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恒湿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5543发布日期:2018-06-28 04:5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恒温恒湿配电柜。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尤为关键,是电力系统服务于最终端客户的最迫切的需求以及需要,现有的配电柜中由于缺少必要的内部温度调节装置,往往会发生配电柜内部环境过于潮湿而造成电路短路,或者由于内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导致内部电路失效,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配电柜,存在严重的潜在危险和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将有可能引发事故。

在一些四季温差较大的区域,配电柜内部的温度一直在发生变化,甚至会有比较极端的气候出现,往往会造成配电柜内部电子设备使用寿命下降、可靠性降低的问题,不仅造成配电柜维护成本的提升,同时对供电系统稳定供电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恒温恒湿的配电柜,以保证内部稳定的工作环境。现有的恒温恒湿配电柜,其加热除湿装置直接安装在内部容器中,与内部电子元器件靠得非常近,这就造成了离加热除湿装置更近的电子元气件更加容易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配电柜,可以有效的调节配电柜内部的工作环境,保持恒温恒湿,延长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恒温恒湿配电柜,包括中空的Z字形箱体,箱体内具有中部容腔、上部冷风通道和下部热风通道,所述中部容腔内设有电器元器件、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上部冷风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中部容腔的上端连通;所述冷风通道内设有用于向中部容腔输冷风的制冷输风机;所述下部热风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中部容腔的下端连通;所述下部热风通道内设有向中部容腔输热风的制热输风机;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与中部容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柜门;所述箱体侧壁与中部容腔箱对应的位置设有通风口;所述箱体顶端外侧壁设有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制冷输风机及制热输风机均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箱体呈Z型,中部容腔用于安装各种电子元器件、电线开关,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也安装在中部容腔中用于感应内部温度和湿度,当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将感应温度过高的信号传递给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启动制冷输风机,通过上部冷风通道将冷风输送至中部容腔中,以此降低温度,且冷风从上方吹下,降温更加迅速;当温度过低或者中部容腔中湿度过高时,智能控制系统启动制热输风机,热风从下端的热风通道进入中部容腔,升温速度更快,湿气更加容易随着热气上升而从通风口及冷风通道中流走;上述技术方案中,不但升温、降温、除湿更加快速,而且制冷输风机与制热输风机均未直接设置在中部容腔中,均与内部电子元器件有一定的安装距离,使得内部电子元气件更加不容易老化。

优选的,所述中部容腔下端与下部热风通道连接处设有横向的第一单向进风隔板,所述第一单向进风隔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一进风通孔,所述第一进风通孔内设有向上的第一单向通气阀门。第一单向进风隔板的设置,可以避免冷空气从下部热风通道中流失,提高了制冷效率。

优选的,所述中部容腔上端与上部冷风通道连接处设有横向的第二单向进风隔板,所述第二单向进风隔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二进风通孔,所述第二进风通孔内设有向下的第二单向通气阀门。第二单向进风隔板,避免了热湿气从上部冷风通道中通过而腐蚀制冷输风机,增加制冷输风机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通风口紧靠第二单向进风隔板。因为安装了第二进风隔板,因此,将通风孔安装在紧靠第二单向进风隔板的位置,从下方上升的热气便于顺着气体的流向,从顶端通风孔流出,不易有湿气残留;且安装在上方位置,冷空气下沉充满中部容腔后才会从通风孔溢出,从而不影响降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通风口内设有电控阀门,所述电控阀门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控阀门的设置,便于智能控制通风口的连通与闭合。提高了内部升温与降温的效率,节约能源;更加便于维持一个恒温恒湿的内部环境。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恒温恒湿配电箱,箱体呈Z型,中部容腔用于安装各种电子元器件、电线开关,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也安装在中部容腔中用于感应内部温度和湿度,当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将感应温度过高的信号传递给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启动制冷输风机,通过上部冷风通道将冷风输送至中部容腔中,以此降低温度,且冷风从上方吹下,降温更加迅速;当温度过低或者中部容腔中湿气过大时,智能控制系统启动制热输风机,热风从下端的热风通道进入中部容腔,升温速度更快,湿气更加容易随着热气上升而从通风口及冷风通道中流走;上述技术方案中,不但升温、降温、除湿更加快速,而且制冷输风机与制热输风机均未直接设置在中部容腔中,均与内部电子元器件有一定的安装距离,使得内部电子元气件更加不容易老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恒温恒湿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恒温恒湿配电柜,包括中空的Z字形箱体1,箱体1内具有中部容腔11、上部冷风通道12和下部热风通道13,所述中部容腔11内设有电器元器件(图未示)、温度传感器(图未示)和湿度传感器(图未示),所述上部冷风通道12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中部容腔11的上端连通;所述冷风通道内设有用于向中部容腔输冷风的制冷输风机2;所述下部热风通道13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中部容腔11的下端连通;所述下部热风通道13内设有向中部容腔11输热风的制热输风机3;所述箱体1的前侧壁与中部容腔1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柜门(图未示);柜门用于打开中部容腔进行常规操作;所述箱体1侧壁与中部容腔箱11对应的位置设有通风口14;所述箱体1顶端外侧壁设有智能控制系统4;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制冷输风机2及制热输风机3均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4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箱体1呈Z型,中部容腔11用于安装各种电子元器件、电线开关,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也安装在中部容腔11中用于感应内部温度和湿度,当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将感应温度过高的信号传递给智能控制系统4,智能控制系统4启动制冷输风机2,通过上部冷风通道12将冷风输送至中部容腔11中,以此降低温度,且冷风从上方吹下,热气流往上走,冷气往下走,降温更加迅速;当温度过低或者中部容腔11中湿气过大时,智能控制系统4启动制热输风机3,热风从下端热风通道13进入中部容腔11,热气流往上走,冷气往下走,升温速度更快,湿气更加容易随着热气上升而从通风口14流走或进入上部冷风通道12中;上述技术方案中,恒温恒湿配电箱不但升温、降温、除湿更加快速,而且制冷输风机2与制热输风机3均未直接设置在中部容腔11中,均与内部电子元器件有一定的安装距离,使得内部电子元气件更加不容易老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容腔11下端与下部热风通道11连接处设有横向的第一单向进风隔板5,所述第一单向进风隔板5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一进风通孔51,所述第一进风通孔51内设有向上的第一单向通气阀门52。第一单向进风隔板5的设置,可以避免冷空气从下部热风通道13中流失,提高了制冷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容腔11上端与上部冷风通道12连接处设有横向的第二单向进风隔板6,所述第二单向进风隔板6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第二进风通孔61,所述第二进风通孔61内设有向下的第二单向通气阀门62。第二单向进风隔板6的设置,避免了热湿气从上部冷风通道12中经过,避免制冷输风机2长时间接触热湿气而降低使用寿命,增加制冷输风机2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中,所述通风口14紧靠第二单向进风隔板6。因为安装了第二进风隔板6,热湿气不能再进入上部冷风通道12中因此,将通风孔14安装在紧靠第二单向进风隔板6的位置,从下方上升的热气便于顺着气体的流向,从上部通风孔14流出,不易有湿气残留;且安装在上方位置,冷空气下沉充满中部容腔11后才会从通风孔14处溢出,从而不影响降温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口14内设有电控阀门7,所述电控阀门7与智能控制系统4电连接。电控阀门7的设置,便于智能控制通风口14的连通与闭合。是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提高了内部升温与降温的效率,节约能源;更加便于维持一个恒温恒湿的内部环境。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4为PLC控制系统。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