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定光伏板的边压块、中间压块以及光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2737发布日期:2018-07-11 04:55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板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光伏板的边压块和中间压块。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光伏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光伏板多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光伏板支架上,固定件分上、下部件,下部件为固定用底座,该底座上设置有胶垫。上部件为卡压件,该上卡压件设置有胶垫。当光伏板放置在两个部件中间时,上部件和下部件螺钉旋紧固定光伏板。该技术主要缺点是工序繁杂,施加给光伏板的紧固力不均匀,在大规模的工程施工中施工量大,材料相对也较多。

公告号为CN102655382B的光伏装置被作为一种已知的实施例被描述。在该已知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前、后支撑柱上分别设置开口槽,光伏组件的端部插入开口槽内。然而,该已知实施例中,开口槽为上端开放式的。这样,当光伏组件的端部插入开口槽中后,仍需要使用压条配合压紧螺栓的作用来对光伏组件进行固定。如此,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及其安装方式仍较为复杂。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光伏板的边压块、中间压块以及应用该边压块和中间压块的光伏装置,其能够简化光伏板的固定结构,且安装简单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固定光伏板的边压块,包括:与所述光伏板的端部相适配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由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围构形成;当所述光伏板的端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卡口中时,所述第一侧壁面对所述光伏板的端部,所述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分别面对所述光伏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壁背离所述第一卡口的开口方向延伸形成有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用于供紧固螺栓穿设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向下弯折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供紧固螺栓穿设。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壁向上凸起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卡口内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顶固所述光伏板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壁向下凸起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卡口内的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用于顶固所述光伏板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对应所述第一卡口的端部进行圆角处理,从而所述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对应所述第一卡口的端部形成供所述光伏板的端部进入所述第一卡口中的坡口。

一种用于固定光伏板的中间压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之间的两个第二侧壁;两个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限定出两个与所述光伏板的端部相适配的第二卡口,两个所述第二卡口的开口方向相背对;当两个所述第二卡口中分别插设所述光伏板时,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分别面对两个所述光伏板的端部,所述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分别面对所述光伏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顶壁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用于供紧固螺栓穿设。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顶壁的上方的压紧垫片,所述压紧垫片设置有贯穿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设在所述贯穿孔中,所述压紧垫片的两端倾斜向下弯折以顶固所述第二顶壁的上表面。

一种光伏装置,包括:

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倾斜设置;

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边压块,所述边压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边压块通过所述第一卡口分别卡设在所述光伏板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上。

优选地,所述光伏板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上包覆有第一U形胶条,所述第一U形胶条容置在所述第一卡口中。

优选地,所述光伏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光伏板呈矩形板状,从而所述光伏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和下端,以及,相对设置的左端和右端,至少两个所述边压块分别卡设在所述光伏板的上端和下端上;

所述光伏装置还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中间压块,所述中间压块通过所述第二卡口分别卡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光伏板的左端和右端。

优选地,所述光伏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包覆有第二U形胶条,所述第二U形胶条容置在所述第二卡口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固定光伏板的边压块,通过由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围构形成与光伏板的端部相适配的第一卡口,由此形成的第一卡口为半包围式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实际安装时,光伏板的端部只需插入第一卡口中,即可完成对光伏板的固定和安装操作,光伏板的安装较为简单和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固定光伏板的中间压块,通过两个第二侧壁和与两个第二侧壁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二顶壁和第二底壁围构形成与光伏板的端部相适配的第二卡口,由此形成的第二卡口为半包围式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实际安装时,相邻设置的两个光伏板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可以分别插设在第二卡口中,从而可以实现对相邻两个光伏板中间部位的固定和安装操作,光伏板的安装较为简单和方便。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边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边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边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光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光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光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间压块与相邻两个光伏板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边压块固定光伏板形成光伏装置的装配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A至图1C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光伏板的边压块1,其可以包括:与所述光伏板3的端部相适配的第一卡口100,所述第一卡口100由第一侧壁101和与所述第一侧壁101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顶壁102和第一底壁103围构形成;当所述光伏板3的端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卡口100中时,所述第一侧壁101面对所述光伏板3的端部,所述第一顶壁102和第一底壁103分别面对所述光伏板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固定光伏板的边压块1,通过由第一侧壁101和与第一侧壁101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顶壁102和第一底壁103围构形成与光伏板3的端部相适配的第一卡口100,由此形成的第一卡口100为半包围式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实际安装时,光伏板3的端部只需插入第一卡口100中,即可完成对光伏板3的固定和安装操作,光伏板3的安装较为简单和方便。

