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878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现有的无线充电结构中的充电接收模块和充电发射模块之间需要直接接触,而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在结合投影仪的使用过程中,充电接收模块和充电发射模块之间因为壳体、垫脚等不能直接接触,从而影响充电效果或无法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小间距充电,使用可靠的无线充电结构。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充电结构,它包括充电接收模块和充电发射模块;所述充电接收模块包括共振器接收单元,所述共振器接收单元与整流单元相连,所述整流单元与电压转换芯片相连,所述电压转换芯片与电池相连,所述整流单元和电压转换芯片分别与单片机Ⅰ相连;所述充电发射模块包括共振器发送单元,所述共振器发送单元与电源放大器相连,所述电源放大器与电源相连,所述电源放大器和电源分别与单片机Ⅱ相连;所述共振器接收单元和共振器发送单元的工作频率为6.78MHz,所述充电接收模块和充电发射模块之间的设置间距在0-3cm。

所述单片机Ⅰ和单片机Ⅱ都是8051单片机。

所述单片机Ⅰ和单片机Ⅱ之间的通信频率为2.4GHz。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合理,采用工作频率为6.78MHz的共振器接收单元和共振器发送单元,可以使充电接收模块和充电发射模块之间的设置间距在0-3cm还能正常充电,这样就可以解决例如投影仪因外壳、垫脚等不能直接接触无法正常充电的问题,各部件配合连接,使用可靠,运行平稳,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充电结构,它包括充电接收模块1和充电发射模块2;所述充电接收模块1包括共振器接收单元3,所述共振器接收单元3与整流单元4相连,所述整流单元4与电压转换芯片5相连,所述电压转换芯片5与电池6相连,所述整流单元4和电压转换芯片5分别与单片机Ⅰ7相连;所述充电发射模块2包括共振器发送单元8,所述共振器发送单元8与电源放大器9相连,所述电源放大器9与电源10相连,所述电源放大器9和电源10分别与单片机Ⅱ11相连;所述共振器接收单元3和共振器发送单元8的工作频率为6.78MHz,所述充电接收模块1和充电发射模块2之间的设置间距在0-3cm;所述单片机Ⅰ7和单片机Ⅱ11都是8051单片机;所述单片机Ⅰ7和单片机Ⅱ11之间的通信频率为2.4GHz。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合理,采用工作频率为6.78MHz的共振器接收单元和共振器发送单元,可以使充电接收模块和充电发射模块之间的设置间距在0-3cm还能正常充电,这样就可以解决例如投影仪因投影仪外壳、垫脚等不能直接接触无法正常充电的问题,各部件配合连接,使用可靠,运行平稳,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