要保证焊接点的稳固性,以提高太阳能板支撑架2的抗风性能;再将负重横梁7的另一端与负重支杆5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既达到太阳能板支撑架2能自由转动的目的,又保证了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该支架进行工作时,用户通过操做升降电机4,升降电机4控制升降支杆3的升降动作,然后实现调整太阳能板支撑架2角度的目的,当遇到大风天气或者夜晚无光照时,可以通过操作升降电机4,将太阳能板支撑架2调整到需要的位置。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