第一卡口100大致可呈C字形,围构形成第一卡口100的第一侧壁101、第一顶壁102和第一底壁103优选为一体成形。实际中,可以对一钢板实施冲压或者钣金工艺来制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第一卡口100的边压块1。

如图1A所示,第一底壁103背离第一卡口100的开口方向即图1A所示意的向左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延伸部104。结合参阅图3A所示,延伸部104用于与立柱5相连接,以实现边压块1的固定。

进一步地,延伸部104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供紧固螺栓105穿设的连接孔104a,籍此边压块1通过紧固螺栓105实现与立柱5的可拆卸连接。

在图1A所示意的边压块1的实施例中,边压块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作为固定光伏板的上端的上压块。

如图1B所示,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延伸部104可以向下弯折形成有连接部104b,连接孔104a可以设置在连接部104b上。具体的,延伸部104可以先如1B所示意的方向向下弯折,再向右弯折,从而形成连接部104b。结合参阅图3A所示,连接部104b用于与底梁6相连接,以实现边压块1的固定。

在图1B所示意的边压块1的实施例中,边压块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作为固定光伏板的下端的下压块。在该实施例中,当连接部104b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地梁上时,第一卡口100的开口方向倾斜向上。

如图1C所示,第一顶壁10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通孔102b,第一底壁103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02b相对应地第二通孔103b,第一通孔102b和第二通孔103b用于供紧固螺栓穿设,第一通孔102b和第二通孔103b位于第一侧壁101和第一卡口100的开口之间。

结合参阅图3B所示,本实施例的边压块1可以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斜梁7上。在图1C所示意的边压块1的实施例中,边压块1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固定光伏板上端和下端。

进一步地,在图1C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底壁103可以向上凸起形成位于第一卡口100内的第一止挡部102c,第一顶壁102可以向下凸起形成位于第一卡口100内的第二止挡部103c,第二止挡部103c可以与第一止挡部102c相对应,第一止挡部102c和第二止挡部103c可以用于顶固光伏板3的端部,第一止挡部102c和第二止挡部103c位于第一通孔102b/第二通孔103b和第一卡口100的开口之间。

通过在第一卡口100内形成第一止挡部102c和第二止挡部103c,可以对光伏板3的端部进行止挡和限位,从而在光伏板3插设入第一卡口100的过程中,对光伏板3进行定位。

如图1A至图1C所示,第一顶壁102和第一底壁103对应第一卡口100的端部进行圆角处理,从而第一顶壁102和第一底壁103对应第一卡口100的端部形成供光伏板3的端部进入第一卡口100中的坡口102a和103a,籍此,可方便的实现光伏板3的插入,降低光伏板3插入第一卡口100中的阻力。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光伏板的中间压块2,其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之间的两个第二侧壁203;两个所述第二侧壁203与所述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限定出两个与所述光伏板3的端部相适配的第二卡口200,两个所述第二卡口200的开口方向相背对;当两个所述第二卡口200中分别插设所述光伏板3时,两个所述第二侧壁203分别面对两个所述光伏板3的端部,所述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分别面对所述光伏板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固定光伏板的中间压块2,通过两个第二侧壁203和与两个第二侧壁203连接且相对设置的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围构形成与光伏板3的端部相适配的第二卡口200,由此形成的第二卡口200为半包围式结构,结构较为简单。实际安装时,相邻设置的两个光伏板3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可以分别插设在第二卡口200中,从而可以实现对相邻两个光伏板3中间部位的固定和安装操作,光伏板3的安装较为简单和方便。

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大致可呈平行设置,两个第二侧壁203设置在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之间,且两个第二侧壁20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顶壁201上可以设置有位于两个第二侧壁203之间的第三通孔201a,第二底壁202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三通孔201a相对应地第四通孔202a,第三通孔201a和第四通孔202a用于供紧固螺栓204穿设,紧固螺栓204的下端可以旋合螺母(未示出)。

并且,紧固螺栓204外可以套设压紧垫片205,具体的,该压紧垫片205位于第二顶壁201的上方,其设置有贯穿孔205a,紧固螺栓可以穿设在贯穿孔205a中,压紧垫片205的两端倾斜向下弯折以顶固第二顶壁201的上表面。

当螺母旋紧时,压紧垫片205两个倾斜向下弯折的端部可以顶固在第二顶壁201的上表面,从而可以对第二顶壁201施加向下的压紧力,从而将相邻两个光伏板3压紧,实现固定。

