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8389发布日期:2018-07-13 19:5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管在过伸缩缝、沉降缝(以下简称变形缝)时的做法,通常是按照《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DJ6-402图或《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图册》M1-28的做法图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施工前由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等各部门仔细考虑,并将系统线路尽量安排在变形缝的两侧,使电管在通过变形缝机会减少到最少限度;常规系统线路都通过明敷桥架敷设,但在工程中常遇到因需要增加一段控制线路、电源等通过建筑变形缝时,其做法如图1所示,多数采用电管2'一端固定,另一端活动的敷设方式。图1是该图册、图集两相同标准的做法简图,实际上并无法按该图在现场实施。这是因为从图1接线盒1'栓固盖板的四个孔,表明所画的是接线盒平面图、并预埋在没有画出变形缝砼梁的剖面图内,当按此施工则无法对已经埋入垂直于砼梁内的接线盒的平面盒盖启闭,并在盒内进行穿拼装线或拆卸维修等作业。

因此,我们在实际进行现场施工时,是按图2进行施工(即将图1的接线盒1'由水平方向旋转90度纵向),将图1在侧面开有长孔的接线盒改用在接线盒盖板11'上开孔,使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接线盒的电管2'经变形缝3'伸入盖板开有长孔12'的另一个接线盒内,经这种改进后,实施后既可满足设计者愿意图,又能保持实践沉降、伸缩活动。

一般变形缝宽仅在40-120mm之间,当发生不均匀变形时,有时变形缝的宽度将小于40mm,连手都不能伸入变形缝作业的情况,更谈不上穿拼线或用螺丝刀锁紧接线盒盖板。即使已按图2施工后今后不必作任何处理,也会有建筑尘土、水、小动物(例如壁虎、蟑螂、蚂蚁、小飞蛾、小虫)等沿墙壁由盖板处(按图集是画在接线盒体侧壁)的长孔进入接线盒内的隐患。另外,假设已能实现对图集的设想进行顺利地安装,也无法对垂直埋入砼梁内接线盒进行穿拼配线调整,直接影响了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另外,由于接线盒1'和电管2'是在施工过程中即进行预埋设置,在施工期间,一旦有重物落入建筑物变形缝3'中,则容易导致电管2'受损折或断裂,从而导致后期无法进行后期的穿拼配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包括两组防护体和第一防护套管,两组防护体分别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的砼梁内;各防护体分别包括接线盒、接续套管、一端带喇叭口的喇叭口套管;在接线盒底上设有第一开口,喇叭口套管的喇叭口所在一端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两侧砼梁的相对内侧面上;接续套管的一端与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接通,接续套管的另一端与接线盒上的第一开口接通;第一防护套管贯穿变形缝及在两侧砼梁内所预埋的两组防护体,且该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的承插口与接续套管一端连接,接续套管的另一端与接线盒的第一开口的承插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两组防护体的接线盒对称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处的两砼梁内;所述接线盒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预埋于建筑物砼楼板内的电管在砼梁内的终端相连接;所述接线盒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一侧敞口或设有第三开口,其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处砼梁的两外侧面上,并配置有可开启的面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防护套管,该第二防护套管套在所述第一防护套管内,且其两端分别伸入两接线盒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的接线盒和/或喇叭口套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电缆胶泥或玻璃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套管上设有滴水孔,所述滴水孔位于所述第一防护套管的中间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盒和/或喇叭口套管为金属体,做接地处理,并与楼板钢筋做SEB等电位联结;所述第一防护套管为刚性套管、第二防护套管为刚性套管或柔性套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两防护体和第一防护套管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的防水、防小动物的效果较佳,且从变形缝的墙面渗出或流下的水在喇叭口套管的喇叭口的作用下不会进入接线盒内;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落入建筑物变形缝中的重物不会导致喇叭口套管断折、受损或破坏;

