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8388发布日期:2018-07-13 19:5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镭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镭射转移纸是最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新型包装纸,可用于印刷烟包、酒包、化妆品和果蔬的高档包装。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包装材料的防霉保鲜要求日益提高。然而目前的镭射转移纸的防霉保鲜效果较差,尤其是对于果蔬的防霉保鲜效果较差,导致保藏时间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霉保鲜效果更佳的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包括原纸层、背涂层、胶水层、镀铝层、镭射转移层及清漆层,所述背涂层和所述胶水层分别设于所述原纸层的背面和正面,所述镀铝层、所述镭射转移层及所述清漆层依次设于所述胶水层上,所述背涂层、所述胶水层、所述镭射转移层及所述清漆层中的一层或多层所用原料采用防霉保鲜涂料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所述防霉保鲜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部分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20~40份、聚乙烯醇10~20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10~20份、防霉剂5~10份及溶剂5~10份。

上述防霉保鲜涂料中部分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聚乙烯醇及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三者具有较好的协调作用提高了涂层的致密性,减少了孔隙,可有效保持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内水分的恒定。而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部分水解后有利于增加其与聚乙烯醇、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和防霉剂的互溶性,从而提高防霉效果,使得防霉剂嵌入到涂层树脂形成的网格中,阻止霉菌生长。上述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采用上述组分的防霉保鲜涂料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背涂层、胶水层、镭射转移层及清漆层中的一层或多层所用原料,使得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具有较好的防霉和防潮保鲜功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涂层的原料中含有30wt%~95wt%的所述防霉保鲜涂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漆层的原料中含有30wt%~95wt%的所述防霉保鲜涂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水层的原料中含有50wt%~95wt%的所述防霉保鲜涂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镭射转移层的原料中含有30wt%~50wt%的所述防霉保鲜涂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霉保鲜涂料中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部分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的水解度为40%~6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霉剂选自双乙酸钠、山梨酸钾、山梨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钠、丙酸钙、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钾、水杨酸钠、水杨菌胺、十二烷基丙氨酸、异维生素c钠、异噻唑啉酮、对羟基苯甲酸酯及溶菌霉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霉保鲜涂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环烯醚萜类化合物2~10份及抗生素2~10份。

上述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防霉保鲜涂料的各组分混合,制得所述防霉保鲜涂料;

在原纸层的背面形成背涂层;

在基膜上涂布所述镭射转移层的原料并通过镭射模压形成所述镭射转移层,再于所述镭射转移层上真空镀铝形成所述镀铝层,得到所述转移膜;

将所述转移膜以所述镀铝层与所述原纸层的正面通过所述胶水层复合,并除去所述基膜;

在所述镭射转移层上形成清漆层,得到所述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

其中,所述背涂层、所述胶水层、所述镭射转移层及所述清漆层中的一层或多层所用原料采用防霉保鲜涂料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一实施方式的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10,包括原纸层110、背涂层120、胶水层130、镀铝层140、镭射转移层150及清漆层160。背涂层120和胶水层130分别设于原纸层110的背面和正面,镀铝层140、镭射转移层150及清漆层160依次设于胶水层130上。

背涂层120、胶水层130、镭射转移层150及清漆层160中的一层或多层所用原料采用防霉保鲜涂料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

防霉保鲜涂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部分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20~40份、聚乙烯醇10~20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10~20份、防霉剂5~10份及溶剂5~10份。

上述防霉保鲜涂料中部分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聚乙烯醇及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三者具有较好的协调作用提高了涂层的致密性,减少了孔隙,可有效保持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10内水分的恒定。而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部分水解后有利于增加其与聚乙烯醇、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和防霉剂的互溶性,从而提高防霉效果,使得防霉剂嵌入到涂层树脂形成的网格中,阻止霉菌生长。此外,该防霉保鲜涂料与背涂层120、胶水层130、镭射转移层150及清漆层160各对应的涂料互溶性后。

上述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10,采用上述组分的防霉保鲜涂料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背涂层120、胶水层130、镭射转移层150及清漆层160中的一层或多层所用原料,使得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10具有较好的防霉作用和防潮保鲜功效,

