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88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边单元、副边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原边单元和副边单元依次建立连接关系,控制单元输出端分别与原边单元和副边单元建立连接关系;

所述原边单元包括输入源V1、第一去耦电容C1、蓄电池电源V2、第二去耦电容C2、第一滤波电感L1、第二滤波电感L2、超前桥臂、滞后桥臂和原边绕组N1,所述超前桥臂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S1和第二功率开关管S2,所述滞后桥臂包括第三功率开关管S3和第四功率开关管S4;所述输入源V1的正极端分别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栅极和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栅极建立连接关系,输入源V1的负极端分别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和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源极相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栅极建立连接关系,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与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栅极建立连接关系,第一去耦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输入源V1的正负端建立连接关系;蓄电池电源V2的正极端分别与第二去耦电容C2的一端以及第一滤波电感L1的一端建立连接关系,蓄电池电源V2的负极端分别与输入源V1的负极端以及第二去耦电容C2的另一端建立连接关系,第一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建立连接关系,第二滤波电感L2两端分别与蓄电池电源V2的正极端以及第三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建立连接关系;所述原边绕组N1的同名端与第二功率开关管S2的栅极建立连接关系,原边绕组N1的异名端与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栅极建立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单元超前桥臂中第一功率开关管S1与滞后桥臂中第三功率开关管S3相位差为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单元中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第三功率开关管S3和第四功率开关管S4的占空比均为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感L1与第二滤波电感L2的电感值比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单元包括副边绕组N2、漏感L3、第一倍流开关管S5、第二倍流开关管S6、第一倍流二极管D1、第二倍流二极管D2、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所述副边绕组N2的同名端与漏感L3的一端建立连接关系,漏感L3的另一端与第一倍流开关管S5的栅极端建立连接关系,副边绕组N2的异名端与第二倍流开关管S6的源极端建立连接关系,第一倍流开关管S5的源极与第二倍流开关管S6的栅极建立连接关系;第一倍流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倍流二极管D2的阴极建立连接关系,串联连接的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分别与第一倍流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倍流二极管D2的阳极建立连接关系,第一倍流开关管S5栅极与第一倍流二极管D1的阳极建立连接关系,第二倍流开关管S6的源极与串联连接的第一滤波电容C3和第二滤波电容C4的中点建立连接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N1与副边绕组N2的匝比为4: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3与第二滤波电容C4的容值比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主芯片和与控制主芯片相连接的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最小系统电路、串口电路、USB接口电路、过压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系统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有源升压三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芯片为DSP芯片,型号为TMS320F2812,死区时间为3.6us。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