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DCORS观测站线路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784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BDCORS观测站线路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BDCORS观测站一般都是建在楼顶位置,或者比较高建筑物上,在建造观测站的同时需要实现观测站的布线,观测站的线路会长时间地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长时间风吹日晒会造成线路损坏,严重情况会造成断路,影响观测站的工作。

同时电线在布线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的布线方式,有的是需要布置在平面墙体上,有些就需要布置在墙角的位置,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布线位置,因此在布线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布线位置选择电线的保护装置,如果不能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进行了解,容易造成保护装置选择错误,导致布线不能尽快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DCORS观测站线路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能有效实现观测站电线的保护,而且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安装位置,使用范围广,安装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BDCORS观测站线路保护装置,包括防护本体和连接本体,所述的防护本体为拱形结构设置,在所述防护本体的两端连接有连接本体,在所述防护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弧形凹槽,在所述弧形凹槽内设置有可以沿所述防护本体弧形旋转的弧形插板,在所述防护本体一端设置有穿过防护本体并且通过螺母拧紧的固定螺栓,在所述防护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起导向作用的尖端部,在所述防护本体上设置有为固定螺栓滑动导向的导槽,所述导槽所在平面与所述防护本体中心轴线成一定夹角。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本体包括最外层的外护套层、最里层的内护套层以及位于中间的弹性定位层。

作为优化,所述的导槽所在平面与所述防护本体中心轴线成30°-60°夹角。

作为优化,所述的防护本体与所述连接本体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本体为可变形,所述的外护套层和内护套层均采用软塑料材质。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本体上设置有通过固定结构与墙体连接的连接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BDCORS观测站线路保护装置,通过对观测站的电线进行固定和保护,减少外界环境对电线的破坏,减少电线由于光照造成的氧化,通过弹性设置的连接本体,在保护装置与墙体连接时,可以实现不同位置的安装,可应用于平行墙面,或者是90度墙角,都可以实现电线的保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较少安装时的操作,而且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大大提高了观测站线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图;

其中,1防护本体、2外护套层、3内护套层、4弹性定位层、5弧形凹槽、6弧形插板、7导槽、8连接本体、9固定螺栓、10尖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一种BDCORS观测站线路保护装置,包括防护本体1和连接本体8,所述的防护本体1为拱形结构设置,在所述防护本体1的两端连接有连接本体8,在所述防护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弧形凹槽5,在所述弧形凹槽5内设置有可以沿所述防护本体1弧形旋转的弧形插板6,在所述防护本体1一端设置有穿过防护本体1并且通过螺母拧紧的固定螺栓9,在所述防护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起导向作用的尖端部10,在所述防护本体1上设置有为固定螺栓9滑动导向的导槽7,所述导槽7所在平面与所述防护本体1中心轴线成一定夹角。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本体8包括最外层的外护套层2、最里层的内护套层3以及位于中间的弹性定位层4。

作为优化,所述的导槽7所在平面与所述防护本体1中心轴线成30°-60°夹角。

作为优化,所述的防护本体1与所述连接本体8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本体8为可变形,所述的外护套层2和内护套层3均采用软塑料材质。

作为优化,所述的连接本体8上设置有通过固定结构与墙体连接的连接通孔。

在保护装置安装时,只需要将线缆铺设好,然后将保护装置设置在线缆上,先将线缆放置在保护本体内侧,然后通过旋转弧形插板,将内部线缆形成包围,实现了线缆的整体防护,再通过线缆设置的不同位置设置防护状的形状,在防护本体上设置的导槽实现对弧形插板旋转的导向作用,并且导槽所在平面与防护本体中线轴线成一定夹角,在弧形插板旋转时,弧形插板一侧设置有夹端部,尖端部先进入弧形凹槽实现插入导向作用,实现了快速插入,并且弧形插板在旋转插入的同时实现沿防护本体轴线方向的移动,这样有效防止了弧形插板直接插入时不能完全对准互相凹槽的现象的发生,能够快速实现弧形插板插入弧形凹槽,并且通过固定螺栓实现固定,防止旋转。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在线缆安装在平面的墙体上时,只需要将保护装置套装在线缆上,并且将连接本体平放在墙面上即可,再通过旋转弧形插板将线缆包围在保护装置内部,形成保护层,通过固定螺栓固定,防止插板活动。

如图4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线缆安装在墙体的外墙角处时,则需要将保护装置一侧的连接本体平行设置,与另一端之间互相处置,这样就实现了线缆在外墙角处的固定和保护,并且通过防护本体上的弧形插板实现包围保护,减少墙角对线缆的损坏。

如图5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线缆安装在内侧墙角时,则需要将保护装置的两测连接本体都进行折弯,实现两测的连接本体互相垂直设置,而且防护本体位于连接本体90度夹角的内侧,连接本体为可折弯设置,连接本体内层和外侧为软塑料材质,中间层为弹性定位层,因此可以实现360度折弯,而且耐磨损,保护强度高。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