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版智能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0974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互联网版智能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互联网版智能直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一般包括底座、下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壳体,壳体一般由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面板、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构成,壳体及底座一起围成了能够容纳充电桩内电气元器件的开口朝后的箱形腔体,充电桩的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箱形腔体内部,以实现对元器件的保护。但是,充电桩在安装时,需要将底座与壳体拆开分离后,先将底座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再将安装有电气元器件的壳体固定在底座上,安装有电气元器件的壳体重量较重,壳体与底座的拆分较困难,壳体与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的安装也较困难,且将底座与壳体分离后在安装固定在一起,操作步骤较多,安装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浪费时间,安装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在安装时,需要将底座与壳体拆开分离后,先将底座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再将安装有电气元器件的壳体固定在底座上,安装有电气元器件的壳体重量较重,壳体与底座的拆分较困难,壳体与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的安装也较困难,且将底座与壳体分离后在安装固定在一起,操作步骤较多,浪费时间,安装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互联网版智能直流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互联网版智能直流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安装开口,所述底座的侧面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覆盖所述安装开口,所述底座的底面开设有安装孔。

在底座的侧面开设安装开口,充电桩在安装时,不需再将底座与壳体分开,可直接将充电桩放置在地面需要安装的位置处,将底座上的安装板拆掉,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安装开口在底座的内部进行安装固定,省略了底座与壳体的拆装环节,只需拆卸重量较轻的安装板,减轻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充电桩的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在底座安装完成后,使用安装板将安装开口覆盖,避免了灰尘、水汽和小动物等进入底座内,对底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面上开设安装开口,便于底座内部安装的同时,不减弱底座的整体刚性。

为便于与壳体的安装,所述底座的顶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底座的顶板上固定安装有螺母,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螺母同轴设置,所述螺母位于所述底座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互联网版智能直流充电桩,包括底座,底座的侧面开设有安装开口,底座的侧面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覆盖安装开口,底座的底面开设有安装孔;在底座的侧面开设安装开口,充电桩在安装时,不需再将底座与壳体分开,可直接将充电桩放置在地面需要安装的位置处,将底座上的安装板拆掉,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安装开口在底座的内部进行安装固定,省略了底座与壳体的拆装环节,只需拆卸重量较轻的安装板,减轻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充电桩的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在底座安装完成后,使用安装板将安装开口覆盖,避免了灰尘、水汽和小动物等进入底座内,对底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未安装安装板的三维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安装开口,3.安装板,4.安装孔,5.安装通孔,6.螺母,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2所示的一种互联网版智能直流充电桩,包括底座1,底座1的相对两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开口2,如图4所示;底座1的侧面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3,安装板3覆盖安装开口2,底座1的底面开设有腰圆形安装孔4,底座1的顶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5,底座1的顶板上固定安装有螺母6,如图3所示,安装通孔5与螺母6同轴设置,螺母6位于底座1的内部。

在底座1的侧面开设安装开口2,充电桩在安装时,不需再将底座1与壳体7分开,可直接将如图1所示的充电桩放置在地面需要安装的位置处,将底座1上的安装板3拆掉,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安装开口2在底座1的内部进行安装固定,即在安装孔4内使用螺钉将底座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省略了底座1与壳体7的拆装环节,只需拆卸重量较轻的安装板3,减轻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充电桩的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在底座1安装完成后,使用安装板3将安装开口2覆盖,避免了灰尘、水汽和小动物等进入底座1内,对底座1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