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快速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4124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电路,具体是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快速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笔记本已经成为现代化办公学习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记本电脑无法直接使用市电电压,需要配备电源适配器,目前大部分电源适配器稳定性较差,从而使得供给笔记本电脑的电压受到市电波动的影响,进而影响供电质量,减少笔记本的寿命,而且现有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快速充电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快速充电电路,包括三极管V1、电位器RP2、芯片IC2和电位器RP1,所述电位器RP2的一个固定端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和电源VCC,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和蓄电池E的负极,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芯片IC2的反向电压输入端,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芯片IC2的输出端(4),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和蓄电池E的正极,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芯片IC2的正向电压输入端(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三极管V1为PNP型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芯片IC2的型号为LM33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三极管V1是PNP三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VCC为12V脉动直流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蓄电池E是便携式计算机内部的储能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计算机快速充电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利用电压比较器和两组分压网络实现了对充电过程的智能监控,通过控制三极管的通断,有效防止计算机内部储能电池的过充电,因此具有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和控制精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计算机快速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快速充电电路,包括三极管V1、电位器RP2、芯片IC2和电位器RP1,所述电位器RP2的一个固定端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和电源VCC,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电容C2、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滑动端和蓄电池E的负极,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芯片IC2的反向电压输入端,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芯片IC2的输出端4,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和蓄电池E的正极,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芯片IC2的正向电压输入端3。

三极管V1为PNP型三极管。芯片IC2的型号为LM339。三极管V1是PNP三极管。电源VCC为12V脉动直流电。蓄电池E是便携式计算机内部的储能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路中的电位器RP2和电阻R1组成分压网络,为电压比较器IC1的反相输入端1脚提供基准电压,三极管V1为PNP型三极管,初始充电时,三极管V1导通,电阻R4和电容C2组成第二级分压网络,为电压比较器IC1的同相输入端3脚提供取样电压,蓄电池E在充电过程中电压较低,因此芯片IC2的输出端4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V1持续导通,随着充电的进行,E的电压升高,因此芯片IC1的3脚电压不断升高,当E充满时,芯片IC2的3脚电压高于1脚电压,其4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V1被截止,从而有效防止过压充电,电容C1和电容C2能够防止芯片IC2在临界点附近的抖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