优选地,背涂层120、胶水层130、镭射转移层150及清漆层160中的所用原料均采用防霉保鲜涂料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具体地,溶剂选自水和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背涂层120的原料中含有30wt%~95wt%的防霉保鲜涂料。进一步地,背涂层120的原料中含有35wt%~40wt%的防霉保鲜涂料。具体在一实施例中,背涂层120中剩余组分为清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胶水层130的原料中含有50wt%~95wt%的防霉保鲜涂料。进一步地,胶水层130的原料中含有60wt%~70wt%的防霉保鲜涂料。具体在一实施例中,胶水层130中剩余组分为水性丁苯乳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镭射转移层150的原料中含有30wt%~50wt%的防霉保鲜涂料。进一步地,镭射转移层150的原料中含有40wt%~45wt%的防霉保鲜涂料。具体在一实施例中,镭射转移层150中剩余组分为纤维素转移涂料,该纤维素转移涂料按重量份数计由醋酸乙酯20~30份、醋酸丁酯5~15份、丁酮20~30份、丙二醇甲醚5~15份及醋酸正丙酯5~15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清漆层160的原料中含有30wt%~95wt%的防霉保鲜涂料。进一步地,清漆层160的原料中含有35wt%~40wt%的防霉保鲜涂料。具体在一实施例中,清漆层160中剩余组分为清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霉保鲜涂料中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组合。优选地,在所述防霉保鲜层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质量比为1: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部分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的水解度为40%~6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霉剂选自双乙酸钠、山梨酸钾、山梨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钠、丙酸钙、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钾、水杨酸钠、水杨菌胺、十二烷基丙氨酸、异维生素c钠、异噻唑啉酮、对羟基苯甲酸酯及溶菌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防霉保鲜层中的防霉剂为丙酸钙。丙酸钙不仅具有良好的抗真菌作用,能够防止马铃薯芽孢杆菌和霉菌生长,且含有钙离子的丙酸钙能够增强防霉保鲜涂层的致密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霉保鲜涂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环烯醚萜类化合物2~10份。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和部分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的互溶性好,且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和防霉剂结合使用,可提高霉菌等微生物对防霉剂的敏感性,且使霉菌等微生物对防霉剂丙酸钙的敏感性提高尤为明显,从而提高防霉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实施方式的上述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防霉保鲜涂料的各组分混合,制得防霉保鲜涂料。

具体地,混合的条件为40~60℃下混合1~2h即可。

步骤s2:在原纸层的背面形成背涂层。

步骤s3:在基膜上涂布镭射转移层的原料并通过镭射模压形成镭射转移层,再于镭射转移层上真空镀铝形成镀铝层,得到转移膜。

具体地,镭射模压的温度为80~100℃。

步骤s4:将转移膜以镀铝层与原纸层的正面通过胶水层复合,并除去基膜。

具体地,步骤s4通过三辊上胶方式复合。

步骤s5:在镭射转移层上形成清漆层,得到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

其中,背涂层、胶水层、镭射转移层及清漆层中的一层或多层所用原料采用防霉保鲜涂料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

具体地,背涂层、胶水层及清漆层在相应的涂料涂覆后进行烘干的条件为80~100℃烘干5~10s。

具体地,在步骤s5后冷却收卷即可。

上述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具有较好的防霉和防潮保鲜功效。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将水解度为4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20份、聚乙烯醇15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20份、丙酸钙5份、环烯醚萜类化合物8份及水5份于60℃下混合1h混合,制得防霉保鲜涂料。其中,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质量比为1: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

在原纸层的背面涂覆背涂层的原料并经烘干形成背涂层。其中,背涂层的原料中含有35wt%的防霉保鲜涂料,背涂层中剩余组分为清漆;烘干的条件为90℃烘干5s。

在基膜上涂布镭射转移层的原料并通过镭射模压形成镭射转移层,再于镭射转移层上真空镀铝形成镀铝层,得到转移膜。其中,镭射转移层的原料中含有45wt%的防霉保鲜涂料,镭射转移层中剩余组分为纤维素转移涂料,该纤维素转移涂料按重量份数计由醋酸乙酯30份、醋酸丁酯15份、丁酮20份、丙二醇甲醚10份及醋酸正丙酯10份;镭射模压的温度为95℃。

采用三辊上胶的方式将转移膜以镀铝层与原纸层的正面通过胶水层的原料复合,并进行烘干后,除去基膜。其中,胶水层的原料中含有60wt%的防霉保鲜涂料,胶水层中剩余组分为水性丁苯乳液;烘干的条件为100℃烘干10s。

在镭射转移层上涂覆清漆层的原料并经烘干形成清漆层,得到防霉保鲜镭射转移纸。其中,清漆层的原料中含有40wt%的防霉保鲜涂料,清漆层中剩余组分为清漆;烘干的条件为80℃烘干8s。

实施例2~9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背涂层、胶水层、镭射转移层及清漆层中的所用原料采用防霉保鲜涂料替代的质量百分含量不同。

表1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得防霉保鲜涂料的步骤,具体如下:将水解度为5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30份、聚乙烯醇10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15份、丙酸钙8份、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0份及乙醇8份于40℃下混合2h混合,制得防霉保鲜涂料。其中,防霉保鲜涂料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质量比为1: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得防霉保鲜涂料的步骤,具体如下:将水解度为65%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40份、聚乙烯醇20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10份、异噻唑啉酮10份及水10份于50℃下混合1h混合,制得防霉保鲜涂料。其中防霉保鲜涂料中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背涂层中防霉保鲜涂料的含量为0。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防霉保鲜涂料中水解度为4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替换未水解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水解度为4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类共聚物的份数为60份。

于市场上挑选购买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且成熟度相近的桃子,分别使用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3制备得到的防霉保鲜膜各包装10个桃子,于室温条件下贮藏。贮藏14天后测定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桃子的平均腐烂率,根据桃子腐烂部分的质量百分比,腐烂率分为0~5级,0级为无腐烂,1级为20%以下,2级为20%~40%,3级为40%~60%,4级为60%~80%,5级为80%~100%。此外,贮藏14天后测定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桃子的失重率;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