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2272发布日期:2018-07-04 08:1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属于微电网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开发和延伸微电网能够充分促进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是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使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062966.8的一种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采用并网保护终端实现并网点异常保护,控制并网点开关,提供并离网切换指令,采用源荷平衡控制终端实现微电网在并离网运行时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出力、储能系统功率、备用电源的出力与负荷的有功功率的总体平衡,该实用新型还采用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当微电网外部发生异常时,能够实现不断电进行并离网平滑切换、在失去配电网供电的情形下,微电网可平滑过渡到离网运行,有效保障针对微电网内负荷的供电可靠性,但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传统的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在使用时散热性能较差,在使用时内部电路板快速升温却无法及时散热,容易使内部电器元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导致电器元件快速老化,缩短装置使用寿命,装置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传统的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在使用时散热性能较差,在使用时内部电路板快速升温却无法及时散热,容易使内部电器元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导致电器元件快速老化,缩短装置使用寿命,装置实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其结构包括产品铭牌、开关按钮、固定螺栓安装孔、交换器外壳、散热孔、电源线密封套、输入电源线、电源指示灯、输出电源线、散热降温装置、PCB电路板、电容、绕线电感,所述开关按钮嵌套于交换器外壳正面左端,所述电源指示灯嵌套于交换器外壳右侧表面中间,所述电源线密封套嵌套于交换器外壳右侧电源指示灯左右两端,所述PCB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交换器外壳内部,所述输入电源线与输出电源线贯穿连接于电源线密封套中间且一端与PCB电路板焊接在一起,所述散热降温装置通过螺纹连接于PCB电路板上表面左端,所述电容焊接于PCB电路板上散热降温装置右侧,所述绕线电感位于电容右侧,所述散热降温装置由散热叶片、风扇保护外壳、马达支撑架、导热散热片、固定螺栓、电源导线、驱动马达组成,所述固定螺栓穿过风扇保护外壳与导热散热片上表面四个角并与PCB电路板上表面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马达支撑架焊接于风扇保护外壳底部,所述驱动马达嵌套于马达支撑架上表面中间,所述散热叶片通过螺栓固定于驱动马达上方,所述电源导线焊接于驱动马达右侧且穿过风扇保护外壳右侧表面与PCB电路板焊接在一起,所述导热散热片底面紧贴于PCB电路板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铭牌底面通过胶连接于交换器外壳上表面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PCB电路板与交换器外壳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螺栓安装孔贯穿连接于交换器外壳底面四个角。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等距均匀贯穿连接于交换器外壳上开关按钮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指示灯为LED灯材质,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散热片为钢铝复合材质,散热效果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通过安装有散热降温装置,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在使用时可以针对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快速散热,避免内部电器元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导致电器元件快速老化,有效的延长了装置使用寿命,提高装置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降温装置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产品铭牌-1、开关按钮-2、固定螺栓安装孔-3、交换器外壳-4、散热孔-5、电源线密封套-6、输入电源线-7、电源指示灯-8、输出电源线-9、散热降温装置-10、PCB电路板-11、电容-12、绕线电感-13、散热叶片-1001、风扇保护外壳-1002、马达支撑架-1003、导热散热片-1004、固定螺栓-1005、电源导线-1006、驱动马达-10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其结构包括产品铭牌1、开关按钮2、固定螺栓安装孔3、交换器外壳4、散热孔5、电源线密封套6、输入电源线7、电源指示灯8、输出电源线9、散热降温装置10、PCB电路板11、电容12、绕线电感13,所述开关按钮2嵌套于交换器外壳4正面左端,所述电源指示灯8嵌套于交换器外壳4右侧表面中间,所述电源线密封套6嵌套于交换器外壳4右侧电源指示灯8左右两端,所述PCB电路板11通过螺栓固定于交换器外壳4内部,所述输入电源线7与输出电源线9贯穿连接于电源线密封套6中间且一端与PCB电路板11焊接在一起,所述散热降温装置10通过螺纹连接于PCB电路板11上表面左端,所述电容12焊接于PCB电路板11上散热降温装置10右侧,所述绕线电感13位于电容12右侧,所述散热降温装置10由散热叶片1001、风扇保护外壳1002、马达支撑架1003、导热散热片1004、固定螺栓1005、电源导线1006、驱动马达1007组成,所述固定螺栓1005穿过风扇保护外壳1002与导热散热片1004上表面四个角并与PCB电路板11上表面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马达支撑架1003焊接于风扇保护外壳1002底部,所述驱动马达1007嵌套于马达支撑架1003上表面中间,所述散热叶片1001通过螺栓固定于驱动马达1007上方,所述电源导线1006焊接于驱动马达1007右侧且穿过风扇保护外壳1002右侧表面与PCB电路板11焊接在一起,所述导热散热片1004底面紧贴于PCB电路板11上表面,所述产品铭牌1底面通过胶连接于交换器外壳4上表面中间,所述PCB电路板11与交换器外壳4相互平行,所述固定螺栓安装孔3贯穿连接于交换器外壳4底面四个角,所述散热孔5等距均匀贯穿连接于交换器外壳4上开关按钮2右侧,所述电源指示灯8为LED灯材质,使用寿命长,述导热散热片1004为钢铝复合材质,散热效果强。

本专利所述的驱动马达1007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从而带动扇叶进行转动。

在进行使用时,将散热降温装置10的固定螺栓1005穿过风扇保护外壳1002与导热散热片1004上表面四个角并与PCB电路板11上表面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电源导线1006焊接于驱动马达1007右侧且穿过风扇保护外壳1002右侧表面与PCB电路板11焊接在一起,导热散热片1004底面紧贴于PCB电路板11上表面,在使用时PCB电路板11上的热量通过导热散热片1004向上传导,驱动马达1007带动散热叶片1001进行转动,加快自然风流速,达到散热效果,因此,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在使用时可以针对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快速散热,避免内部电器元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导致电器元件快速老化,有效的延长了装置使用寿命,提高装置实用性。

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传统的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在使用时散热性能较差,在使用时内部电路板快速升温却无法及时散热,容易使内部电器元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导致电器元件快速老化,缩短装置使用寿命,装置实用性差,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通过安装有散热降温装置,基于背靠背交直流变换器的微电网结构在使用时可以针对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快速散热,避免内部电器元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导致电器元件快速老化,有效的延长了装置使用寿命,提高装置实用性,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固定螺栓1005穿过风扇保护外壳1002与导热散热片1004上表面四个角并与PCB电路板11上表面左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马达支撑架1003焊接于风扇保护外壳1002底部,所述驱动马达1007嵌套于马达支撑架1003上表面中间,所述散热叶片1001通过螺栓固定于驱动马达1007上方,所述电源导线1006焊接于驱动马达1007右侧且穿过风扇保护外壳1002右侧表面与PCB电路板11焊接在一起,所述导热散热片1004底面紧贴于PCB电路板11上表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