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电动机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5277发布日期:2018-09-28 20:4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器,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电动机保护器。



背景技术:

电动机保护器的作用是给电机全面的保护控制,在电机出现过流、欠流、断相、堵转等故障时予以报警或保护控制,避免最重要的电动机损坏。现有的电动机保护器多数为一体式、少数为分体式,其中分体式的电动机保护器是分体安装的,但是在组合安装和产品生产组装时比较复杂,需要将导线进行连接,不易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容易、连接简单、安全的分体式电动机保护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分体式电动机保护器,包括保护器本体和采样模块,采样模块连接在保护器本体的底部,所述保护器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主接线板、端子排、电源供应器、采样转接板,采样模块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内的互感器,所述电源供应器设置在壳体底部,主接线板设置在电源供应器的上方,端子排连接在主接线板上,所述采样转接板固定在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底面设置有导轨滑槽,导轨滑槽上形成一个长形方孔,采样转接板和电源供应器分别与主接线板形成电连接,采样转接板与互感器形成电连接。

上述互感器需要与主接线板实现电连接,采样转接板的位置设计使得在组装时不必考虑走线复杂的麻烦,主接线板安装时将连接线接到采样转接板,导轨滑槽形成长形方孔让采样模块的互感器输出接线能连接到采样转接板,规范采样模块输出接线的路径,简化组装流程,提高组装效率,且使产品内部布局合理。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采样转接板两侧穿置有螺钉,壳体对应螺钉的位置形成铆接柱,螺钉固定在铆接柱上,所述采样转接板靠主接线板一侧形成插针座,所述采样转接板上形成多个通孔,插针座与通孔形成电连接,所述插针座电连接到主接线板。

上述采样转接板固定在壳体底部,在组装时只需将主接线板上对应采样的杜邦线连接至插针座,组装简单便捷。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采样模块还包括设置在底座内的套管,底座连接在壳体底部,所述套管固定在底座内,互感器设置在套管上,互感器的副边输出电连接到通孔上。

上述互感器把副边的输出端连接到通孔上,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采样转接板输入到主接线板上,实现保护器本体和采样模块两者之间的通信。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底座靠壳体一面为开口,底座两侧内壁形成对称的竖槽,所述竖槽的宽度略大于套管的外径,套管的两端卡接在竖槽内。

上述套管能稳定地卡接在底座内,提高采样模块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器本体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器本体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器本体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5中B-B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样转接板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样模块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样模块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分体式电动机保护器,包括保护器本体1和采样模块2,采样模块2连接在保护器本体1的底部,所述保护器本体1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在壳体11内的主接线板12、端子排13、电源供应器14、采样转接板15,采样模块2包括底座21以及设置在底座21内的互感器22,所述电源供应器14设置在壳体11底部,主接线板12设置在电源供应器14的上方,端子排13连接在主接线板12上,所述采样转接板15固定在壳体11底部,所述壳体11底面设置有导轨滑槽111,导轨滑槽111上形成一个长形方孔112,采样转接板15和电源供应器14分别与主接线板12形成电连接,采样转接板15与互感器22形成电连接。

如图5、6、7所示,采样转接板15两侧穿置有螺钉16,壳体11对应螺钉16的位置形成铆接柱113,螺钉16固定在铆接柱113上,所述采样转接板15靠主接线板12一侧形成插针座17,所述采样转接板15上形成多个通孔151,插针座17与通孔151形成电连接,所述插针座17电连接到主接线板12。

如图8、9所示,采样模块2还包括设置在底座21内的套管23,底座21连接在壳体11底部,底座21靠壳体11一面为开口,所述套管23固定在底座21内,互感器22设置在套管23上,互感器22的副边输出电连接到通孔151上,底座21两侧内壁形成对称的竖槽211,所述竖槽211的宽度略大于套管23的外径,套管23的两端卡接在竖槽211内。

根据以上实施例,互感器和主接线板通过采样转接板实现电连接,采样转接板的设置能简化产品的组装,主接线板装入壳体时通过杜邦线连接至插针座上,互感器的采样信号输出接线穿过长形方孔接到通孔上,实现采样信号的通信,同时采样转接板固定在壳体底部,长形方孔设置在采样转接板一侧,使得产品内部走线整齐,布局合理,提高产品稳定性和组装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