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平单轴光伏跟踪的水面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912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平单轴光伏跟踪的水面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面光伏电站、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平单轴光伏跟踪的水面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跟踪系统在水面上的应用案例较少,主要原因为跟踪系统较少的立柱支撑点与水面漂浮系统的结合难度较大。基础固定点局部结构相对较高的刚度,而漂浮系统本身受到局部应力后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形和不稳定度。如果漂浮系统与跟踪系统连接设计不合理,不能产生较高的连接刚性,便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平单轴光伏跟踪的水面支撑系统,通过引入一套平面纵横布置的杆梁结构,对上部光伏跟踪系统立柱与下部漂浮系统浮筒进行连接,形成一套有效的水面支撑系统,实现了漂浮系统对上部跟踪系统的相对刚性地对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平单轴光伏跟踪的水面支撑系统,包括浮筒系统、设于浮筒系统上的支撑系统和数个设于支撑系统上的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浮筒系统包括设于中间的由双列浮筒形成的人行栈道以及以人行栈道为中心线向两侧发散布置的由单排浮筒构成的多排支路;支撑系统包括槽钢梁、角钢拉杆、固定连接组件,多排槽钢梁分别布置于各排支路上,槽钢梁两两之间通过多列角钢拉杆相连接,每排槽钢梁上均间隔设有数个固定连接组件,固定连接组件分别与槽钢梁、角钢拉杆和浮筒相连接固定;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包括数排光伏组件、用以连接同排光伏组件的回转轴、用以支撑回转轴的立柱、用以数排光伏组件之间同步传动的连杆、与连杆相连的驱动机构,数排光伏组件分别沿各排支路布置,并通过立柱底部于对应的固定连接组件相固定,以安装在槽钢梁上,支撑系统还包括用以安装驱动机构的支撑梁。

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均包括开孔板、焊接架、U形螺栓,一对开孔板分设于槽钢梁两侧,所述立柱底部设于槽钢梁上的两开孔板之间,并通过螺栓横向将立柱与开孔板相连固定,一对焊接架分设于两开孔板的外侧,每个焊接架均包括一L形板和一焊接于L形板一侧的三角板,两L形板的竖直段通过螺栓横向将槽钢梁连接固定在两焊接架之间,所述角钢拉杆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三角板上,U形螺栓一端固定在一L形板的横向段上,另一端从浮筒一侧绕经浮筒底面至浮筒另一侧后固定在另一L形板的横向段上。

所述支撑梁连接固定于相应两槽钢梁之间。

相邻两个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的相邻槽钢梁之间也通过角钢拉杆进行拉接。

所述槽钢梁采用内卷边折弯槽钢制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平单轴光伏跟踪的水面支撑系统,包括浮筒系统、设于浮筒系统上的支撑系统和数个设于支撑系统上的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浮筒系统包括设于中间的由双列浮筒形成的人行栈道以及以人行栈道为中心线向两侧发散布置的由单排浮筒构成的多排支路;支撑系统包括槽钢梁、角钢拉杆、固定连接组件,多排槽钢梁分别布置于各排支路上,槽钢梁两两之间通过多列角钢拉杆相连接,每排槽钢梁上均间隔设有数个固定连接组件,固定连接组件分别与槽钢梁、角钢拉杆和浮筒相连接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与浮筒系统的合理连接,实现了浮筒系统的近似均匀受力;增加了浮筒系统的支撑刚度;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整体性,大大减少整个系统的锚泊点,只需在系统外围均匀配置;另外一体化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系统对风浪冲击的抵抗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面支撑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面支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单个浮筒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图2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系统与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架与U形螺栓的连接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平单轴光伏跟踪的水面支撑系统如图1~9所示,其主要包括浮筒系统、设于浮筒系统上的支撑系统和数个设于支撑系统上的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110(图1~2中所示了半个即右侧的浮筒系统和一个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浮筒系统包括设于中间的由双列浮筒1形成的人行栈道100以及以人行栈道100为中心线向两侧发散布置的由单排浮筒1构成的多排支路101;支撑系统包括槽钢梁2、长的角钢拉杆7、固定连接组件,多排槽钢梁2分别布置于各排支路101上,该槽钢梁2可采用内卷边折弯槽钢制作,通过槽钢梁2能够有效将上部立柱6负载传递的作用力分散到下部的浮筒系统上。槽钢梁2两两之间可通过多列角钢拉杆7相连接,通过使用角钢拉杆7进一步将已搭建的两并行相邻的槽钢梁2进行有规律的互连,每排槽钢梁2上均间隔设有数个固定连接组件,固定连接组件布置在槽钢梁2与角钢拉杆7连接的交叉点9上,通过固定连接组件分别与槽钢梁2、角钢拉杆7和浮筒1相连接固定,并可在该交叉点9上布置立柱6,进而搭建后续的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包括数排光伏组件102、用以连接同排光伏组件102的回转轴103、用以支撑回转轴103的立柱6、用以数排光伏组件102之间同步传动的连杆104、与连杆104相连的驱动机构15,数排光伏组件102分别沿各排支路101布置,并通过立柱6底部于对应的固定连接组件相固定,以安装在槽钢梁2上,驱动机构15需要额外的支撑梁12进行支撑,因此支撑系统还包括用以安装驱动机构15的支撑梁12,所述支撑梁12连接固定于相应位置的两槽钢梁2之间。另外,相邻两个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的相邻槽钢梁2之间还通过短的角钢拉杆13进行拉接。至此通过有效的互连,保证了整个水面支撑系统为一个相对稳固的一体式支撑系统。

请结合图7-9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具体包括开孔板3、焊接架、U形螺栓11,一对开孔板3分设于槽钢梁2两侧,所述立柱6底部设于槽钢梁2上的两开孔板3之间,并通过螺栓8b横向将立柱6与开孔板3相连固定,一对焊接架分设于两开孔板3的外侧,每个焊接架均包括一L形板5和一焊接于L形板一侧的三角板4,两L形板5的竖直段通过螺栓8a横向将槽钢梁2连接固定在两焊接架之间,所述角钢拉杆7的端部通过螺栓8c连接固定在三角板4上,U形螺栓11一端固定在一L形板5的横向段上,另一端从浮筒1一侧绕经浮筒1底面至浮筒1另一侧后固定在另一L形板5的横向段上。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浮筒1为常规水上工程应用浮筒1(长*宽*高:500mm*500mm*400mm),可引入到水上光伏工程应用中。浮筒1四周均为较好的平面,方便与外部零件的面面贴合。该浮筒1结构类型市面上有单体、二连体、三连体以及四连体四种,任意一种都可以实现前后左右互连,并应用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中。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水面支撑系统的搭设流程作具体说明:

将浮筒1按照设计图进行拼接,浮筒1拼接可阶段性施工,与后续其上部的槽钢梁2的搭建顺序进行。

在浮筒1上部铺设槽钢梁2,将两个开孔板3和两个对称的焊接架共同使用两组螺栓连接到槽钢梁2的两侧,槽钢梁2上已布置相应的安装孔。

槽钢梁2的接续延伸需要必要的过渡件搭接,连接设计参考钢结构设计规范。

两个对称的焊接架使用一个大的U形螺栓11抱紧连接到下部的浮筒1。

使用角钢拉杆7连接并行相邻的两槽钢梁2,连接点设定为两个三角板的侧边孔位,端部使用两组螺栓锁紧。

将立柱6插到两开孔板3在槽钢梁2上部形成的伸出空隙中间,并使用三组螺栓锁紧。

立柱6依次安装完毕后,后续上层的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便可以进入组装流程,安装在立柱6上。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