2、所述的第一防护套管,因套管短且两侧胶泥或玻璃胶的软固定而不易变形、受损;其中间开有滴水孔,即使因变形使第一防护套管受损时,也能防止水进入接线盒内、并及时排出该第一防护套管内积水。此采用具有多重保护的第一防护套管与封堵等措施,克服并消除了现有图集、图册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开口所产生的隐患;使第一防护套管不仅满足建筑物沉降、伸缩的要求,还便于更换、维护。

3、置于建筑物变形缝处砼梁内的接线盒与第一开口相对的一侧敞口或设有第三开口,并配置有可开启的面板,使工作人员便于在建筑物砼梁外侧(无需通过变形缝)进行穿拼配线,并且便于后期线路维修、保养。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管经建筑物变形缝的做法简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电管经建筑物变形缝的做法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防护体的分解示意图(含第一、第二防护套管);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口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两防护体在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两防护体、第一防护套管在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在安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防撞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3~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包括两组防护体和第一防护套管9、第二防护套管10,两组防护体分别对称预埋在建筑物变形缝3处两侧的砼梁2内;各防护体分别包括:接线盒5、接续套管6、一端带喇叭口71的喇叭口套管7;接线盒5盒底上设有第一开口51,喇叭口套管7的喇叭口71所在的一端明露于建筑物变形缝3处两侧砼梁的相对内侧面上;喇叭口套管7、接续套管6、接线盒5及其第一开口51均置于建筑物变形缝3处两侧的砼梁2内;喇叭口套管7的平口端接通接续套管6的一端,接续套管6的另一端与接线盒5盒底上的第一开口51相连接,调整接续套管长度,使各防护体两侧与各砼梁宽度相适配。第一防护套管9贯穿变形缝3及预埋在砼梁2内的两防护体,即第一防护套管9从变形缝3处一侧砼梁2内的接线盒5的第一开口51的承插口插入,通过变形缝3并穿过露出砼梁2内侧相对称的两个喇叭口套管7的喇叭口71,到另一侧砼梁2内的接线盒5盒底的第一开口51处,使分别预埋在变形缝3两侧砼梁2内的防护体串联并组合为一体。第一防护套管9的长度与两接线盒5的第一开口51的间距适配,第二防护套管10置于第一防护套管9内,其长度与间距和第一防护套管9相同,该两个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的接线盒5和喇叭口套管7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具体为电缆胶泥73,或者也可以采用玻璃胶填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套管7的平口端的承插口72与接续套管6的一端接通,接续套管6的另一端与接线盒5的第一开口51的承插口相连接,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5盒底的第一开口51设置预埋并连接在建筑物变形缝3处砼梁2内的接续套管6的一侧;所述接线盒5盒体侧壁还设有第二开口52,该第二开口52与预埋于建筑物砼梁2并砼楼板1内的电管4的终端在砼梁2内通过锁母相连接,且当其为金属材料时电管4、接线盒、喇叭套管7等应做接地8处理,并与楼板钢筋做SEB等电位联结;该电管4终端通过锁母41锁固于接线盒5盒体侧壁第二开口52的敲落孔上。所述接线盒5于建筑物变形缝3处砼梁外的一侧敞口,通过承耳531与装饰面板53固定。所述接线盒盒底的第一开口51通过设置DN32(内径为32mm)的敲落孔来实现,接线盒侧壁的第二开口52通过设置DN15~DN25的敲落孔来实现。当不使用第一开口51时,仅使用第二开口52可作常规接线盒使用。

本实施例中,两防护体的长度与变形缝3处每侧的砼梁2的宽度基本一致,喇叭口套管7的喇叭口71所在的一端,外露于变形缝3处砼梁2内侧面上,喇叭口套管的平口端为与接续套管6一端相连接的承插口;接续套管6的另一端与预埋变形缝处3砼梁2内的接线盒5底部的第一开口51的承插口插接;接线盒5与第一开口51相对的一侧敞口,并面向变形缝3处砼梁2外侧,方便后续穿拼线、维修等作业。

