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587发布日期:2018-08-08 00:2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速器,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



背景技术:

永磁调速器是通过永磁体的磁力耦合调速,实现电动机和负载的软磁连接,无任何影响电网的谐波产生,可靠性高,并可在高温、低温、潮湿、肮脏、易燃易爆、电压不稳及雷电等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大幅减轻机械振动,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冶金、石化,造纸、市政、舰船、灌溉及采矿等行业。而目前常用的永磁调速器均是通过调整气隙来实现转速调整的,磁路调节器的功率消耗大,且存在扭矩传递能力差、装配难度高、浪费大量稀土资源等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CN2015108084423提出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从保持磁隙不变、改变磁力线的数量入手去设计的永磁调速器,通过控制永磁转子对外展现的磁性大小,从而达到改变转矩的目的。由于采用的是涡流感应原理,能量转换效率低、发热量大,滑差时产生大量的热量。采用磁路调节系统,调节速度慢,反应不灵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灵敏的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包括与输入轴连接的转子、与输出轴连接的分别位于转子圆周内侧和外侧的磁转子和电枢转子;所述的转子包括沿其内圆周面周向分布的绕组线圈A以及沿其外圆周面周向分布的永磁体B;所述的磁转子包括沿其外圆周面周向分布的永磁体A,所述的电枢转子包括沿其内圆周面周向分布的绕组线圈B;所述的绕组线圈B与绕组线圈A同极性串联,且两绕组线圈之间串接有用于电流调节的控制系统,所述的转子及电枢转子上均安装有起到电气连接作用的滑环。转子呈一端开口的圆柱状,其底端连接输入轴,开口端供磁转子插入其内侧;绕组线圈A和永磁体B分别周向布置于转子侧壁的内、外侧面;绕组线圈A、绕组线圈B分别与永磁体A和永磁体B对应设置。调速器原理:转子转动时,绕组线圈A、绕组线圈B对于永磁体A、永磁体B产生相对运动,绕组线圈A、绕组线圈B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通过控制系统调整绕组线圈B与绕组线圈A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可以改变磁转子、电枢转子和转子间的电磁力大小,从而改变传递扭矩的大小,通过扭矩大小的改变来实现转速的调整。

所述的控制系统为串接于绕组线圈B与绕组线圈A的可控硅或MOS管。

所述的转子上分布有绕组线圈A的部分以及电枢转子上分布有绕组线圈B的部分均采用铁芯制成。

所述的输入轴、输出轴位置可互换。即本申请中,也可以采用输出轴连接转子,输入轴连接磁转子和电枢转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电枢绕组可以大大减小转子发热损耗,而通过采用电流控制原理,可以实现调速器调速反应的快速、灵活、稳定,从而使该结构永磁调速器的传递效率大大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控制系统原理图;

其中:1.控制系统,2.永磁体A,3.输入轴,4.绕组线圈A,5.铁芯,6.绕组线圈B,7.输出轴,8.永磁体B,UO2.可控硅或MOS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固定磁隙的永磁调速器,包括与输入轴3连接的转子、与输出轴7连接的分别位于转子圆周内侧和外侧的磁转子和电枢转子;所述的转子包括沿其内圆周面周向分布的绕组线圈A 4以及沿其外圆周面周向分布的永磁体B 8;所述的磁转子包括沿其外圆周面周向分布的永磁体A 2,所述的电枢转子包括沿其内圆周面周向分布的绕组线圈B 6;所述的绕组线圈B 6与绕组线圈A 4同极性串联,且两绕组线圈之间串接有用于电流调节的控制系统1,所述的转子及电枢转子上均安装有滑环。

所述控制系统1为可控硅或MOS管。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轴3、输出轴7位置可互换。

优选的,所述的转子上分布有绕组线圈A 4的部分以及电枢转子上分布有绕组线圈B 6的部分均采用铁芯5制成。

调速过程:磁转子转动时,绕组线圈A 4、绕组线圈B 6与永磁体A、永磁体B产生相对运动,绕组线圈A 4、绕组线圈B 6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通过可控硅或MOS管调整绕组线圈B 6与绕组线圈A 4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可以改变磁转子、电枢转子和转子之间的电磁力大小,从而改变传递扭矩的大小,通过扭矩大小的改变来实现转速的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