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防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0507发布日期:2018-06-30 06:4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电防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噪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机电防噪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企业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现有的电机在工作的时候产生较大的噪声,形成噪音污染,现有的电机防噪做的不好,长期在较大的噪音下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听力有损害,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机电防噪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防噪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电机在工作的时候产生较大的噪声,形成噪音污染,现有的电机防噪做的不好,长期在较大的噪音下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听力有损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电防噪装置,包括底座、吸音筒和弹簧,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有数个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底座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右侧设置有吸音筒,所述吸音筒的左端连接有橡胶垫环,所述吸音筒的右端连通有短管,所述吸音筒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插接于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右侧壁插接有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吸音筒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吸音海绵层,所述套筒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吸音海绵层。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壁设置有轴承,所述螺栓贯穿底座的右侧壁且插接于轴承的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右侧壁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右端与短管连通,所述套筒的外壁开设有数个孔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机电防噪装置,通过吸音筒对使得电机的噪音有效的降低,避免了噪声污染,以及噪声对工作人员带来的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机电防噪装置,通过弹簧的缓冲作用,使得电机在工作时候产生的震动有效的缓解,使得震动产生的噪音有效降低。

3.本实用新型的机电防噪装置,通过螺栓进行调节,使得安装板上安装不同大小的电机,吸音筒能够进行移动而适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电防噪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电防噪装置的吸音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电防噪装置的底座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安装孔;3、支撑块;4、吸音筒;5、短管;6、橡胶垫环;7、安装板;8、第二安装孔;9、弹簧;10、螺栓;11、第一吸音海绵层;12、滑槽;13、滑块;14、轴承;15、第二吸音海绵层;16、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机电防噪装置,包括底座1、吸音筒4和弹簧9,所述底座1的顶部四角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所述底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的底部连接有数个弹簧9的一端,所述弹簧9的另一端和底座1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板7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8,所述安装板7的右侧设置有吸音筒4,所述吸音筒4的左端连接有橡胶垫环6,所述吸音筒4的右端连通有短管5,所述吸音筒4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的底部插接于底座1的顶部,所述底座1的右侧壁插接有螺栓10。

其中,所述吸音筒4包括套筒16,所述套筒16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吸音海绵层11,所述套筒16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吸音海绵层15,通过第一吸音海绵层11和第二吸音海绵层15双层吸音,使得防噪音效果更佳。

其中,所述底座1的顶部右侧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内腔设置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右侧壁设置有轴承14,所述螺栓10贯穿底座1的右侧壁且插接于轴承14的内腔,通过螺栓10进行调节,使得橡胶垫环6能够和电机散热孔紧密贴合。

其中,所述底座1的右侧壁开设有与螺栓10相适配的螺纹孔。

其中,所述套筒16的右端与短管5连通,所述套筒16的外壁开设有数个孔洞。

工作原理:首先将电机安装于安装板7的顶部,然后通过旋转螺栓10通过滑块13带动吸音筒4进行调节,使得橡胶垫环6与电机的散热孔接触,电机的内部产生噪音,通过散热孔穿入吸音筒4,首先通过第一吸音海绵层11对噪音进行吸收,然后通过套筒16外壁的孔洞传至第二吸音海绵层15再次进行吸收,电机本身产生的震动会引起噪音,通过弹簧9的弹性,使得震动有效的被缓解,使得噪音被缓解,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