同样的,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圆角结构设计,形成便于光伏板3的端部插入的坡口,具体可参见上文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装置,其可以包括:光伏板3,所述光伏板3倾斜设置;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边压块1,所述边压块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边压块1通过所述第一卡口100分别卡设在所述光伏板3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光伏装置可以包括底梁6以及设置在底梁6上的支架,支架至少包括垂直设置在底梁6上的立柱5,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斜梁7,斜梁7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底梁6上,上端固定在立柱5的上端。

光伏板3的下端通过至少一个边压块1固定设置在底梁6或者斜梁7上,上端通过至少一个边压块1固定设置在立柱5的上端,从而实现光伏板3的倾斜设置和安装。

具体的,在图3A所示意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如图1A和图1B所示意的边压块1。并且,在该实施例中,支架不包括斜梁7。其中,图1A所示意的边压块1作为上压块将光伏板3的上端固定在立柱5的上端,图1B所示意的边压块1作为下压块将光伏板3的下端固定在底梁6上。

在图3B所示意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如图1C所示意的边压块1,其数量为至少两个。在该实施例中,支架包括斜梁7。其中至少一个边压块1作为上压块将光伏板3的上端固定在斜梁7的上端,至少一个边压块1作为下压块将光伏板3的下端固定在斜梁7的下端。

边压块1与立柱5的上端或者底梁6的连接方式可参见上文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光伏板3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上包覆有第一U形胶条4,第一U形胶条4容置在第一卡口100中。

第一U形胶条4由具有柔弹性材料制成,且优选具有粘性。第一U形胶条4可以预先包覆在光伏板3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上,然后再将光伏板3的其中一个包覆有第一U形胶条4的端部插入作为下压块的边压块1的第一卡口100中,再将光伏板3的另一个包覆有第一U形胶条4的端部插入作为上压块的边压块1的第一卡口100中,最后利用紧固螺栓固定边压块1,压紧第一U形胶条4,实现对光伏板3的固定。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光伏板3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光伏板3可以成排设置。并且,至少两个光伏板3大致可呈矩形板状,从而光伏板3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和下端,以及,相对设置的左端和右端,至少两个边压块1分别卡设在光伏板3的上端和下端上。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为了对同一排中相邻两个光伏板3进行固定,光伏装置还可以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中间压块2,中间压块2可以通过第二卡口200分别卡设在相邻两个光伏板3的左端和右端上。如此,光伏板3的上下两端通过边压块1固定,左右两端通过中间压块2固定,从而光伏板3文稳固性较佳。

同样的,光伏板3的左端和右端可以分别包覆有第二U形胶条8,第二U形胶条8容置在第二卡口200中。

第二U形胶条8可以参见上文对第一U形胶条4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边压块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作为上下压块的边压块1各至少为一个。具体的,如图4A所示意的实施例中,边压块1的长度较长,作为上下压块的边压块1可以各为一个。

或者,如图4B所示意的实施例中,边压块1的长度较短,作为上下压块的边压块1可以各为两个,即通过设置多个边压块1来弥补长度的不足。

或者,如图4C所示意的实施例中,可以将长度较长的边压块1,以及,长度较短的边压块1组合起来使用,即长度较长的边压块1可以配置为一个,长度较短的边压块1可以配置为两个。

如图6A至图6D所示,下面介绍利用如图1C所示的实施例的边压块1以及包括有斜梁7的支架来固定光伏板以形成光伏装置的装配过程。

如图6A所示,首先,将至少一个边压块1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斜梁7的下端,此时,该作为下压块的边压块1的第一卡口100倾斜向上;

如图6B所示,然后,将光伏板3包覆有第一U形胶条4的下端插入该作为下压块的边压块1的第一卡口100中;

如图6C所示,随后,将至少一个边压块1作为上压块,将该作为上压块的边压块1的第一卡口100卡入光伏板3包覆有第一U形胶条4的上端;

如图6D所示,最后,将该作为上压块的边压块1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斜梁7的上端,即完成光伏板3的固定以及安装。

由此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边压块1进行光伏板3的固定和安装较为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压块1和中间压块2所包含的第一卡口100和第二卡口200实质上是相同的。同样的,围构形成第一卡口100的第一侧壁101、第一顶壁102和第一底壁103,与,围构形成第二卡口200的第二侧壁203、第二顶壁201和第二底壁202也是相同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术语“第一”、“第二”仅是为了描述目的,以及,区分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相同特征或者对象,以便于读者能更好的理解两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能籍此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特征或者对象的不同。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边压块1和中间压块2共同包含了卡口以及围构形成卡口的侧壁、顶壁和底壁等特定技术特征。区别在于,边压块1和中间压块2所包含的卡口以及侧壁的数量的不同。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1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