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压载式全铝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2743发布日期:2018-07-11 04:55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领域,尤其是一种背靠背压载式全铝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产业的大力发展,大型地面电站越来越受到制约,水泥平屋面在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目前在水泥平顶屋搭建光伏系统,需要辅以水泥配重块来保证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配重块的重量不足,当受外部风力影响时,支架系统将产生局部位移或整体位移,从而影响光伏组件的功能或对光伏组件产生破坏,且许多平顶屋顶由于承重能力不足无法安装光伏,而现在市面上的各种压载式光伏支架结构复杂,紧固件规格多,安装性能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背靠背压载式全铝光伏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靠背压载式全铝光伏支架,包括两边的前支座、中间的后支座;后支座的底板中间部分上设有支座管,顶部设置两个T型槽,后支座两个T型槽与其同侧的前支座之间分别对称安装光伏组件,所述后支座高于前支座,使得安装后的光伏组件形成背靠背形式;前支座和后支座均设置在卧轨上,卧轨两边对称设有压载板,压载板上设置有压载块。

一种背靠背压载式全铝光伏支架,所述后支座内部设有A字型加强筋。

一种背靠背压载式全铝光伏支架,所述前支座上端中间处设有T型槽,一端设有限位挡条。

一种背靠背压载式全铝光伏支架,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的底板两端部分厚度相同,且底板中间部分厚度较两端变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普通压载式光伏支架结构复杂、紧固件规格多、安装性能一般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背靠背压载式光伏支架很大程度上降低风力的影响,大幅降低配重块的重量,从而许多原本因承重能力不足而无法安装光伏的屋面也可以实现光伏系统的安装,无斜梁设计与支座的特色内部加强筋设计都大大节省了材料,前后支座的限位挡条设计使组件安装时可快速定位,紧固件标准化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支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支座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支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支座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前支座1、后支座2、卧轨3、压载板4、压载块5、边压块6、中压块7、光伏组件8、限位挡条9、底板10、T型槽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阅图1-6,一种背靠背压载式全铝光伏支架,包括前支座1、后支座2、卧轨3、压载板4、压载块5;前支座1包括底板10,底板10两端部分厚度相同,且底板10两端处各设有一个圆孔,底板10中间部分厚度较两端变薄,底板10中间部分上设有不规则六面体的支座管,支座管内部为加强筋设计,支座管上端中间处设有T型槽11,一端设有限位挡条9,使组件安装时可快速定位;后支座2包括底板和支座管,底板10两端处各设有一个圆孔,底板10中间部分厚度较两端变薄,底板10中间部分上设有支座管,后支座2左右对称,上端中间处设有两个限位挡条9,后支座2上端左右各设有一T型槽11,后支座2内部设有A字型加强筋,内部加强筋设计充分保证薄壁支座的强度,节省材料。前支座1和后支座2均为一体化设计,挤压成型,仅需加工前支座1和后支座2底板10两端的两个圆孔。

前支座1和后支座2通过紧固件穿过底板10两端的圆孔来连接设置在卧轨3上,卧轨3两边对称设有压载板4,压载块5设置在压载板4上,用于将支架压置固定在安装面上。光伏组件8设置在支座上,一边由两个前支座1支撑,另一边由两个后支座2支撑;后支座2高度较前支座1要高,光伏组件8与前支座1、后支座2连接后设置在卧轨3上,借助光伏组件8自身结构的强度,取代斜梁设计,节省材料。

工作原理:

后支座2的两个T型槽11上左右对称设置光伏组件8,光伏组件8的另一端设置在前支座1上,形成背靠背形式布置的光伏组件8,若干块太阳能光伏组件8组成阵列,任意两个相邻的光伏组件8之间设有中压块7,光伏阵列的外侧设有边压块6,边压块6和中压块7通过紧固件与前支座1、后支座2连接。

所述背靠背压载式全铝光伏支架的紧固件采用标准化设计,统一使用M8外六角系列紧固件,使得工作人员安装时仅需一把M8套筒扳手即可,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安装。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