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转子及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1121发布日期:2018-07-31 21:5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机转子及三相异步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范围量大而广,是能源领域中最重要的能耗产品之一。更换高效电动机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当前环保形势的迫切要求。现有的高效异步电动机普遍采用铸铝转子,由于铝的电阻率较高,因此现有的电机损耗较高。同时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在对超高效率及超超高效率水平要求的小型电动机,采用铝制导条则很难保证电动机的效率水平达到相应的指标。而且铝条在恶劣负载下易产生断条现象,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因此在对电机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铸铝转子电机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因鉴于此,特提出此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可靠性好的电动机转子及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机转子,所述转子包括铁芯和端环,所述铁芯由若干转子冲片叠压而成;所述转子冲片的中心设有轴孔,轴孔外侧还以轴孔中心为圆心圆周均布的构造有外导条孔和内导条孔,各冲片中的外导条孔叠加连成外导条槽,各冲片中的内导条孔叠加连成内导条槽;所述外导条槽内压铸有铜外导条,内导条槽内压铸有铜内导条;所述端环设于铁芯的两端。优选地,所述转子冲片外沿均匀的构造有若干扣片槽。优选地,所述外导条孔与相邻的内导条孔通过一扁形槽相连。优选地,所述外导条孔为圆角矩形。优选地,所述外导条孔为圆形。优选地,所述内导条孔为梨形。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包括定子、转轴、机座和上述的转子,所述转轴安装于转子的轴孔内,且与定子一同设置于机座内;所述机座的两端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轴承,所述转子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端盖上。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一风扇,且所述风扇设于端盖的外侧,优选地,所述风扇的外侧设有覆盖风扇的风扇罩。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机转子及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运行效率高,抗过载能力强,振动小,噪音低,温升低,堵转转矩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电动机转子的转子冲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电动机转子的转子冲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供的电动机转子的转子冲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电动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子冲片11.轴孔12.外导条孔13.内导条孔14.扁形槽2.机座3.定子4.端环5.转轴6.轴承7.端盖8.铁芯9.风扇10.风扇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机转子。所述转子包括铁芯8和端环4,所述铁芯8由若干转子冲片1叠压而成。在本实施例中,转子冲片1采用硅钢片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转子冲片1的外沿均匀的构造有若干扣片槽(图中未示出),用于在转子冲片1叠压过程中使转子冲片1相互扣合,连接更加紧密。转子冲片1的中心设有轴孔11,以供转轴穿过。以轴孔11中心为圆心,在轴孔11的外侧圆周均布的构造有一圈外导条孔12和一圈内导条孔13。外导条孔12被构造于内导条孔13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片转子冲片上的外导条孔12的数量与内导条孔13的数量相等。且相邻的一对外导条孔12和内导条孔13的轴线处于以轴孔11中心为圆心的圆的同一条半径上。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对外导条孔12和内导条孔13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参数计算选择合适的外导条孔和内导条孔的布置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外导条孔12为圆形,内导条孔为梨形13(如图1所示),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对外导条孔12和内导条孔1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导条孔形状和内导条孔形状。各转子冲片1中的外导条孔12叠加连成外导条槽,各转子冲片11中的内导条孔13叠加连成内导条槽。外导条槽中压铸有铜外导条,内导条槽中压铸有铜内导条。铜外导条和铜内导条形成一种“双鼠笼”结构。集肤效应是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的现象。根据集肤效应,当转子具有“双鼠笼”的结构时,含有该转子的电机在启动时堵转和启动转矩更大,堵转和启动电流更小。铁芯8的两端设有端环4,在本实施例中,端环4为铜端环。实施例二请参考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机转子。所述转子包括铁芯8和端环4,所述铁芯8由若干转子冲片1叠压而成。