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配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7427发布日期:2018-06-26 06:5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配送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能方便电力管理的工作人员,更加快捷的对电力进行输送和控制,从而提高了电力输送和电力设备检修的效率,但是现在的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有以下的缺陷:一、目前的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不能进行对电力输送或者连接时进行临时扩充,在需要加大电路供电量时,不能进行快捷的搭建和电力的输送,降低了装置的便捷性能,二、现在的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对装置操控的也不够快捷,大多数都为手动控制,同时在进行电力中断时也比较麻烦,极大地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配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配送系统,包括电力管理主体、支撑主板和电力分配主体,所述支撑主板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电力管理主体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的上端面,所述电力管理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外端面嵌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电力管理主体的外端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连接线缆,所述电力管理主体通过连接线缆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接杆,所述支撑连接杆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电力分配主体,所述电力分配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微型电机,所述第二微型电机的侧端面四角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微型电机背离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外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控制器,所述第二微型电机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有接线板,所述接线板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侧端面滑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连接支板,所述连接支板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连接卡板,所述两组防护外壳连接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微型电机,所述第一微型电机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电动伸缩杆,且对称分布的连接卡板与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外端面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连接杆共设有四组,且均匀等距分布在支撑主板的侧端面四角。

优选的,所述接线板、防护外壳和接线孔的外端面均均匀等距开设有接线孔。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与中央处理器进行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电动机控制器与第一微型电机和第二微型电机进行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型电机与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微型电机与第二电动伸缩杆进行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主板的下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架。

优选的,所述电力管理主体的上端面固定套接有橡胶防护板。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的外端面开设有与连接线缆相配适的线缆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有电力分配主体,当需要临时加大电力输送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操控第二微型电机,第二微型电机能操控第一微型电机进行伸缩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支板向两侧进行运动,工作人员可将临时线缆插接在连接支板外端面的接线孔内部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电力的扩充,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能,同时电力分配主体共设有四组能有效的提高了装置整体对电量的控制和输送,提高了装置的承载力,解决了目前的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不能进行对电力输送或者连接时进行临时扩充,在需要加大电路供电量时,不能进行快捷的搭建和电力的输送,降低了装置的便捷性能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电动机控制器、第二微型电机和控制面板,再进行操控时,工作人员可进行两种操控,工作人员可直接将信息输送至中央处理器的内部进行远程操控,同时若是机械出现问题,可直接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手动操控,两种操控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和便捷性能,若是电路出现问题需要进行电力的断路,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电动机控制器,从而启动第二微型电机,第二微型电机能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伸缩运动,第一电动伸缩杆能通过伸缩操作将接线板与防护外壳进行分离,从而对线路实现断路,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和便捷性能,解决了现在的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对装置操控的也不够快捷,大多数都为手动控制,同时在进行电力中断时也比较麻烦,极大地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能问题。

3、本发明通过设有固定底座和橡胶防护板,橡胶防护板能为电力管理主体的上部进行全方位的防护,同时橡胶防护板的材质为橡胶,能有效的提高装置的外部安全性能,固定底座能对电力管理主体的下部进行固定操作,从而提高了装置固定的稳定性能,解决了现在装置外部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力管理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力分配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图中:1-固定底座、2-橡胶防护板、3-电力管理主体、4-连接线缆、5-固定框架、6-支撑主板、7-电力分配主体、8-支撑连接杆、9-接线板、10-防护外壳、11-连接支板、12-接线孔、13-第一微型电机、14-连接卡板、15-第一电动伸缩杆、16-电动机控制器、17-第二微型电机、18-第二电动伸缩杆、19-中央处理器、20-线缆卡槽、21-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集中式电力管理配送系统,包括电力管理主体3、支撑主板6和电力分配主体7,当需要临时加大电力输送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21操控第二微型电机17,第二微型电机17能操控第一微型电机13进行伸缩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支板11向两侧进行运动,工作人员可将临时线缆插接在连接支板11外端面的接线孔12内部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电力的扩充,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能,同时电力分配主体7共设有四组能有效的提高了装置整体对电量的控制和输送,提高了装置的承载力,支撑主板6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电力管理主体3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1的上端面,电力管理主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器19,中央处理器19的外端面嵌接有控制面板21,电力管理主体3的外端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连接线缆4,电力管理主体3通过连接线缆4固定连接有支撑连接杆8,支撑连接杆8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电力分配主体7,电力分配主体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微型电机17,第二微型电机17的侧端面四角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5,再进行操控时,工作人员可进行两种操控,工作人员可直接将信息输送至中央处理器19的内部进行远程操控,同时若是机械出现问题,可直接通过控制面板21进行手动操控,两种操控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和便捷性能,若是电路出现问题需要进行电力的断路,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电动机控制器16,从而启动第二微型电机17,第二微型电机17能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5进行伸缩运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5能通过伸缩操作将接线板9与防护外壳10进行分离,从而对线路实现断路,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和便捷性能,第二微型电机17背离第一电动伸缩杆15的外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控制器16,第二微型电机17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15固定连接有接线板9,接线板9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防护外壳10,防护外壳10的侧端面滑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连接支板11,连接支板11的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连接卡板14,两组防护外壳10连接的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微型电机13,第一微型电机13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8,且对称分布的连接卡板14与第二电动伸缩杆18的外端面进行固定连接。

支撑连接杆8共设有四组,且均匀等距分布在支撑主板6的侧端面四角,接线板9、防护外壳10和接线孔12的外端面均均匀等距开设有接线孔12,控制面板21与中央处理器19进行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19通过电动机控制器16与第一微型电机13和第二微型电机17进行电性连接,第一微型电机13与第一电动伸缩杆15进行电性连接,第二微型电机17与第二电动伸缩杆18进行电性连接,支撑主板6的下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架5,电力管理主体3的上端面固定套接有橡胶防护板2,橡胶防护板2能为电力管理主体3的上部进行全方位的防护,同时橡胶防护板2的材质为橡胶,能有效的提高装置的外部安全性能,固定底座1能对电力管理主体3的下部进行固定操作,从而提高了装置固定的稳定性能,中央处理器19的外端面开设有与连接线缆4相配适的线缆卡槽20。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若是对装置进行供电,工作人员可进行两种操控,工作人员可直接将信息输送至中央处理器19的内部进行远程操控,从而实现对装置的供电,同时若是机械出现问题,可直接通过控制面板21进行手动操控,从而实现对装置的供电,两种操控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能和便捷性能,当需要临时加大电力输送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21操控第二微型电机17,第二微型电机17能操控第一微型电机13进行伸缩运动,从而带动连接支板11向两侧进行运动,工作人员可将临时线缆插接在连接支板11外端面的接线孔12内部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电力的扩充,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能,同时电力分配主体7共设有四组能有效的提高了装置整体对电量的控制和输送,提高了装置的承载力,若是电路出现问题,需要进行电力中断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电动机控制器16,从而启动第二微型电机17,第二微型电机17能带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5进行伸缩运动,第一电动伸缩杆15能通过伸缩操作将接线板9与防护外壳10进行分离,从而对线路实现断路,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和便捷性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