本实施中,所述第二防护套管10两端分别伸入两接线盒5的第一开口51的承插口内。该第二防护套管10与电管4的管径相同且小于第一防护套管9的管径,并满足管内所穿配线截面总和不小于电管横断面积40%的要求,并能与暗配管线的线径适配;第一防护套管9的管径不大于DN32,并与第一开口51的承插口相适配,以免破坏砼梁结构。第一防护套管9和第二防护套管10均可以采用刚性套管,也可以采用柔性套管,优选采用防液型的柔性套管,是对线路的第二道防护。所述第一防护套管9上设有滴水孔91,具体该滴水孔91位于第一防护套管9的中间底部。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接线盒5、喇叭口套管7为金属体时,需做接地8处理,并与楼板钢筋做SEB局部等电位联结。

所述第一防护套管9采用与两侧砼梁同长的短管,其两端采用可塑性强的电缆胶泥73(或者玻璃胶)做软式固定的密封填料,能满足第一防护套管9随建筑物伸缩、沉降的变形要求,使第一防护套管不容易受损折等变形。当防护体为金属体时,需在变形缝3处的墙壁中间焊接(钢筋)接地线,且接地线要适当长一些,防腐后用脚踏入变形缝3中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安装方法为: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先将两组防护体进行预埋处理,如图6所示;建筑物施工完毕后,穿线前将第一防护套管9贯穿过变形缝3及预埋在与之相连的两砼梁2内的两组防护体中,并在第一防护套管9与接线盒5、喇叭口套管7之间设置电缆胶泥73(或玻璃胶)封堵,如图7所示;进行穿拼配线时,根据实际需要在第一防护套管9内插入第二防护套管10,如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安装简便、不留隐患,其第一防护套管9、第二防护套管10,以及喇叭口套管7的喇叭口71和电缆胶泥或玻璃胶73组成多道密封,防水效果显著,且能够完全杜绝小动物进入。当建筑物变形缝3处两侧的墙面渗水或有水落下时,在喇叭口套管7的喇叭口71的作用下不会进入接线盒5内,且在施工过程中落入建筑物变形缝3中的重物不会砸到喇叭口套管7而导致喇叭口套管7断裂、损折,如图9所示。当建筑物在变形缝3上下两侧的左右两端均有两堵墙阻碍时,或因设备安装跨在建筑物变形缝3处上安装有生产线而无法作业时,可通过两组防护体及第一防护套管9进行对话、沟通信息与维护;安装运行后,由于第一、第二防护套管长度短(仅有两侧砼梁及变形缝宽度),且两端又是软固定,第一、第二防护套管能随之变动或固定脱落,变形时不易受损;当发生受损时,第一防护套管两侧的密封及其所设的滴水孔,有防积水进入接线盒内的作用,第二防护套管为第一防护套管的第二道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在建筑物变形缝两侧的砼梁内分别预埋一组所述防护体,调整接续套管长度,使各防护体两侧与各砼梁宽度相适配;

2)在建筑物施工完毕后,穿线前将第一防护套管从其中一接线盒的第一开口插入,并穿过变形缝处及预埋于其两砼梁内的两喇叭口套管和建筑物变形缝,到达另一个接线盒的第一开口处;

3)对第一防护套管与各防护体的接线盒和/或喇叭套管之间的间隙做密封处理,用于防尘土、水、小动物(例如壁虎、蟑螂、蚂蚁、小飞蛾、小虫)进入;

4)将第二防护套管穿过所述第一防护套管内,并调整该第二防护套管的长度,使其两端分别伸入两接线盒内,当第一防护套管受损时,第二防护套管是对导线的第二道防护。

当接线盒和/或喇叭口套管为金属体时,本装置必须在变形缝处两侧所预埋的防护体做用于消除、降低、均衡电位差的接地处理,并与楼板钢筋做SEB等电位联结。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