在本实施例中,转子冲片1采用硅钢片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转子冲片1的外沿均匀的构造有若干扣片槽(图中未示出),用于在转子冲片1叠压过程中使转子冲片1相互扣合,连接更加紧密。转子冲片1的中心设有轴孔11,以供转轴穿过。以轴孔11中心为圆心,在轴孔11的外侧圆周均布的构造有一圈外导条孔12和一圈内导条孔13。外导条孔11被构造于内导条孔13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片转子冲片11上的外导条孔12的数量与内导条孔13的数量相等。且相邻的一对外导条孔12和内导条孔13的轴线处于以轴孔11中心为圆心的圆的同一条半径上。且相邻的外导条孔12和内导条孔13之间通过扁形槽14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外导条孔12为圆形,内导条孔13为梨形(如图2所示),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对外导条孔12和内导条孔1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导条孔形状和内导条孔形状。各转子冲片11中的外导条孔12叠加连成外导条槽,各转子冲片11中的内导条孔13叠加连成内导条槽。外导条槽中压铸有铜外导条,内导条槽中压铸有铜内导条。铜外导条和铜内导条形成一种“双鼠笼”结构。集肤效应是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的现象。根据集肤效应,当转子具有“双鼠笼”的结构时,含有该转子的电机在启动时堵转和启动转矩更大,堵转和启动电流更小。铁芯8的两端设有端环4,在本实施例中,端环4为铜端环。实施例三请参考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机转子。所述转子包括铁芯8和端环4,所述铁芯8由若干转子冲片1叠压而成。在本实施例中,转子冲片1采用硅钢片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转子冲片1的外沿均匀的构造有若干扣片槽(图中未示出),用于在转子冲片1叠压过程中使转子冲片1相互扣合,连接更加紧密。转子冲片1的中心设有轴孔11,以供转轴穿过。以轴孔11中心为圆心,在轴孔11的外侧圆周均布的构造有一圈外导条孔12和一圈内导条孔13。外导条孔12被构造于内导条孔13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片转子冲片1上的外导条孔12的数量与内导条孔13的数量相等。且相邻的一对外导条孔12和内导条孔13的轴线处于以轴孔11中心为圆心的圆的同一条半径上。且相邻的外导条孔12和内导条孔13之间通过扁形槽14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外导条孔12为圆角矩形,内导条孔13为梨形(如图3所示),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对外导条孔2和内导条孔1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导条孔12形状和内导条孔13形状。各转子冲片1中的外导条孔12叠加连成外导条槽,各转子冲片1中的内导条孔13叠加连成内导条槽。外导条槽12中压铸有铜外导条,内导条槽13中压铸有铜内导条。铜外导条和铜内导条形成一种“双鼠笼”结构。集肤效应是当导体中有交流电或者交变电磁场时,导体内部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集中在导体外表的薄层的现象。根据集肤效应,当转子具有“双鼠笼”的结构时,含有该转子的电机在启动时堵转和启动转矩更大,堵转和启动电流更小。铁芯8的两端设有端环4,在本实施例中,端环4为铜端环。实施例四请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异步电动机。所述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定子3、转轴5、机座2和实施例一至三中提供的转子。所述转轴5装设于转子的轴孔11内,并与定子3一同设置在机座2内。所述机座2的两端设有端盖7,端盖7上设有轴承6,所述转轴5的两端通过轴承6安装在端盖7上。在本实施例中,轴承6采用的是深沟球轴承,可以承受来自轴向和径向的复合载荷。在转轴5的一端,于端盖7的外侧还设有一风扇9,用于在电机运转时对电机进行散热冷却。风扇9的外侧还设有一覆盖风扇9的风扇罩10,所述风扇罩10与机座2相连,用于对风扇9进行保护。采用实施例四中的设计制造的160机座7.5kw6极三相异步电机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160机座7.5kw6极三相异步电机性能测试结果采用实施例四中的设计制造的160机座11kw6极三相异步电机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160机座7.5kw6极三相异步电机性能测试结果采用实施例四中的设计制造的样机,与达到相同能效水平的铸铝转子样机的对比如表3所示:表3相同效率铸铝转子电机与铸铜转子电机主材用量表采用实施例四中的设计制造的样机,在振动和噪音方面的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振动最大值噪音ye3要求值2.2mm/s73db(a)+3db(a)样机测试值0.6mm/s54.1db(a)表4样机振动以及噪音测试结果采用实施例四中的设计制造的样机,工作时温度如表5所示:铸铝转子铸铜转子差别11kw电动机64.9℃59.5℃-4.5℃18.5kw电动机79.9℃47.2℃-32.7℃表5样机工作温度测试表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中提供的电动机转子及三相异步电动机,可以有效的降低电动机在工作时的产热,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大幅改善了工作时的振动和噪音,在能效相同时,对于主材的用料更省、电机的体积也更小;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效率更高,性能更好,更利于节能降耗;另外,在启动时堵转转矩更大,堵转电流更小。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