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涌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043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压保护,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电涌保护器多采用失效短路的保护结构,其具体通过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设置压敏电阻作用浪涌吸收材料,且在上电极的外部设置锡铋合金材料作为短路介质,当压敏电阻发生过载短路时,工频续流通过上电极并将包覆于上电极的锡铋合金熔化,熔化后的金属溶液可使得上电极和下电极连通短路,从而达到控制电涌保护器上级熔断器动作,进而保护设备,授权公告号为CN1983470B的中国发明专利即公开了采用上述方式以实现过压保护的方案。采用上述失效短路的方式用于低电压小电流则效果较好,当应用大电流时,例如雷击电涌,其易因工频续流导致短路电流过大,造成电涌保护器及其联接线材着火,进而导致电气事故,其不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电涌保护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涌保护器应用于大电流时易起火、使用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新型电涌保护器,包括:

下保护组件,其包括呈杯状的下电极、设于下电极内底面的压敏电阻晶片及贴附于下电极内侧壁的绝缘层;

可熔保险柱,其同轴内置于下电极且连接于所述压敏电阻晶片;及

上保护组件,其包括上电极、反推柱及反推弹簧,所述上电极下端延伸至下电极内且其下端面抵接于可熔保险柱,所述上电极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容置槽,所述反推柱和反推弹簧均内置于容置槽,且反推弹簧上端抵接于容置槽底部、下端弹性抵接于反推柱并使反推柱抵紧于可熔保险柱。

优选的,所述反推柱包括同轴设置的上柱体和下柱体,所述下柱体外径与容置槽内径相契合,所述上柱体外径小于下柱体外径;所述反推弹簧下端外套于上柱体并抵接于下柱体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上保护组件还包括一状态杆,所述上柱体上端面设置有一状态槽,所述上电极内形成有一与容置槽底部连通的状态孔,所述状态杆下端容置于状态槽、上端延伸至状态孔内。

优选的,所述上保护组件还包括一与下电极内壁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帽,所述上电极外缘连接于所述保护帽内壁且其上端穿过保护帽并延伸至下电极外。

优选的,所述下保护组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压敏电阻晶片上端面的过渡电极,所述可熔保险柱下端内置于过渡电极上端面的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下保护组件还包括由所述下电极下表面延伸形成的一电极柱。

优选的,所述可熔保险柱为锡铋合金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压敏电阻晶片与上电极之间设置可熔保险柱,当雷击电涌时其可使得可熔保险柱熔化以断开上电极和压敏电阻晶片,其可实现开路失效,避免了电涌保护器及其线材在大电流作用下起火,其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设置反推柱和反推弹簧可对可熔保险柱施加压力,促使上电极与压敏电阻晶片快速断开,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涌保护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涌保护器,包括:

下保护组件1,其包括呈杯状的下电极11、设于下电极11内底面的压敏电阻晶片12及贴附于下电极11内侧壁的绝缘层13;

可熔保险柱2,其同轴内置于下电极11且连接于所述压敏电阻晶片12;及

上保护组件3,其包括上电极31、反推柱32及反推弹簧33,所述上电极31下端延伸至下电极11内且其下端面抵接于可熔保险柱2,所述上电极31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容置槽311,所述反推柱32和反推弹簧33均内置于容置槽311,且反推弹簧33上端抵接于容置槽311底部、下端弹性抵接于反推柱32并使反推柱32抵紧于可熔保险柱2。

具体使用时,压敏电阻晶片12可作为雷电泄防保护器件,当新型电涌保护器启动工作时,电流变大时可通过上电极31、可熔保险柱2、压敏电阻晶片12及下电极11实现电流分流,可熔保险柱2正常工作,而雷电过后产生工频续流时,可熔保险柱2受到高温熔化,其使得上电极31与下电极11之间断开,其采用开路失效以控制其上级熔断器动作,其避免了因电流过大而导致起火,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当可熔保险柱2底部开始熔化时,其通过反推弹簧33产生的压力驱动反推柱32挤压可熔保险柱2,使得可熔保险柱2与上电极31快速脱离,避免了长时间电流过大导致着火,其可进一步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其中,本实施例可熔保险柱2优选采用锡铋合金材质,而绝缘层13可采用四氟乙烯材质。

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所述反推柱32包括同轴设置的上柱体321和下柱体322,所述下柱体322外径与容置槽311内径相契合,以便于反推柱32能够沿容置槽311向下运动并抵压可熔保险柱2,所述上柱体321外径小于下柱体322外径,所述反推弹簧33下端外套于上柱体321并抵接于下柱体322上端面以便于驱动可熔保险柱2同轴向下运动。

由于现有的电涌保护器均在其失效时带动状态指示机构作用,进而便于显示电涌保护器处于失效状态,其反应慢,故本实施例所述上保护组件3还包括一状态杆34,所述上柱体321上端面设置有一状态槽,所述上电极31内形成有一与容置槽311底部连通的状态孔,所述状态杆34下端容置于状态槽、上端延伸至状态孔内,当可熔保险柱2熔化后,反推柱32向下运动,对应状态杆34竖直向下运动,即状态杆34发生位移,故可通过设置显示窗口显示状态杆34的位移即可及时判断该新型电涌保护器失效。

为了便于可熔保险柱2熔化后的二次利用,本实施例所述上保护组件3还包括一与下电极11内壁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帽35,所述上电极31外缘连接于所述保护帽35内壁且其上端穿过保护帽35并延伸至下电极11外,当可熔保险柱2熔化后,可通过保护帽35将上保护组件3拆离开下保护组件1,并将熔化后的金属溶液移除,安装另外一个可熔保险柱2即可二次利用,其有利于降低该电涌保护器的使用成本。其中,保护帽35可采用绝缘材质。

本实施例所述下保护组件1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压敏电阻晶片12上端面的过渡电极14,所述可熔保险柱2下端内置于过渡电极14上端面的安装槽,过渡电极14可设置为圆台形,其下端外径与压敏电阻晶片12相同设置,其上端面设置有一安装槽,可熔保险柱2下端配合内置于安装槽,其可增加可熔保险柱2的安装稳定性,且便于电流的过渡。同时,下保护组件1还包括由所述下电极11下表面延伸形成的一电极柱15,其可便于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压敏电阻晶片12与上电极31之间设置可熔保险柱2,当雷击电涌时其可使得可熔保险柱2熔化以断开上电极31和压敏电阻晶片12,其可实现开路失效,避免了电涌保护器及其线材在大电流作用下起火,其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设置反推柱32和反推弹簧33可对可熔保险柱2施加压力,促使上电极31与压敏电阻晶片12快速断开,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