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供电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9640发布日期:2018-07-25 00:2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供电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户外出行所需的电力、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便于携带的移动储能电源越来越得到普及,移动储能电源一般由储能电池组、保护电路和输入输出口构成。而在不同环境的使用中,电源频繁的被提起以及放下,电源频繁受到震荡的力,易于对电源内部元件造成损坏,造成电源内部元件电路脱线以及元器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供电电源,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移动电源容易因为外界碰撞而造成内部电路脱线以及元器件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储能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储能机构包括包括蓄电池和充放电控制板;所述充放电控制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蓄电池的充放电;

减震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若干个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设置于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减震单元包括减震板和减震弹性组件,所述减震弹性组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板一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另一面与所述蓄电池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弹性组件包括固定座、弹性复位件和活动杆,所述固定座为一端开口的筒状,所述活动杆通过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固定座的内底面相抵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散热孔,所述挡板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穿过所述壳体并突出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顶角设置有加强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边上设置有弹性软垫。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单元的数量为6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移动供电电源,使用时,减震机构能够吸收外部环境对移动电源的冲击力,减少冲击力对电源内部电路或者元器件的损坏,增长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供电电源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供电电源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供电电源的减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壳体100、储能机构200、蓄电池210、充放电控制板220、减震单元300、减震板310、减震弹性组件320、固定座321、弹性复位件322、活动杆323、散热孔110、把手121、加强边130、加强筋1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考图1-4,实施例中,一种移动供电电源,包括壳体100、储能机构200和减震机构。所述壳体100内开有型腔,所述储能机构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包括包括蓄电池210和充放电控制板220;所述充放电控制板220与所述蓄电池21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蓄电池210的充放电。所述充放电控制板220上设置有直流充电口和三口输出口。

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包括若干个减震单元300,所述减震单元300设置于所述蓄电池210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之间。所述减震单元300包括减震板310和减震弹性组件320,所述减震弹性组件320一端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板310一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板310另一面与所述蓄电池210可拆卸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当所述移动供电电源由于外部碰撞或摔落时,所述减震单元300可以吸收所述壳体100对所述储能机构200的冲击力,可以减少冲击力对所述储能机构200的损害,保护所述蓄电池210不受碰撞,保护所述充放电控制板220上的元器件不受碰撞,增长了所述移动供电电源的使用寿命。所述减震板310与所述蓄电池210可拆卸连接,方便之后更换电池,使用方便。

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弹性组件320包括固定座321、弹性复位件322和活动杆323,所述固定座321为一端开口的筒状,所述活动杆323通过所述弹性复位件322与所述固定座321的内底面相抵接。所述弹性复位件322为圆柱弹簧,所述减震单元300结构简单,且所述固定座321为一端开口的筒状,限制所述活动杆323的震动方向,所述活动杆323只能在所述固定座321的轴向方向上震动,增大了所述储能机构200的稳定性,减少震动,所述蓄电池210与所述充放电控制板220之间的连接电路受到较少的震动,也不易出现因为震动而造成的电路损坏。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单元300的数量为6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蓄电池210的六个面,能够全方位的保证吸收对所述储能机构200的冲击力,减少损坏。

请参考图1-4,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10。所述散热孔110用于当所述壳体100内部温度过高时,热量可从所述散热孔110出散发出去,防止所述蓄电池210和所述充放电控制板220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线路老化或者使用寿命减少的情况发生。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散热孔110,所述挡板设置有把手121,所述把手121穿过所述壳体100并突出于所述壳体100的外部。所述挡板通过滑轨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在冬天或者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所述把手121调整所述挡板与所述散热孔110的相对位置,使所述散热孔110关闭,减少热量的散发,提高所述蓄电池210的放电能力。

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顶角设置有加强边130。所述加强边130用于加强所述壳体100的顶角的强度。由于所述壳体100的顶角最容易因为受到碰撞而遭到损坏,所以顶角上设置有所述加强边130,一方面可以减少所述顶角因为碰撞而造成的损坏,另一方面所述加强边130也可以避免顶角的尖锐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移动供电电源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防滑能力,所述加强边130上设置有弹性软垫。由此,所述移动供电电源可以放置在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上,另一方面所述弹性软垫也可以进一步吸收因为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增长所述移动供电电源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140,若干个所述加强筋140交错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外侧壁上,所述加强筋140用于加强所述壳体100的外侧壁上的强度,增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