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舱模块化机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5147阅读:1023来源:国知局
预制舱模块化机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舱内模块化二次屏柜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前接线前显示的装置普及,二次设备预制舱的屏柜布置方式不仅限于单列布置,也增加了双列靠墙布置方式,舱内所能布置的屏柜数量明显增加,空间利用率已经有显著提高。

为进一步节约舱内空间,业内提出了模块化二次屏柜思路,但技术方案仅限于屏柜简单拼接,对如何优化维护空间以及如何实现快速接线问题考虑极少。因此急需一种预制舱模块化二次屏柜优化设计方案,为现场施工接线及后期运行维护提供方便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预制舱施工接线工作、提升运维空间的预制舱模块化机柜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预制舱模块化机柜结构,屏柜固定在舱体预留的屏柜槽钢上,舱内地板与舱体底部间预留走线空间,不设底座,屏柜之间联通,屏柜的面板之间设有柜间挡板,舱门为折叠门,屏内、屏间接线端为航空插头模式。

进一步地,折叠门为透明折叠门。

更进一步地,折叠门为双列布置在中间。

进一步地,屏间接线采用双端预制模式,屏间线缆两侧均采用航空插头。

进一步地,屏内接线采用单端预制模式,装置背板侧为常规二次线缆接线模式,另一侧为航空插头模式。

本实用新型按照“一体化设计,框架式装配、功能区划分”的模块化设计理念,采用舱体与框架、设备的一体化设计模式,打破原有屏柜隔离的束缚,实现预制舱与二次设备有机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应用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预制舱模块化机柜结构,屏柜1固定在舱体3预留的屏柜槽钢31上,舱内地板与舱体底部间预留走线空间,不设底座,屏柜1之间联通,屏柜1的面板之间设有柜间挡板2,舱门为折叠门,屏内、屏间接线端5为航空插头模式。

模块化机柜整体共用一套折叠门,折叠门为透明折叠门,采用轻质透明材料。当门关闭时,可清晰的观察到内部装置,可直接查看柜内设备状态,折叠门可解决传统推拉门引起的舱内维护空间不足的问题。折叠门为双列布置在中间。折叠门打开后所占空间极小,双列布置屏柜中间维护空间大幅度增加。

如图3所示,各屏柜接线采用航空插头,屏内接线采用单端预制模式,装置背板侧为常规二次线缆接线模式,另一侧为航空插头模式。屏间接线采用双端预制模式,屏间线缆两侧均采用航空插头,提升舱内设备接线效率。

本实用新型直接将屏柜1固定于舱体预留的屏柜槽钢31上,舱内地板与舱体底部间预留20cm高空间,无需底座,直接从地板下部空间进行走线;屏柜1之间取消屏柜侧壁,将实现运维空间共享,中间接线空间增加为二次屏柜独立布置方案的二倍,为后期检修工作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按照“一体化设计,框架式装配、功能区划分”的模块化设计理念,采用舱体与框架、设备的一体化设计模式,打破原有屏柜隔离的束缚,实现预制舱与二次设备有机融合。

通过对110kV、220kV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电气、通信接口的进行标准化定义,对线缆按间隔及属性进行纤芯整合,减少线缆规格种类。光电缆的转接载体相互独立,通过应用预制光电缆实现舱内二次设备接线“即插即用”,提高空间利用率,提升厂内及现场施工调试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